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香近几日拜访矿料师傅,有所收获,与壶友分享一二。
黄龙山紫砂矿料还能新开采?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黄龙山的紫砂矿井开采权只属于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属于国营单位,江苏省轻工业厅每年都有拨款补助。因为长期的开采,导致这些矿井深度越来越大,最深的达多米。开采紫砂矿最大的开支是抽地下水所用的电费,在当时那个年代,陶瓷公司卖紫砂矿连成本也收不回。此后随着矿井陆续被乡镇企业承包,省里的补助也没有了。再加塌方透水以及死伤事故增多,这些矿井陆续被封矿。到本世纪初,黄龙山紫砂矿全部关闭后,人们才意识到黄龙山紫砂泥的珍贵,这就造成紫砂行情在年开始高涨,九香记得以前一些如今“大师级”艺人还和我父亲推销过紫砂壶,如今想去拜访他们还得先约等待通知。事实上,现在紫砂壶的矿料大部分都是丁蜀附近的湖父、长兴等地的外山料,其紫砂特点与黄龙山矿料是接近的,只是壶商都普遍宣称本山料着实欠妥。这几年九香走访过不少宜兴的矿料师傅,终于找到了当年的江西挖矿人。这位师傅说如今其实还有人在挖矿,他们实际是盗矿,去年就有三位被派出所民警当场抓住的。感兴趣壶友可点此查看盗矿被抓新闻。
部分矿石与泥料
九香有幸在这位师傅家近距离看到了红皮龙、本山绿、黑墩头、龙血砂等稀缺矿料,本想买一块走,得知不出售,只好作罢。
烧制紫砂壶温度有高低,那么取低温壶好还是高的好呢?
九香在矿料师傅家常见到他们在做试片,也就是把矿料制成可以做壶的熟料后拍成圆片烧制以供艺人们选择合适的泥料。试片的背面都标有上、上中、中、中下、下等文字,以说明试片烧制的温度区间。
推板窑(天然气)
同款泥料的小杯,碎一半分别不同温度烧制
注:化工壶不会随温度高低颜色变化,这是只有原矿才有的特征
艺人选择泥料是出于对器形成型和整体艺术性的考虑,对于我们壶友来说,烧制温度的高低则主要体现在养壶上的差异。总体而言,烧制温度低,烧结度低,壶壁吸附性更强,养起来会更快,但是会让壶缺少老味。烧制温度高的壶出窑就感觉比较润,摸上去是相对低温而言毛糙的,养起来会略慢一点点,但是更显老味。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里的天青泥风卷葵(清杨凤年)
天青泥还有?
《阳羡茗壶系》里面对于天青泥的文字记载:“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又其夹支。有梨皮泥,陶现梨冻色;淡红泥,陶现松花色;浅黄泥,陶现豆碧色,密口泥,陶现轻赭色;梨皮和白砂,陶现淡墨色。山灵腠络,陶冶变化,尚露种种光怪云”。天青泥确实存在,陶瓷博物馆里就有一把天青泥风卷葵,只是现在网络上很多卖天青泥壶的商家太夸张,氧化钴调配蓝的青的都来冒充天青泥,太不道德。这位矿料老师家里有天青泥原矿石一小块,但不会去练泥做壶,就打算留给子孙后代了。天青泥壶根本不可能出现在网上销售,各位壶友需谨慎。
全手工壶优势在哪,如何识别仿全手工?
一方面,全手工紫砂技艺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需要的技艺水平比半手工要高,虽然圆规画圆会很圆,但很死板,全手工不借助模具拍身筒,光这一个技艺九香学了一年还没完全领会。所以,总体来说,全手工比半手工更具价值。另一方面,同款同泥料同茶茶叶,全手工紫砂壶泡出来的茶就更好喝?九香觉得未必见得,至少我自己做试验对比喝过,我没喝出差异。但是由于全手工是拍打成型,受力更多,同泥料同壶型全手工拍出来的壶内壁紫砂团粒结构更加明显,养壶则比半手工效果要更好。
外部没有泥门特征
光滑均匀的内壁
刻意突出的接头,没有过度,无中生有
全手工内部接头线微微隆起肉眼只能在近壶底出有所察觉,主要靠手指摸
全手共壶外部泥门(弧度大的部位有斜向走势明显)
如何识别仿全手工?九香此前发表过一些文章和视频(点此查看),这里再讲一例。上图这把仿古就是半手工故意仿的全手工,照片可以清洗看到壶内壁没有收缩纹,拍打时右手拿拍从外往里拍打形成弧度必然内壁会有类似妊娠纹的褶皱。此外接头是仿的,全手工是尽量处理刮平接头,不然转盘拍打凸出的位置不容易规则圆形,你的壶是刻意去突出接头,接头唐突生硬,忽悠你是全手工。
老清水泥70年代开采
(这里清水泥不是指泥料种类,而是指不提纯的单一矿料)
调砂试片与原矿砂感强的壶对比
试片(反面)前的茶叶罐就是调砂料
调砂颗粒与原矿颗粒如何区分?
不考虑目数过筛,原矿料里本生就有矿物丰富颗粒感强的矿石,也有质地比较均匀,颗粒感弱的。调砂颗粒与原矿颗粒如何区分,可以从上图对比中了解。
扩展阅读
泥料
工艺
鉴赏
作品
泥料种类
鉴别全手
鉴别泥料
名家作品
窑温
结构术语
基础鉴赏
许华芳
矿料成泥
半手工
高级鉴赏
潘小强
透气性
全手特征
关于铁质
祁碧
判断泥料
紫砂历史
九香寻茶
周顺荣
点击阅读原文与九香交流
九香紫砂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