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数年前曾应清华大学之邀造访台湾,所到之处,引起金式旋风,当年台湾「金庸茶馆」对金老进行了专访,把限时征得的「金庸一百问」当面一一请教。金庸对于金迷的各种问题,回答得兴高采烈,连一些被一问再问的老问题,金庸先生也说:「很有趣,很有趣!」现在就请金迷们一睹为快!
●敢问三十多年前的「帝疆争雄记」「剑神传」是您的早期作品吗?金庸:不是。●如果宇宙飞船邀您去太空,但只能带一本书去,您会选您的武侠小说吗?如果会的话,您会选哪一本呢?金庸:我不会选自己的作品,自己看自己的没意思。只能带一本嘛,嗯,带莎士比亚全集吧!●您的作品差不多都拍过电视剧或电影了,但大多数都不获好评,原因多是剧本与原著相差太远,人物的性格和情节常常被改得面目全非。请问金庸先生会不会亲自出马,监制一部或几部您的作品的电视剧或电影版,以作为金剧的经典?这也可以看成是金先生对自己作品所作的另一种诠释!金庸:亲自当监制,那不可能,要做就做编导,编剧、导演一起当,这样才能掌控全局,监制没办法控制剧情,那不行。但我也不可能去当编导。●我是一个十九岁要重考的小孩,在我心里常常思索着未来人生的路,您的小说使我对人性有着失望又有着希望,小说没必要影射谁,却常常出现与现实不谋而合的状况,因此您的著作中提供我自己许多自省的机会,而我想问您的是,是否文章一定要载道,如果只是写些风花雪月,抒情感性,就是无甚意义的文章,对社会人们无所裨益,这样的文章,是否不如不写的好,请您告诉我您的看法。金庸:那不一定,一部分文章会讲道理,一部分讲感情,都可以的,如果所有文章都讲道理,那就没意思了,还是要有一些讲感情的。●您是否学过武功或曾与江湖道上的人或武林高手有过交往?不然,怎么会写出那么多的武侠钜构。金庸:没有学过武功,也没有和有武功的人交往过,那并不重要。就像写女人不必要是女人,写妓女也不用去当妓女。多读书、多观察、多体会就行。●您有打坐修炼内功吗?金庸:没有。●目前您对死亡的想法是?金庸:我比较相信佛教中的人死后会转世的说法,但也不是绝对相信。●现在这世上对您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金庸:我所爱的人们(包括太太、小孩、朋友等等)都对我很好,我也对他们很好。●为什么您每次来台湾只有五、六天,您可以安排一次只见金庸迷的行程,办个北中南巡回演讲吗?
金庸:我现在很忙,将来有空的时候,很希望有这样的机曾。●看到金庸迷这么多痴傻的问题,您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您会不会很烦,没关系请直说无妨。金庸:很高兴、很开心,一点也不烦。●您有没有哪位知交原来只是您的读者迷?如果读者写信给您,您会回吗?金庸:有,中国时报的副总编辑苏墱基就是代表之一,我很希望都能亲自回信,但实在太忙,所以无法一一回信,但很喜欢读者写信给我。●您有没有被痴迷读者骚扰过?是怎样的?金庸:我不是有很大的经验有被读者打扰,大概就是写很多信、很多信而己。●您学识渊博名利双收,在社会上又倍受敬重,那么,现在的您内心还有恐惧吗?如果有,那是什么?金庸:大恐惧没有,小恐惧就是怕读者不喜欢我吧!(金庸瞇瞇一笑)另外,也怕亲人的死亡,怕朋友的死亡,但对于自己的死亡并不恐惧。●金庸您用计算机吗?金庸:不用,不用,基本上我对计算机反感。不过偶尔用,大概就是记录一些英文资料时才用,或者是用计算机下围棋,用计算机买书而已,其它时候都不用计算机。●您现在有什么新的学习?金庸:研究罗马史,因为我对那个时代很感兴趣,还有学习新的语言。●听说您很喜欢学外语,现在在学哪个语?金庸:这也是因为研究罗马史而开始学的,就是拉丁文。(不过金庸先生说,他本来不打算让读者知道他正在学习的语言,怕学得不好,说了,有压力。)●您最近的一次旅行是去哪里?下一次旅行的地点是?金庸:最近一次是到日本的金泽,下一次则会到中国内地天津一带。●您现在住在香港还是澳洲?听说您在澳洲有大别墅,藏书都已经运过去了,是真的吗?
金庸:我住的地方包括香港、澳洲、英国和杭州。澳洲只是个house,不是什么大别墅,是有一部分书运去了,因为我爱看书,到哪里都要看书的。●您打算在浙江金华故乡养老是吗?金庸:我的故乡是浙江海宁,不是浙江金华,如果要养老,应该会选杭州或澳洲,而不会选我的故乡。●有人说您近年的言论似乎颇积极向中共政府示好,对此您同意吗?为什么?金庸:我不同意,我从来不向任何一派或任何一边示好,而是这个人提出的政策好,我就支持。●金老,既然您愿意写中国通史,为什么不再写武侠小说呢?金庸:我现在的与趣在历史,小说已经写得差不多了,都「江郎才尽」了,现在流行的小说,形式也已不同于过去了。●我觉得金庸也在刻意或不刻意间,把自己的一部分重要人生经验写入小说的某些人物中,不知金老是否同意?金庸:有的。●《天龙八部》中萧峰、段誉、虚竹和扫地僧,究竟谁武功最强?包括内力经验绝技等?
金庸:扫地僧最强。
●请问您是否有可能开设金庸个人网页,俾使读者能与您相互交流阅读心得与了解您最近著作状况?金庸:不会,我对网页很反感,也不用e-mail,其实对计算机也很反感,我喜欢书,不喜欢计算机,所以看到书会很开心,计算机用来下下围棋还可以。
●请问您的文学底子是如何打造出来的?谢谢!金庸:多看书,我从小就爱看书。
●当您写第一部武侠小说时,心理处于什么样的状熊?是心里有一个故事,写出来一看,属于武侠小说呢?还是心里已经很明白以武侠小说的结构要素和其它相关内容,才开始建构一部武侠小说?金庸:一开始就已想好以武侠小说形式,但没什底安排计画,第一部开始在报纸连载时。当时只随兴写好一半,就匆匆忙忙推出,所以连笔名也想不出来,只好用自己的名字中的「镛」字拆开来变成「金庸」这个笔名。后来第二部以后,就都是想好结构大纲才开始写的。●武侠小说中人名武功招式名称是怎样得来的灵感?金庸:在设定名字时,跟那个人的个性或出生背景等等有连带关系,而像武功招数及名称,如果那个人的文学底子是比较深厚的,就会用比较深的名字,也和武功的使用者有相关。●为何您的小说里,男主角几乎都是资质鲁钝,傻傻憨憨甚至像韦小宝那样粗鲁不学无术,可是却可以获得众多女孩子的青睐,是不是您要表现出什么心态?这跟您的生长背景有关吗?金庸:没有多大关系,我的小说男主角也没有资质鲁钝,只是我比较喜欢外表看起来傻傻其实很聪明那一型的,我不喜欢张扬招摇的男人。●《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当时是否真有此教?若有,那朱元璋当时只是众多首领之一?金庸:有,当时就是利用明教推翻元代,朱元璋当时率领的是「洪军」,但写作时,因为怕与垃圾「红军」混淆,所以没有提到。●请问李安先生所拍「卧虎藏龙」的境界,是否符合您心目中对自己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媒体的标准?和李安先生有没有可以互相合作的机会?金庸:我很喜欢「卧虎藏龙」,如果李安先生有兴趣,我很愿意自己的作品给他拍,甚至不要版权费也没关系。●创作过程或生活中,可曾有过仙佛点迷津的奇象?金庸:没有,有时候是在思考过程中心领神会,本来不懂的,忽然懂了,这只能叫开悟,但不是什么仙佛点迷津。●大师今生可还有所求?金庸:希望学问好一点。●您所编撰的角色中,哪一个人物的性格最能代表您呢?金庸:没有。但我很喜欢段誉对什么都无所谓,连女朋友对他不好也无所谓的个性,也喜欢张无忌对人很宽厚、以及乔峰豪爽的性格。我到现在还常拿自己的小说出来翻翻,自己看起来也满有意思的,我想我现在是写不出来这样的小说了。小说里的大部分人物,在我脑子里都有形体容貌,跟我像老朋友一样了。●在所有的轻功身法中,何者是金庸认为最上乘最快跑最远的?金庸:韦一笑吧!我想他的轻功最厉害。●您所写的十四部小说所提都是剑术,请问您何以较少对刀术有所提及?金庸:一般来说,剑比刀高级,不过胡一刀和苗人凤对打时,他的刀术就比较强。●扫地僧的内力真的有那么强吗?金庸:有吧!北京曾经开会讨论到底有没有什么内力、外力,结果他们以科学看法来看,没什么内力外力之分,力的来源和性质是一样的。●葵花宝典所记载的武学,到底是剑术还是内功?金庸:我想是以内功为主的剑术。●杨过到底练成了独孤剑法没有?他的武功境界到底如何?金庸:有一部分因为独孤求败传下来没这么完整,所以他的剑法没有很强。但他的内力强过令狐冲,因为十六年在山崖对着瀑布练习,内力甚强。●书中人物,您心目中谁是最美的女性?为什么?现在社会都在宣扬新好男人,您认为十四部小说中,哪一位男主角最符合此一形象?金庸:以外型来说,香香公主最美,小龙女的美人分数也很高。台北女孩应该最喜欢段誉,因为脾气好,对爱情很专心。●请问清朝是否真有红花会这个帮会?金庸:没有,创造的。●为什么您十五部武侠小说的历史背景几乎都设定在宋朝之后?金庸:因为越早期的朝代,年代太远较难考证,而明朝的喝酒啦、生活用具啦、生活习惯都与现代相似。●为何小说中的人物多是好坏分明,而少有亦正亦邪?金庸:亦正亦邪的也有,人物在不同情况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天龙、连城、飞狐等书中,曾详述过茶与菊两种花卉,极引人入胜,但书中曾提的「抓破美人脸、红妆素裹、春水碧波、绿玉如意、金波旬花、七心海棠」等花卉,曾翻阅相关花卉专书,其间有同名异化,有连名亦不见者,敢问大侠,书中所描述之花卉,为实物记载,或为大侠巧笔杜撰?金庸:有这些花的,这位读者可能书读得还不够多。●清朝皇帝的姊妹或女儿不是都叫做「格格」吗?可为什么《鹿鼎记》中的康熙妹妹是叫做建宁「公主」呢?金庸:也可以叫格格,但格格是满州话,如果在小说中突然出现满州话,很奇怪,一部书或电影,若都叫王子公主。却突然叫prince或princess,就很奇怪。●在《天龙八部》中,所提及的包不同、包不靓父女,是否和《射雕英雄传》的包惜弱有关联?若有,又是什么关系?金庸:没关系,都姓包而已。(金庸又笑着补充,这个问题也可以问问「包青天」。)●《笑傲江湖》的朝代是何时?书中似没提过。金庸:有些读者研究是明朝,但创作时未给予朝代,因为只要不讲到官场,跟朝代背景是没太大关系的。●您的武侠小说其历史背景很强,但不知有没有考量写科幻版的武侠小说?或以现代的时空背景来写一部新的小说?金庸:以现代时空背景来写新小说,也不是绝对不可能,也许可以选香港或台北这些城市。至于科幻小说,我是绝对不写,看都不看,而且反对。因为科幻和个人的感情、人生经验没关系,和外星人恋爱就是奇怪。当然,我也不是全面反对科幻,法国科幻小说家JulesVerne的小说像《地心旅行》《神秘岛》等是比较特别的,另外还有像TimeMachine等其它科幻小说家作品也都可以,但科幻不讲感情,我不喜欢。●葵花宝典(辟邪剑法)和独孤九剑相较何者强?金庸:我想应该是独孤九剑会赢吧!●《倚天屠龙记》里谢逊说的山中老人霍山的故事和《连城诀》的故事架构,是否都出自金庸最喜欢的外国作家大仲马的《基度山恩仇记》?金庸:山中老人那段不是,过去真的有此传说,《连城诀》的监狱那一段有一点,但不一定是参考他的,是参考很多书的。●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是否在人物个性上的连贯性曾留心或考证,抑或以心理学的角度来决定整本小说的归宿和结局呢?金庸:我是纯以社会经验和小说主角的个人性格来决定结局的。●就小说的叙述来看,白衣女子出现特别多,请问是否有什么特别含意?金庸:白衣服看起来比较清洁、飘逸吧!!
●您在小说的开头总是写到,您所写的是一个「无法治」的武林世界,您个人认为因江湖恩怨而生的杀人事件是否有道德上的罪行?金庸:当然有。但古时候的人在道德上容许此事,甚至官府也容许有仇必报这样的事,像在秦汉时代,若父仇不报,会被全世界的人看不起。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现在都想存有这种观念。但在道德上,武林中人很看重的是,滥杀无辜不对,对不会武功的人动手也不对。●请问您是不是认为时空背景为现代的武侠小说没有存在的空间?金庸:还是有存在的空间。武讲的是器械,侠是一种个性,是一种气节,大陆文革时,那些宁死坚持不出卖朋友的人就被视为一种侠气,它的背景就是现代,只是「器械」改变而已。●真实世界的武当少林,和笔下世界有何差异?金庸:少林寺我在一九八二年去过,寺里和尚的武功肯定没小说里写的强,寺院也没我写的大,寺里收藏的古本秘岌,讲练功的也少,大多是一些药方。今年我还会再去,因为那里有个立碑仪式,是找我题字立的碑。(编按:金庸已在五月廿日前往揭碑)至于武当到现在我还没去遇,武当的真武观请我去过好多次,我也没去。我本来还想去郭襄的出生地襄阳,可是因为坐火车不舒服,也还没去。●您的小说中,主角几乎为男性,而女性的命运多半为自己所钟爱的男性所左右,即使聪明才智如黄蓉,也希望郭境的武功能强过自己,请问您对女性主义的看法为何?金庸:我写的时候可能是不知不觉,不是故意的。在我看来,女性的道德较高,不像男性要争名利,女性特别珍重感情,也能为爱人牺牲。女性主义如果讲男女平等,我是支持的,但如果主张要超过男人,那我就不太同意了。●前阵子,台北有位大学生因窒息式性爱而死亡.在《天龙八部》中的阿紫和游坦之都有此种虐待与自虐的人格特质,请教大侠对于今世此种特质的人越来越多有何看法?金庸:这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与不恭敬。在资本主义、机械化的时代中,个人独立很难,物质生活中群体的压力很大。在生物学上,老鼠在狭小的空间中会有互咬及自杀倾向,因为对生活产生厌倦,这是动物的本能。人要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要有独立的人格才行,这样才能超越组织、群体的束缚。我有个儿子,就因为感情问题,在美国自杀,我没教好他,再来一次,我也只能多鼓励、帮助他发展独立人格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办法。这是普遍的时代问题。●先生笔下黄药师,生于南宋,然非孔孟,薄汤武,指礼教为吃人不吐骨头之物。且不提他武功文才,天文地理,水利土木,无所不精,无所不会,光是「礼教岂是为吾辈所设」此等放荡落拓之胸怀,便不愧为武侠史上一代奇人。却问先生本人对「礼教」之看法又是如何?金庸:「礼教」有两面性。维持中国社会的稳定,消除内部斗争冲突,达成人际关系的融洽及和谐,有其积极作用。中华民族内部团结之后,力量强大,与外族斗争时占到优势,是中国强盛兴旺的主要因素。但过分注重礼教之后,只重集团利益而抹煞个人权利,强调统治阶层之重要性而抹煞下层社会及弱势人士(如妇女、儿童、小辈、奴仆),造成社会上之极不平等情况。有识之士(如黄药师)出于同情心以及公道观念,反对礼教的过分行使及作用,也有其现代的意义。●日前,我们曾经在课堂上以「金庸是否有男尊女卑的观念?」「金庸是否重视女性?」一系列的问题进行正反两方的激烈辩论,由于双方各执其词,皆说得头头是道,所以想请金庸大侠您亲自做个澄清吧!金庸:我并无男尊女卑观念。不过我所写的武侠小说,以中国古代社会的背景,当时流行男尊女卑观念,不过是反映当时的真实情况。我尊重女性,认为女子一般上重视感性,重视家庭,重视爱情及亲人,一般男子则重视名与利,权力斗争,社会地位,重视私利而轻视感情。以价值来论,大多数女人较大多数男人品格为高。不过男子往往可以为国家民族群体利益而牺牲自己,这又胜于女子了。●我有一些从事「纯文学」创作的朋友,他们认为「武侠小说」只能归类到「俗文学」,甚至不能登文学殿堂,请问您的看法为何?金庸:「俗文学」也是文学。文学之雅或俗,只是欣赏者的范围较小或较大,并不表示何者较高,何者较低。雅文学中有极低品味者,如打油诗、堆砌性之辞赋;俗文学中有极高品味者,如「西游记」、宋词、元曲等。武侠小说的读者人数多,普及于各阶层,可以说是俗文学。但「纯文学」有好有坏,有些品味极为低劣。●您的小说又是叛逆,又是善良,又是斗技,又是斗智,在您的人生历练中真正感受到人的本性是什么?金庸:人性十分复杂,任何较好的小说,都会写各种不同的人性。正因为人性绝不单纯,所以我认为正邪截然分明,一望而知的人物,是不真实的人物。●从何着手可练就写一部好的「武侠小说」的身手,增加和提升着墨武侠小说上好的功力?金庸:武侠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如果它是好的,就已进入了文学的殿堂。任何小说的写作都是一样的,要能描写人物和事件,包含一定的思想内容,能反映一部分人生。●请教金庸先生的治学方法、治学范围、材料收集以及归档如何形成?金庸:我研究学术的范围大致是文、史、哲三方面,历史是中国史与希腊罗马史。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及西洋古典文学。哲学以英国的各学派为主。治学方法除了苦读之外,别无他法。●请问金庸先生目前平日作息大概?金庸:目前平日作息大概:在浙江大学及英国牛津大学期间,日间研究及教学,晚间读些较轻松的书。不在学校时,作息任我行,并无规律,睡得很晚,起得也晚。不吃早餐,每天两餐。●《侠客行》部分,主角石破天因为意外获得玄铁令而卷入武林风波,石破天在学得太玄经之后,故事竟然就此画下句点了,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这到底是因为金庸先生掰不下去了?还是另有原因?金庸:石破天学得当世无敌的武功之后,以白阿绣为妻,又有石清、闵柔两大高人指教,他本性善良,行为必正,结局必佳。人人可以想象得到,无甚好写。●射雕、神雕、倚天是三部曲,但是人物在时间上却很不合理,难道说古人活得比较久,还是人生真的七十才开始呢?听说已准备三度修改小说,这部分有列入考虑吗?金庸:人物的年龄在三版修改时应当调整,使之合理化。●新版穆念慈的角色是替代旧版的秦南琴吗?若是,金先生的用意为何?金庸:穆念慈的角色兼了旧版中的秦南琴。二女的作用及个性遭遇颇为相似,略嫌重复,合二为一,可以简化。小说战则,均以简单为佳,如两者个性及作用大大不同,则不可合并,例如程英不能与陆无双合并,周芷若不能与赵敏或殷离合并。●据说在旧版《天龙八部》,您有明白写道段誉最后在大理群僧指导下,内力武功能运用自如,即六脉神剑得心应手,不会时灵时不灵了,为何在新版,将这段删掉呢?金庸:段誉的六脉神剑时灵时不灵,是他个性中的一种趣味,宜保持之较有韵味。●请问您对新版金庸作品集中,最不满意的是哪段情节?而您又想怎么样改?金庸:需要修改的段落很多,现在不便宣布,修改的工作很繁重,不是一下子就可完成,要慢慢思考,改了又改。●明清历史作家高阳先生在其描述清高宗(即干隆皇帝)的身世之谜时,对您书中的描述略有异见,如果说高阳先生能活至今日,当面向您询问:「干隆到底是不是陈家洛的兄弟?」时,您会作何反驳?金庸:陈家洛本无其人,当然不是干隆的真正兄弟。但在《书剑恩仇录》中,干隆确是陈家洛的亲哥哥。高阳先生是第一流的「历史小说家」,他当然知道历史与小说的分别,他决不会问我这问题的。高阳先生在生时,和我是相当好的朋友,我明白他的个性和修养。有的「历史学家」,反而不了解历史与小说的分别,由此而斤斤置辩。
其它问题:
问:《天龙八部》里头的带头大哥,在武林中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但是,当他的同道为了掩饰他的身分而纷纷遇害时,他为什么都不肯出面,最后才在萧远山的逼迫下,承认自己就是带头大哥?答:这个带头大哥,就是玄慈方丈。好像有位先生提到,当萧峰看见被康敏诬指为带头大哥的段正淳只是中年人时,他应该要想到,从雁门关一役发生的时间推算起来,段正淳的年纪不应该是这样轻的,这是很有道理的。对一般人来说,找带头大哥找了那么久,突然间找到了,情绪一定很冲动,所以是不大去想这个问题的。但萧峰是很细心的人,他应该会考虑到,所以能补救一下会更好。问:段正淳到处让别人戴绿帽子,到了最后,他自己也戴了一顶很大的绿帽子。请问金庸先生,您是用什么心态去安排这样的情节?答:这并不是因果报应的问题,而是戏剧结构的问题。在《天龙八部》里,段誉跟了很多女孩子谈恋爱,结果他发现那些女孩都是他爸爸的私生女,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如果安排段誉后来发现自己不是段正淳所生,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所以主要是戏剧性结构的问题。并不是说,段正淳勾引别人的太太,别人也来勾引他的太太。如果是这样的话,段正淳的太太不是太无辜了吗?问:《笑傲江湖》中的桃谷六仙,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家。但书中却有一段文字提到,其中一仙曾经对另外一仙说:你记不记得我们小时候,曾经有一次到邻居家里偷采东西吃?另外一仙则说:那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如果桃谷六仙真的是六、七十岁,那么在三十几年前,他们就应该是三、四十岁的人,怎么还可以称作「我们小时候」呢?答:第一,桃谷六仙应该没有六、七十岁这样老,可能只有四、五十岁。第二,桃谷六仙的脑筋是不太清楚的,儿童时代在他们的生命中间,是很重要。所以,他们随口一讲,就是「我们小时候」,那是习惯化的讲法。问:黄药师有六个徒弟,排名是陈、梅、陆、曲、武、冯。如果按照这样的排名来看,陈玄风应该是大师兄。可是有一次,老二梅超风却说陈玄风是排名第二,她自己是第三。照这样推算,到底谁是大师兄呢?另一方面,曲灵风又名曲三,照说应该是排名第三,可是有一次,黄药师又对陆乘风说:「你那三个师弟」。那么,到底是陈、梅、陆、曲,还是陈、梅、曲、陆?(台北?何国文)答:这个问题,我要从头好好想一想,但曲三不一定就是在同门间排行第三的意思。陈玄风、梅超风、曲灵风这些关系要重新再安排一下,《射鵰英雄传》的楔子里有的漏洞,是要补救一下的。问:台中的廖佩羚小姐问道,金庸先生十分推崇郭靖是个很有原则的「侠之大者」,那么,为何郭靖在早期曾经因为杨过、小龙女是师徒关系,而不许他们在一起;也就是当大家都唾弃杨龙两人的时候,郭靖也对他们吐了好大的一口口水。但在十六年后,当杨过成为神鵰大侠,受到众人爱戴,郭靖却表现出和杨过、小龙女一家亲的模样。这种前后不一的表现真的是「侠之大者」的作风吗?答:当时的宋朝,甚至现在的台湾,都认为师生情是不伦之恋,但我觉得师生是可以恋爱的。在我的想法是,如果法律规定不可以结婚的人,他们就不能恋爱,因为恋爱总是和性有关。但每一个国家的法律规定并不相同,这其中牵涉到民俗传统观念等问题,例如:在英国和法国,cousin是可以结婚的;但在中华民国,表兄妹可以结婚,堂兄妹却不能结婚。而**与不伦是不一样的,**是父亲和女儿,哥哥和妹妹,或者弟弟和姊姊......,这当然是不可以的。不过,是不是**,也是因时而异的,譬如:汉高祖的儿子汉惠帝,他娶的皇后就是他姊姊的女儿。外甥女嫁给舅舅,在现在的台湾、香港或者大陆都是不被法律允许的,但是在汉朝就可以。所以,汉惠帝娶皇后的时候,就由皇太后吕雉正式主婚。总之,我的意思就是法律规定可以的就可以,恋爱可以、发生性关系可以、结婚也可以。南宋和北宋是中国礼教最严格、思想最封闭、最不开放的时代,当时的人认为师徒不能结婚,所以杨过与小龙女就不能结婚,当然也就不能恋爱了。我对郭靖的形容,既然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那就是背叛国家不可以,背叛人民不可以,而侠的信条则是必定要遵守。在郭靖的想法是,杨过既然已经为国为民立下大功,像师徒结婚这种社会道德的小问题,自然就可以原谅而无所谓了。大节不踰矩,小事件就随便一点了。问:令狐冲在思过崖的石洞里,意外地发现密道的石壁上刻有许多剑招;又看见魔教长老被困山洞时所斧凿的通道,再隔几寸就可以凿穿山壁,脱困而出,没想到最后他们却因力尽而死。我觉得奇怪的是,为什么会有人在受困时,不尽力去凿出路,反而去刻剑招?如果魔教长老们少刻两招,不就有机会脱困了吗?答:在人生当中,偶然的因素是很多的。小说家倪匡先生,曾经为人生的悲惨发出感叹,因为人生即便是相差一点点儿,也大有不同,而生死的距离往往也就取决在一点点之间。譬如:情人的不期而遇,往往是多走一步,或早到五分钟,就碰见了;而少走一步,或迟到五分钟,两个人就没办法相遇。我这样写魔教长老,就是说,有的人运气不好、少砍了两斧头,便走不出去了。问:金先生,您在《书剑恩仇录》当中,曾经运用您家乡海宁的一则历史传说:乾隆是雍正以女向陈世官换来之子。请问,您认为这则传说的真实性有几分?答:这个事件的真实性很难说,有很多历史学家都考证过此事,好比孟森先生以及北京的一些历史学家,他们都曾为此大作文章。所以「大作文章」,是因为这个疑案,很多人相信。我自己是一个小说家,原本是不太相信这则传说的,但我觉得它是一个很好的题材,是可以拿来利用的,所以就把它放在小说里。问:话说《神鵰侠侣》中,最令读者失望的一段,大概就是小龙女居然因尹志平而失贞。小龙女自幼生长在古墓之中,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她认识的人很少,所以对于自己熟识的人应该特别清楚。孙婆婆死后,她和杨过朝夕相处多年,杨过身上的味道、呼吸声、动作轻重等等,小龙女应该都十分熟悉,怎么会误以为尹志平是杨过呢?另外,从武学的角度来考虑,杨过和尹志平所练的内功心法不同,在这么近的距离中,小龙女难道没有办法根据呼吸来分辨杨、尹二人吗?怎么会就这样轻易地失了身呢?(台北?黄宗旻)答:我想提出这个问题的读者,他的年纪大概很小,完全没有性的经验。试想小龙女被强暴的时候,是个从来没有性经验的处女,她第一次和人发生性关系,心里当然是又吃惊、又害羞、又欢欣、又愤怒,所以情绪是很混乱、很复杂的。如果依照情理来看,小龙女是不太会去思考武功的问题,假使她会去考虑的话,她就不是一个毫无性经验的少女了。事实上,在那种情况下,不要说是小龙女,就算是对再细心、武功再高,甚至年纪更大、性经验很丰富的人而言,也不可能去考虑武功的问题。问:张翠山与殷素素在冰火岛上结婚且同居十年之久,为何只生了张无忌一个孩子?难道当时就有非常进步的避孕技术吗?虽说为了配合剧情,张无忌并不需要其它的兄弟姊妹,但总是有些不合理,可否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呢?答:这个问题,如果很简单地来回答,就是殷素素她没有再生。至于为什么不生呢?生物学上常有的一种解释是,如果生长环境不好,动物自然会减少生育。例如天气太寒冷,白熊之类的动物也不能大量繁殖。一般来说,寒带地方的生物繁殖不易,热带地方的生物就可以繁殖得较多。殷素素所住的冰火岛,天气太寒冷,所以她的生育能力自然会受影响。问:小龙女在被郭芙以冰魄银针射中之后,身上所中之毒,既然都已深入五脏六腑,照理来说她是活不成了。但为什么当她跳下绝情谷底后,由于吃了蜂蜜、白鱼,却又康复了?这样的安排,是不是因为杨过和小龙女当初缘于个性之故,没有向周遭的人求救,以致均不明白,其实小龙女中毒的程度并不深。个性使然,造成两人必须分离十六年之久?答:杨过和小龙女之所以没有向周遭的人求救,原因之一是小龙女中毒以后,杨过与小龙女两人的心里都已很绝望;原因之二是,唯一可能就他们性命的天竺僧,又被李莫愁害死了;原因之三是,他们俩的婚姻,原来就一直被郭靖、黄蓉反对。所以他们的想法是,活不成也就算了,反正他们的恋爱本来就没有前途,不如死了,一了百了,自然也就不会想到要找人救命。问:小龙女在绝情谷底居住了十六年,为何用树皮制成的白衣,历经十六年风霜,依然是白衣?(这个问题在网络上曾引起热烈讨论)答:关于这个问题,苏墱基先生刚才提供了一种解释,他说在绝情谷底是没有灰尘的,所以小龙女本来穿的是白衣,十六年后,仍然就还是白衣。倘若小龙女的衣服破了,她拿些树皮、剥下纤维、补在破洞上面,再洗一洗,结果也还是白衣。不过,小龙女在谷底待了那么久,当杨过看见她时,她最好是全身衣服都有破洞,补也补不好了。但是,白衣还是白衣,不可能变成黑的、红的或黄的。问:在《倚天屠龙记》中,灭绝师太曾经说,屠龙刀和倚天剑是黄蓉用杨过送给郭襄的玄铁重剑镕解之后,再加上西方精金铸成的。屠龙刀里藏的是武穆遗书,那是希望后世取得武穆遗书者,可以用之破元;而倚天剑里面藏的是九阴真经,那是假设一旦运用武穆遗书破元之人,不能造福百姓时,另外一人能够用九阴真经的武功来取破元者的性命。但是,要取得武穆遗书或九阴真经,是必须以屠龙刀、倚天剑互砍,这样一来,两部宝典不就都落入同一个人手里,那么黄蓉的预设不就都不能成立了吗?答:这确实是一个漏洞,刀剑在互砍之后,两样宝典都会落在一个人的手里,届时要某一个人克制另一个人,真的就不可能了。这个问题,我还要想一想。如果各位有什么好的意见,也不妨提出来,使我能做修改。问:板桥的林雅玲小姐问,为什么小龙女从绝情谷一跳,就能直接落入谷底,而杨过必须跳二次,最后还得要凭借抱着大石头才能沈到谷底?难道是因为小龙女当时的心情已经「跌」到谷底,所以能直接空降到谷底;而杨过有美少女郭襄作陪,所以心情没有那么「沉重」?要不然,就是小龙女比杨过重喽?否则怎么会这样?答:这个问题恐怕是少了几句解释。因为潭底有暗流,暗流是不停地冲来冲去,起伏不定的。当杨过跳下去的时候,暗流可能是正好向上涌;而小龙女跳下去的时候,暗流则可能是正好向下沈。问:三重林怡利小姐问,在《神鵰侠侣》中,杨过与小龙女隔着花丛初练「玉女心经」时,因受尹志平、赵志敬两人干扰,以致小龙女走火入魔,身受重伤。当时杨过因闻小龙女说「血行不足,难以运功治伤」,所以就将自己手腕的筋脉咬破,把伤口放在小龙女嘴边,让鲜血流入小龙女口中。请问杨过这种输血方式,真的可行吗?如果二人血型不合,岂不是加重小龙女的伤势吗?答:这完全不是血型的问题。用这种方式输血,血液到胃里面消化,并没有血型合不合的问题发生。按照一般的情理而言,如果你跟爱人身处荒野,突然之间,他血流不止,而你又没有医学常识,只见他的脸色愈来愈苍白。这时,你所能想到的,就是「他的血液不够,我要让他喝一点血」,于是你自己就割一点血,让他喝下。这当然不一定有效,不过,当你很爱他的时候,在情急之下,也只好用一个最原始、最没有办法中的办法,让他用消化的方式,来补充一点血液。讲到血型,中国时报的副总编辑苏墱基先生,曾提过一个问题是更加重要的。在《笑傲江湖》里面,蓝凤凰和四个苗女让水蛭先吸了自己的血之后,再让水蛭咬住令狐冲的血管来输血给令狐冲;这种直接输血的方式,就与血型是否相合有关。蓝凤凰等人的血型不可能都和令狐冲相同,所以这种输血,恐怕就比较行不通。因此,必须想个办法解释一下,可能的说法是,令狐冲那时的内功很奇怪,如果苗女的血型跟他不同,就无法输入他的体内。问:很多人在算过「降龙十八掌」之后,认为「降龙十八掌」只有十五掌或十六掌,而根据我自己算出来的结果却是十八掌。不过,有几招似乎是重复了,即「龙战于野」跟「战龙在野」,「鱼跃于渊」和「或跃在渊」。请问金庸先生,这几招是不是重复了?答:「降龙十八掌」不一定要在小说当中尽数施展,是可以只用十六掌的。至于另外的两招之所以不使出,那是洪七公或郭靖两人故意要留一手的。各位,我的解释有时好像是强词夺理或者说笑话,所以只能勉强说得通,其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开心一点,一旦正式修改的时候,我会尽量遵照各位的意见,改得比较合乎情理。问:金庸先生,您在《天龙八部》第一册当中写到,少林七十二技除了在宋初的时候,曾有一位高僧身兼二十三门绝技之外,从来没有第二个人练到第二十门以上;但在《天龙八部》第四册中,您却又有「故老相传,上代高僧之中曾有人兼通一十三门绝技,号称『十三绝』神僧」之语。请问这两个地方是不是有问题?答:我想这是一个矛盾,将来修改的时候,我会统一用十三门,来解决这个问题。问:投稿金庸茶馆的作者华书颀说:「金庸害她扣三分」,因为有一次学校历史考了一题:「宋人抵抗蒙古十分壮烈,请问宋人坚守襄阳城共几年之久?」她本来记得六年,但因为《神鵰侠侣》中郭襄未出生前,郭靖、黄蓉就已助守襄阳,而郭襄十六岁生日时,襄阳城也还未被灭,所以便改六年为十六年,结果被多扣了三分。请问金庸如何平反小女子的冤情?答:好的,我来平反。关于宋人到底守襄阳城多少年?我肯定不是六年。根据史书记载,蒙古人攻打襄阳城,最早是在公元一二三四年,即宋朝理宗端平元年,蒙古人攻打襄阳城的原因,是缘于南宋在和蒙古人约定联合灭金后,趁机收复了襄阳等地,而蒙古人却认为那些领土是他们的,所以便开始攻打襄阳,但总是攻不进襄阳。后来,蒙古人绕到西边的四川来攻打襄阳,也没有成功;于是又绕到南方的大理,采取两边夹攻,这才攻破襄阳,当时是公元一二七三年。因此,宋兵在襄阳城共守了三十九年之久,绝对不止十六年,当然也就不是六年。问:这是这次参加活动中,提问次数相当多的一题,就是「黯然销魂掌共有几招?」杨过曾经对周伯通说:「这是我自创的一十七路掌法。」但经读者仔细地一算再算,竟发现共有十八招,其中包括:心惊肉跳、杞人忧天、无中生有、拖泥带水、徘徊空谷、力不从心、行尸走肉、倒行逆施、废寝忘食、孤形只影、饮恨吞声、六神不安、穷途末路、面无人色、想入非非、呆若木鸡、神不守舍(或魂不守舍)、若有所失。请问金庸先生,黯然销魂掌究竟有几招?答:我看十七招是比较合理的,当初也许是讲错了,也许是印错了,现在我就确定它是十七招好了。因为杨过在施展黯然销魂掌的时候,总是魂不守舍、迷迷糊糊地惦记着小龙女,所以他是不会去计算十七招或十八招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杨过随口讲错,我想各位也不必责怪他。问:这一题是一个年龄问题。台北的黄宗旻先生问:假设黄药师在三十岁时,参加了第一次的华山论剑,那么当他参加第三次华山论剑时,大概就有八、九十岁了。至于比黄药师年长的如一灯大师、老顽童周伯通,以及在《射鵰》中就已经是老道的全真七子,到了《神鵰》中不就都老得不象话了吗?这一群「百岁俱乐部」的人,竟然能在第三次华山论剑时于华山顶上活蹦乱跳,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样的情节虽然有趣,但是否可能?答:练武的人,尤其是内功好的人,寿命一定是长一点。所以周伯通这些人,如果八、九十岁还能华山论剑,我想是有可能的。如果不可能,我们不妨放他们一马,让他们寿命长一点.
金庸看金庸小说
您是否会后悔那一部小说当初剧情不该那样子写?金庸答:没有。但如果有瑕疵的地方,我会修正。请问胡斐与苗人凤一战结果到底如何?金庸答: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胡斐那一刀究竟有没有砍下去?如果有,会是如何?如果没有,那又会怎么样?这就是有趣的地方,所以就不告诉读者们了。小龙女复活,破坏神鵰特质,有没有后悔把她写活过?金庸答:小龙女如果没有活着,我第一个会先哭。为何《鹿鼎记》的风格和其它小说差异这么大?金庸答:是因为不想重复以前的小说,想要创新,所以故意让它和其它的作品差距大一点。请问《倚天屠龙记》是您最满意的作品吗?金庸答:每部作品都像是我的儿子,不能分彼此高下的。回头看自己以前的创作有什么感觉?金庸答:刚开始写的时候由于是连载,写得很匆忙,所以有些地方不够周详,现在我希望把这些作品好好地修改一下。您是边写边想?还是架构完之后才动笔?金庸答:大架构是事前就规画好了,细节是边写边想。您在创造杨过时,有没有以谁为典范?金庸答:没有。而杨过的个性应该是具有现代性、反叛性,以及独来独往的气质。若将书中人物放在同一年代,您认为谁会是『天下第一』?金庸答:这应该要问大家。您为何能描写出令人神魂颠倒的男女主角?金庸答:不是那些人物会令人神魂颠倒,是读者自己神魂颠倒。请问金先生最喜欢笔下的哪位男性和哪位女性?金庸答:男性中郭靖、乔峰、令狐冲这些人我都很喜欢,女性像黄蓉、任盈盈、小龙女等人都很好的。小说中的武功招式和名称的灵感从那来?
金庸答:招式名称有的是从书上得来的灵感,如「降龙十八掌」的招式是从易经上得来的灵感,有的是自己想的,我喜欢用一些比较特别的名称,而不是一般武侠小说常会见到的招式,如「黑虎偷心」之类的,就太平常了,不能引起读者的想象。请问您有没有计划让36本书都有一些连贯性?金庸答:没有,我觉得没有必要,太刻意让这些作品有时代的连贯性反而不好。您认为哪一部作品中的社团、帮派组织是合理的世界?金庸答:前几日的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司徒达贤教授曾提出我的小说中的男主角和帮会组织都不懂得管理学,我承认这一点。像丐帮的管理就不太好,那么大的一个帮派,洪七公却整天见不到人,所以说,它的管理很差!
金庸与创作
您看见作品改编成连续剧、电影有什么感想?金庸答:原本我把小说的版权卖给连续剧、电影的制作人,是希望能有多一点的读者知道我的小说,有些人原来没有看过小说的,先看过连续剧和电影后才去看小说,这样也挺好的,但是我没想到那些编剧先生们会把我的小说改得全走了样,让我看了很心痛,他们加了许多东西,把我的小说改得面目全非,人物的性格完全不一样了,这一点我很不赞同,如果是因篇幅太长,我可以接受让他们删掉一点,但不应该自行添加其它的情节,如果他们真的觉得像他们那样改比较好,那他们干脆自己去写另一部武侠小说,不要说是改编我的,改成那样,已经不是我的小说了,也或许是他们觉得自己能改编金庸的作品很了不起吧!今后,我把小说的版权卖给这些制作人时会更小心。影响你一生的一句话?金庸答:好像没有一句话会影响我的一生的。众多诠释您书中角色的演员,您认为谁是表现的最恰如其分?金庸答:每个观众的感觉不同,我个人比较喜欢刘德华和陈玉莲所演的杨过和小龙女。吴倩莲的小龙女有几个镜头也很好!如果武侠小说可以再进一步发展,那么可能突破的方向应为何?金庸答:对于往后武侠小说的发展,我认为仍以具侠气、正义、见义勇为等为主要呈现的精神,也可将现代的枪炮、拳击等元素加进去。您最喜欢的作家?金庸答:国内的作家,我喜欢的是沈从文;国外的作家,我喜欢的是大仲马。您写作时的癖好?金庸答:我没有什么特别的习惯,当时写武侠小说是报纸连载,常有截稿的压力,所以训练了到那里都能写的本事。后不后悔倪匡把阿紫的眼睛弄瞎了?金庸答:那时我出国旅行,因为是连载,所以请倪匡先生帮我代笔,他大约替我写了两万字,但是后来出书时几乎都删掉了,我另外又修改了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不过还是保留了阿紫眼睛瞎掉这一段。最喜欢的诗词作者?金庸答:苏东坡。读者的反应会不会影响你的写作方向?金庸答:多少有一点。小说中人物的琴棋诗画、奇门数术,是为了写小说去学的吗?金庸答:我其实只会下围棋,其它都不会,那些都是看书知道的。笔下的大侠和侠女,好像都忙着行侠仗义,他们靠什么维生?金庸答:郭靖因为帮助守城,应该会有领到粮饷,其它人像老顽童周伯通脑袋就不太清楚,多半是会去跟有钱人「借」,只是大概不会经过人家同意,也不会还钱吧!哈!哈!请问《射鵰英雄传》里面的佳肴名称是如何想出来的?金庸答:只想把它写得好听又特别一点,没想到会这么难做出来。您有没有打算写历史小说?金庸答:我曾尝试写汉唐的历史小说,但因对当时的风俗还不甚了解,所以迟迟未动笔。您觉得自己创作的极限在那?金庸答:我想我大概不能写纯粹的爱情小说。您如果不当作家会做什么?金庸答:新闻记者,因为我原本就是在作这个的。只是因为需要才变成武侠小说作家,所以应该没有不当作家会变成什么的问题吧!你是否相信算命?哪一种最准?金庸答:曾经有人帮我算过八字、紫微斗数,有些事情都满准的,另外,香港有一种铁板神算,也是很准确,但是我想它算过去是很准,对它所算的未来,我则存疑。您相信轮回吗?是否曾想象过前世是谁??来世会是什么样的人?金庸答:我是个佛教徒,如果没有轮回,佛教也就不成立,所以当然相信轮回,但我不知道我的前世是什么人,也不知道来世是什么人。您最崇拜的历史人物是谁?金庸答:范蠡和张良。因为范蠡有美女西施相伴,又很会投资经营。您最爱吃的食物是什么?金庸答:我喜欢小点心类的甜食,不过,现在因为血醣的关系,我太太不淮我吃,可能是不能吃就愈想吃吧!所以,被问到这个题目时,我有点伤心。您喜欢听什么音乐?金庸答:我喜欢听平剧。您一生之中,在甚么地方最快乐逍遥?金庸答:有很多时候啊!像现在各位喜欢读书的朋友在这里共聚一堂就很好。您喜欢哪种类型的电影?金庸答:歌舞片。您最认同中国的哪个时代?金庸答:唐朝。我认为唐朝不但文治武功鼎盛,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最雍容大度的朝代,在当时就有位宰相是外国人,这种只问能力,没有民族成见的泱泱大国的自信,不要说是中国其它朝代,就连外国也不曾见。您最想居住的城市?金庸答:杭州吧!那里风景好,朋友多,我有一个小房子在那里。你写作灵感从哪里来?金庸答:灵感就在脑子里,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您是否有宗教信仰?如果有,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影响?金庸答:佛教,最大的影响是我现在比较不怕死了。现在最想做的一件事?金庸答:如果有时间的话,我最想再去研究学问,当一名学者,我每次看到那些学者都很自卑,觉得自己学问不好,但是我想当初如果我不是写小说,而是去做学问的话,我一定也可以成为一名学者的。请问金大侠您希望江湖上人人称您什么呢?为什么?金庸答:我这次来台湾,大家都对我很友善很客气,称我「查先生」,我很感谢各位,也很高兴大家这么称呼我。
白癜风怎样治疗哪里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