对于很多到访贵州的人而言,吃是一种享受。但在某些特定的美食面前,毫不夸张地说,吃就是一种味觉的探险。
有些贵州地道美食,让不了解当地文化的食客又爱又恨,于是就有了“外地人眼中的贵州黑暗料理”。这些菜品味道如何?饮食文化从何而来?贵州人又为何爱上这些“恐怖美食”?别急,我们将给你——道来。
贵州美食——便便鱼
提起吃的,或许更多的人会佩服广东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广东人都不会放过,就连隔壁的福建人,广东人也没有放过。但去过贵州,品尝过当地的一些“黑暗料理”之后,便会发现,广东或许只能算是小儿科。这里的虫宴、生猪血、羊瘪火锅……任何一个,都是许多人连尝试都不敢的,尤其是羊瘪火锅。
外人难以入口的羊瘪可能有人会有些疑惑,羊瘪竟还能用来做火锅?别说你不信,其实就连笔者在初次看到时,也是不明就里,甚至觉得不可思议。
羊瘪汤火锅
在贵阳的扁井不远处,有一个加油站,许多特地来吃羊瘪火锅的人,都会选择在此下车。因为就在加油站的斜对面,有一家名为“老侗家羊瘪店”的餐馆。
这家餐馆的老板叫杨燕红,许多人都觉得,她是个有些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此前曾是贵州艺术学校的老师,后来又到了省政府服务中心工作,几年前,有人邀约开店,她便辞职应允。凭借着这种以“瘪”(为牛、羊等动物反刍胃中未消化的草类液体与胃液的混合体)为主要食材的火锅,到现在,她们在这里开的这家老侗家羊瘪店,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羊瘪
关于羊瘪汤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有一户人家的老人生病,弥留之际嘱咐两个儿子:“我死后,如果没有菜,就把两只母羊杀了,请村里人吃饭。”
老人过世后,兄弟俩杀羊待客。侗族人多住在高坡,缺水无法清洗,两人便把羊胃里的草滤去,用羊胃里的水和羊肉一起煮。寨子里的人都来吃,觉得味道非常好,便询问做法。此后,羊瘪便成为一道待客的上品菜肴。
未消化的草类液体与胃液的混合体
看到我们前来,杨燕红便请厨师端上两碗羊瘪汤,生、熟各一碗。生羊瘪汤,是将羊胃中未消化的草过滤,仅留胃液与草液。杨燕红笑劝道:“闭上眼尝一口,味道其实还可以,我的一些亲朋,有时候专门来喝生、熟瘪汤。”
杨燕红示意我们先尝生瘪汤。拿起碗,只见汤中带些草绿色,还有一些碎草漂浮,端至唇边,便闻到一股腥臭味。喝了一口,苦凉苦凉,还有一些生草味,味道极怪。接着品尝熟羊瘪汤。汤的颜色变为黄绿色,不同之处在于,熬制后的瘪汤,调料中和了腥臭味,但苦味未减,青草之香却凸显出来。
羊瘪汤火锅制作中,要向汤中挤入羊胆汁
随后,热腾腾的火锅上桌,瘪汤沸腾之际,汤色微绿,便闻到弥漫四周的独特味道。夹起一块羊肉入口,羊肉饱蘸瘪汤,虽有苦辣,却感觉肉嫩汤香。但在添加一次瘪汤之后,苦味尽除,反而有些甘甜之感。苦辣的第一口确实不太习惯,但越往后越好吃。
羊瘪汤火锅
而在杨燕红的老家,村子里的一些老人都习惯喝生羊瘪汤。吃得精细些的,则会取来切得很薄的生羊肉,加切碎的花椒、胡椒粉、大葱、生姜、大蒜等,揽拌了来吃,主要作用便是治疗胃病。
美味的虫鼠如同羊瘪火锅,听着吓人,其实味道鲜香一样,许多人在贵州都会遇到不少类似的美食。比如,各种虫子。
虫宴在当地是常见佳肴,但一道炒九香虫小菜,却只有在剑河才能吃到。九香虫,学名椿虫,但它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放屁虫”。这种虫没有人工饲养,都是当地人去抓,也正因此,这道菜是供不应求,仅仅2两便要卖到50元。据说做法是先用温水浸泡把“臭屁”排出,再加佐料用热油爆炒,食用时,味脆香绵长,还有一定的药用功效。
而在雷山县的地达乡,每年9~10月份收稻谷时,人们便会抓地里的蚂炸炸来吃。大人们收稻,小孩子们撒欢儿般去抓田里的蚂蚱,一天能抓百十来只,拿回家里洗干净后用油炸了吃。据说,味道特别香脆,到了夏天,还会有蚕蛹吃。
蚂蚱和蚕蛹
从小生活在地达乡的杨燕红,也吃过蚂炸与竹虫,不过在她的记忆里,最好吃的还是田鼠。
每到秋收季节,村里人会带着工具去山坡上、田野中抓田鼠。一根藤子上面绕着像刀片样的铁器,十几根并排架设在山坡田间。第二天再去,刀片上会挂着许多田鼠。用火撩去毛,开水烫皮,再清理内脏,抹上调味品,放在火上灸烤,一边烤一边抹香料,三五分钟便烤熟。
烤田鼠
还有一种是腌田鼠,在贵阳市里也有销售。腌好之后蒸、炸都可,味道特别香。笔者在贵阳市内就曾看到,许多商贩都在销售腌田鼠。花10元钱买来一只,经腌制处理后的田鼠有些干瘪,但吃起来口感与腊肉相仿。
腌渍后的干田鼠
关于当地人为何爱吃虫宴、田鼠以及看起来生腥之物?追根溯源,很大一部分原因,实际上与清朝征服苗岭采取的严酷政策相关。魏源在清兵进入贵州境内时,作《乙丙湖贵征苗记》觐上,提出应以“坚壁清野”之法迫使苗民臣服,此后更发展到试图用兵以“绝苗”的残酷方法。
“坚壁清野”的策略,自~年,这一政策在年的时间里,一切可食之物及重要战略物资被禁止进入贵州。由于贵州多山,野味繁多,而为了生存,许多天上飞的、地上长的、草中爬的,只要能吃,便无不被取食。
清朝在百余年间对贵州实施的严酷政策,最终引发当地多次反抗起义,迫使清朝政府不得不在年之后终止此政策,改以怀柔待之。但这些食用虫、鼠等野物杂虫的饮食习俗,却留存下来了。
以生食养生许多人在贵州看到的多种“黑暗料理”,比如虫宴与羊瘪,在当地人看来其实早就不足为奇,但有一类美食,是许多贵州当地人都不敢尝试的,这便是生猪血、生猪肉、生鸡血等生食。
羊瘪店的老板杨燕红,就曾见过她的公公食用过生猪血。将现杀的猪血,与切成丝的新鲜猪背脊肉、猪肝混合,添加花椒、胡椒、葱、蒜、橙皮、辣子、垂油子等调料后,一起搅拌均匀后食用。杨燕红说:“一些外地人看到后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当地人却吃得特别香。”
生猪血
当地生食的习俗,其实并非现在才有。民国学者陈国钧,曾游历贵州,记述下亲眼所见:“(当地人)杀猪后,即用稻草遍烧,在河沟内刮洗。破开猪腹后,大家争捧血吃。并争裂肺肝生嚼,留下的猪肉放入锅煮,煮不到半小时,就取出来大嚼了。”
“他们杀牛羊时,便剥去皮切肉,成薄片,放入土钵内。加些辣椒和盐拌匀,然后取牛或羊的瘪和胆水作酱,取生肉片醒食。苗民们认为,这样吃是无上的珍品。”
不仅如此,生鸡血同样也受到一些人的欢迎。一些人家在杀鸡时,会用新鲜的鸡血做一道凉菜。“凉拌鸡血”用生鸡血(将血凝固后用刀划成大块),配以大蒜,香菜,香蔥,以及佐料,凉拌来吃。对于喜欢吃这种美食的人来说,生鸡血的口感酸辣血嫩,实为人间佳肴。但对于第一次见到的人来说,这道菜吃起来,需要极大的胆量。
生鸡血
而在看到此类现象,我们除了惊叹于当地人饮食习性,也在寻找为何当地人喜爰这类生食,但其实原因并不难找到。一是很早以前无法生火,生食习俗便保留下来;另一方面,在当地人的观念里,生猪血、生猪肉等生食,保存了丰富的营养,能够强身健体。因此,一些人将生食作为一种养生之法。
如今,生食习俗在贵州的一些村寨中仍可看到。而说起生食猪血及猪肉的味道如何,杨燕红的公公说,其实和煮熟时吃相差并不太多,佐以调料去除腥味,相比熟食之味,更为鲜嫩可口。
其实,贵州的一些“黑暗料理”,很多食材都具有药理、养生作用,瘪汤、生猪血、生猪肉等皆如是。当地人在百余年的饮食经验中,挑拣出这些看似“恐怖”,实则食药同源,进而养生健体的料理,仔细想来,也确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了。
——END——
文
部分资料源于网络
图
源于网络
往期回顾
那些不听劝阻、违规穿越的徒步,到底是在探险还是送死?
千年波斯
越禁忌越美丽,揭开神秘黑纱下的曼妙
他身披红袍,踏上了远赴色达的修行之路
你不知道的俄亚——将一妻多夫制世代流传的纳西村落
“冬游西藏”景区免费!除此之外,还有这些你绝对不能错过……
温馨告知:
1、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2、心途官方刊登的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点击,讲述你的旅行故事
象小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