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鳌山到太白山走过风雨走过晴鳌太全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风雨彩虹,

鳌太阳光灿烂的日子

太不理想的营地环境,整夜在“梭”与“爬”的纠结中挣扎的腰酸背痛,心中又惦记着早上的日出,不到五点便干脆早早起床。钻出帐篷无雨无雾亦无风,徒步第四天终于体验到鳌太宁静恬美的清晨。这样的早晨自然是欣赏日出的绝佳时机,赶紧招呼伙伴们起床欣赏难得一见的鳌太日出。

营地在山坳中的垭口,要想欣赏日出美景必须爬到前面山上。招呼几声无人附和,只好带着相机独自攀上营地前面的乱石峰顶。爬上山顶放眼东方,不禁为眼前的美景失声惊呼。晨曦中蔚蓝的天空干净的没有一丝杂色,纯净的蓝色美的令人心碎,远处天际线被即将升起的旭日染成一抹淡红,将天与地一分为二。

西面的山谷则是云蒸雾绕,波澜壮阔的云海如雪白的飘絮,厚厚铺满整个山谷。高的山峰从云海中露出尖尖的顶,既象飘渺的蓬莱仙山、又似汪洋中随波逐流的小船,这如梦如幻的景色令人深深沈醉。

云海原本很纯很白也很细腻,只是没带三角架的相机感光度调的过高严重影响画质。

昨日走过的飞机梁和梁1也在清光中苏醒过来,洁白的云彩飘飘荡荡挂在山腰,如新娘披上梦幻般的婚纱,鳌太晴朗的清晨原来是如此美。

太阳就快跳出群山怀抱,天际线也被照的越来越亮,瓦蓝的天空已经染上一层金黄,就连西边云海的上空也呈现出一抹靓丽的少女腮红。

太阳在努力地想挣脱大地的束缚,一点点拼尽全力往上爬升着,从闪着金光的小小圆弧、到峨眉般的新月、再到金灿灿的半轮,犹如新生的生命在经历着降临的艰辛。

终于在经历千辛万苦后,我们鳌太的第一轮旭日挣脱大地的束缚,离开群山的怀抱,将万道霞光毫无保留地洒向鳌太的山山水水,眼前的一切便都沐浴在灿烂的金黄之中。

远处的飞机梁和眼前的梁1在初升的旭日照耀下闪着金光,这便是日照金山的美景啦!

细数鳌太线上常规的营地盆景园、水窝子、、大石河、明星寺,好象都是在有水源的地势低洼之处,都不方便欣赏鳌太日出,这次意外地在梁1垭口扎营才得以欣赏到如此美景,是不是也算得上“因祸得福”呢。

谨将此美景献给所有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愿往后余生与你们一起去看晴空万里,欣赏更多美景。

太阳已经完全升起,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阵阵氲氤的雾气随着气温升高飘飘缈缈地从山谷向上升腾,将这群山装扮的更加梦幻。经历两天风雨后,终于迎来鳌太阳光灿烂的日子。

阳光照亮身后昨日才翻越的梁1,垭口下的营地里伙伴们纷纷起床开始收拾装备,大家憋着劲想趁这绝好的天气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没有水不能煮早餐,只好将就着啃点干粮,走到南天门才有水煮饭、补充饮水。

6点50分迎着初升的朝阳,精神抖擞地踏上征程开始鳌太第四天徒步,今天的目标是到南塬备用营地或塔3应急营地。

梁1垭口露营的结果是第二天“开局便是决战、起步便是冲刺”,出营地就有两座高高的乱石峰挡在前面。起初我还对着轨迹四下找路,有些不太相信要从眼前高高矗立的乱石峰翻越过去,看上去这乱垒成的山峰根本就无法翻越。最后无情的事实残酷地摆在面前:只能也必须想办法从乱石峰翻过去。

早上出发时小羊将两斤多重的帐篷交给了菜大神,即使如此眼前的乱石峰还是让她累的够呛,确实这路也太过于艰难。

出发半小时翻过两座乱石峰后到达梁2。按照攻略左切右切都可以,左切陡峭右切平缓,但右切必须要翻越梁2山顶。

我们选择了平缓些的右切线路。此时稳定压倒一切,就算是多走点儿路也不在乎、毕竟大家都能平安通过才是王道。

说右切平缓好走也不过是相对而言,这“好走”也是针对更不好走的路而言。先沿着一段草甸斜切上山,然后再爬一段石海上到梁2最高处,然后再沿着石海下到梁2垭口。

背负着沉重的背包在陡峭的山路上已经相当不易,何况还要在这些巨石间上窜下跳、辗转腾挪,同行的男人还好,对队伍中的妹纸确实有些勉为其难,特别是身材矮小的妹纸在乱石成堆的石海中穿越更是难上加难。

8点40分,出发一个小时后顺利翻越梁2到达垭口,前面便是梁3。

垭口这片草地是昨天计划的营地,四周瞧瞧环境和昨晚露营的梁1垭口差不多,只是在下方50米的地方有块平整些的场地,可以容下三四顶帐篷。

梁3右切向上,没走过鳌太线看攻略会觉得一头雾水,其实真正脚踏实地时才会发现,大部分时候攻略根本用不上。一二十年来经过成百上千驴友的前赴后继,凡是有草甸的山路早已被踩踏成成熟的大道,只是在经过大片的石海时才需要有轨迹对照着寻找线路。

9点半,从营地出发2.5小时后顺利爬上梁3峰顶,一块大石头上放着根骨头棒子,胆小的妹纸居然一度以为这是根人骨,吓的连靠近照相都不敢。

翻越梁3和翻越梁2如出一辙,都是右切向上到山梁最高处后从另一侧下去,但梁3的路明显比梁2好走很多。到山顶天气又发生突变,一阵狂风卷着浓雾袭来,本来艳阳高照瞬间便被突如其来的狂风浓雾刮的无影无踪。

梁3到营地海拔从米下降到米,一路几乎全是下坡。

穿过满坡鲜花盛开的草地,迎面是一大片松林,攻略上说穿过松林就是营地,本以为下坡穿过这片松林应该是件很容易的事,然而“这片”连绵几公里的松林大到你无法想象。

树林中绿茵茵的草地开满各色小花,鲜艳夺止犹如夜空中的繁星,妹纸们蜂拥上去争相拍照留影,菜大神与华华也不忘秀秀恩爱抛撒些狗粮。

那鲜花丛有不久才被人踩踏过的痕迹,一度曾怀疑我们之前是否还有其他穿越的驴友,可直到走完全程也没见人影,想来或许是别人走的太快我们追赶不上吧。

两片松林中间裸露的山脊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凤凰腰”,处于两片松林之间的最低处,圆润的弧形山脊犹如凤凰阿娜的背脊,山脊上绿油油的野草和星星点点的花儿好似凤凰背上油油的羽毛和斑斓的花纹。

这里没有水源但可以作为应急的临时营地,只是从凤凰腰继续前行1小时便是鳌太线上最豪华的营地,即使遇着再大的困难咬牙也能坚持到营地吧。

过凤凰腰后仍然是松林,林间泥泞的小道全是新鲜的踩踏痕迹,从残留的脚印和随处可见的粪便来看,林中小路平时更多的是野牛一类的动物在走,这鳌太的野生动物也够奇特,都很守规矩地沿着路在走,因为路旁树林中的草地居然没有半点踩踏过的痕迹。

11点,从梁1垭口出发徒步4小时翻越两座山峰后到达鳌太线上最豪华的营地。

营地因地处海拔米的山坳而得名,营地西面是海拔米的梁3、东面是海拔米的金字塔,向南走21公里可下撤到核桃坪。营地水源在右侧松林中,营地是一大片平整的高山草甸,随便找个地方都是搭帐篷的宝地,宽敞空旷的营地再多人也能容纳下。

这样的好营地如今却成为不易久留之地,据残剑讲这里有时会有太白山管委会的人扎营驻守,特别是节假日几乎百分之百会在这里设点检查,路过者会被要求出示身份证并进行登记,然后在羊皮沟等出山点进行核实,一旦核实会按违反“禁穿令”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应对方法一是尽量避开节假日去鳌太线,二是快速通过不着逗留,三是千万别出示身份证或用身份证号码进行登记。

过营地后便开始爬金字塔,目标是先到半山坡的南天门休整、用午餐、补充饮水,然后争取到塔3水源寻找露营点。营地到南天门有2公里长的缓坡,海拔从米逐渐提升至米,随着海拔升高茂密的松林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山草甸与低矮的小树。

正午时分云天雾散,阳光照耀着连绵起伏的山峦。两公里长的缓坡走的好累好辛苦,沉甸甸的背包越来越重、越来越重,勒的肩膀火辣辣的痛,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沿途有两三片草地是那样美,嫩绿的色泽是刚抽出的新芽,草中夹杂着白的、粉的、黄的美丽野花,嫩绿的小草衬托着五彩的野花,各色的野花又点缀着嫩绿的草坪,远远看去好似绣着花纹的绿地毯。

这平整、宽敞、幽静的草地最适合安营扎寨,很多喜欢清静的驴友在营地埋锅造饭补充饮水后,再走上个把小时到这里露营,在享受宁静的同时也可以为第二天翻越金字塔储备更多的体能和时间。

2公里的缓坡走了接近2小时,12点50分终于爬到南天门。这里虽有流动的优质水源但露营场一般,到达第一处水源不要急于扎营,继续上行五六分钟还有第二处水源,这里扎营的场地要比下面好很多。

南天门本是原计划昨天要到达的营地,到目前为止仍然落下半天行程。漫游带着有些绝望的小羊和三千到达营地时,大家脸上都流露出不想走了,就在此扎营休整的意思。

我在心中默默算计了一番:如果今天在此扎营,明天必须走13公里完成塔海连穿到达大石河,后天又必须走18公里到达明星寺,这样才能保证在7天时间内完成鳌太全穿出山。以目前队伍的情况塔海连穿的强度几乎无法完成,而且连续两天长时间高强度的徒步大家也走不下来。几番权衡后及时制止队伍中出现的消极念头,催促大家用完餐、补完水尽快上路。

站在南天门可以清晰的远眺来路:飞机梁、梁1、梁2、梁3以及凤凰腰、营地全部都尽收眼底。远远望着曾经用双手攀登过、用双脚丈量过的每一座山峰、每一段山路,心中不竟唏嘘不已,这一路走来好辛苦、好艰难。可目前为止时间过半、行程却还未过半,革命尚未成功、筒子们仍须努力啊。

在南天门烧水、用餐、休整1.5小时后继续向前。今晚极有可能走不到塔3水源点,告诫大家不但要储备尽可能多的饮水,而且还得节约用水。

菜大神将身上所有瓶瓶罐罐灌满饮水的同时,又将1L的水袋也灌满挂在胸前,要知道这家伙不但背负1.5个人的装备,还帮小羊背着帐篷,如今又加上这些水。这家伙不是人也不是神,就活脱脱一牲口。

南天门出发爬上山坡,远远便望见一片石海出现在眼前,翻上眼前的石海就是金字塔顶。

南天门出发时小羊试探着问能不能帮她背睡袋,连续四天的重装徒步其实我都已经很吃力,不过看着她那小眼神又不忍心拒绝,最后还是默默地接过来。

平时增加2斤负重没啥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却犹如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以往户外极瞧不起扔装备的行为,如今身处这样的环境终于能理解。

下午3点,从南天门上来50分钟到达海拔米的金字塔。看看这山顶的形状,活生生就是一座乱石砌就的金字塔,这山名果然是名不虚传。

沿着草甸和乱石的山路右切过金字塔,在一望无际的山坡上人渺小的犹如蝼蚁,如此环境中若是遇上极端天气那可不得了,山坡上原地扎营是不可能的,四处也没任何可以遮风避雨的地方,唯一能做的便是不断向前向前。

下午4点塔1出现在眼前,金字塔到九重石海是鳌太线最危险、最难走的一段,特别是翻越塔1、塔2两座乱石峰尤其危险难行。

在鳌太线上真正应验“望山跑死马”的俗话,从金字塔远远便能望见的、似乎近在咫尺的塔1,我们走了足足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沿着山路左切过塔1,首先要经过一大片石海。硕大的石块从山顶沿着山坡一直到山谷,铺天盖地、浩浩荡荡堆满整个山坡,令让人即使想绕也无法绕开,只能老老实实在这满坡的巨石中择路而行。

可怜的小羊在这一望无际的石海面前有些惊慌失措,也许是行走习惯上的原因,在乱石的山坡上左切令她有些无所适从。这左切的塔1石海确实是鳌太线上难度最大的一段,杂乱无章的巨石间根本无路可循,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身高腿长、体能状况、行走习惯自行探寻着最佳落脚点,很多时候都是抛开登山杖手脚并用开启“四驱”模式在前进。

鳌太下午的天气好比女人的心时好时坏阴晴不定,忽而风平浪静、阳光灿烂,忽而又是大风呼啸、浓雾弥漫。石海过后便是悬挂在山腰只容得下一人通行的羊肠小道,天晴也还罢了,若是遇着雨天或冰雪的天气在这样的小道行走难度可想而知。

漫游陪伴着有些胆怯的小羊远远落在队伍后面,还在漫无边际的石海中苦苦挣扎。那片石海令身材呆萌又有些胆怯的小羊吃尽苦头,往往在需要大步跨越时便踌躇着不敢向前迈步。

雾越来越大能见度越来越低,害怕浓雾中失去联系队伍也不敢拉的太开,大家便只好靠在路边的岩石上等着小羊与漫游。闲聊中说起年5.1期间的那场山难,3人死亡的那支队伍便是从营地冒着暴风雪翻越金字塔到南塬扎营。如今我们被“挂”在这羊肠小道上,真的好生佩服他们能在那样恶劣的天气下走完这段山路,如果换作我们肯定只能选择在营地下撤。

下午5点15分,经过1小时20分终于顺利翻过塔1到达下面垭口。

雾气在山间弥漫着,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离塔3水源点还要翻过塔2走2公里多山路,评估以目前队伍的状态走到塔3水源点应该在8点左右,考虑到天气的不确定性和万一走夜路的危险,最后还是决定在此扎营休息。

这是第四天的徒步轨迹和技术数据。

早上6点53分从梁1垭口出发,17点12分到达塔1垭口,10多小时走了11公里多,海拔累计上升米、下降米。

全天翻越梁2、梁3以及金字塔、塔1四座山峰。虽然说山路难行,但队伍的行进速度也确实太慢,而且这已经是徒步第四天才走40公里,在余下的三天里必须完成42公里路程,才能在7天时间内完成全穿出山。这也是一路下来硬着心肠不断催促大家前行的原因,若非如此恐怕8天也磨蹭不出去,那就只能在大爷海或文公庙放弃全穿提前下山。

从垭口向右下方走50多米有片平整、背风的场地很适合扎营,可以容纳五六顶帐篷,而且比梁1垭口的环境好很多。营地左侧是塔1峰右侧是塔2峰,垭口在营地正上方。

营地还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居然有信号、而且还是4G耶!也不知这信号是从何处传来,这个发现让大家兴奋好久。美中不足的是营地木有水源,也许是今天没下雨的原因,四处搜寻半天再也没有昨天的好运,大家只好节约着咽几口水啃点干粮便当作晚餐。

傍晚时分天气出奇的好起来,快8点了太阳还没落山月亮便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起来。早知道这样好的天气完全可以继续向前走到南塬扎营。

漫游到达营地后也愈发不好起来,感冒+高反+连日的重装劳顿将他折磨的够呛,趁着今晚无水不用煮晚餐,早早便吃药钻进帐篷休息了。

太阳落山后气温陡降,即便是微风吹在肌肤上感觉也冷嗖嗖的。大家闲着无事纷纷钻进帐篷,各自玩玩手机后进入梦乡。

翻越九重石海,

享受最惬意的鳌太

又是风平浪静的一个夜晚,一宿美梦令人满血复活。五点过钻出帐篷已经是朝霞满天,高高的塔2峰完全遮挡住日出的美景,如黛的群山在薄纱的云雾衬托下呈现出层次分明的泼墨山水。

站在这宏伟的群山前闭上双眼,自由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任风吹过耳边,用心静静地感受着鳌太这份特有的美。

营地无水也就没办法烧水煮饭,大家收拾好装备随便啃几口干粮权当早餐。

6点半,迎着初升的朝阳开始鳌太第五天的行程。今天的计划是先到塔3水源烧水煮早饭,然后翻越鳌太线上最大的拦路虎--九重石海,争取在天气预报的降雨到来前到达大石河营地。

从营地返回塔1垭口,然后沿着崎岖的山路左切。虽然山路仍然是“难于上青天”,但经过一夜休整大家斗志满满,与昨日比起前进速度明显快很多。

好喜欢三千老师给拍的这张相片,感觉好有意境,象我这等半老男人不再有魁梧的身材与帅气的外表,只能也只敢照照这样的远距离剪影。

回望昨天翻过的阳光照耀下的塔1峰,一大片石海与一大片草甸组成的崎岖山路,昨天下午用了一个多小时才从山那边走过来。

沿着崎岖的山路横切一段后便急转直上,按攻略提示塔2峰是要爬上海拔米的山顶。幸好是在大家状态好的清晨,如果昨天下午爬这陡坡估计够我们尿上一壶。

爬上平台后这里居然有一大片平整的空地,地上还有顶被遗弃的帐篷,难不成会有人在这山顶扎营么,晚上的风会不会连人带帐篷一起抬走,不过这山顶确实是看星空观日出的不二之选。

鳌太线上时常见到这样看似很随意的杂乱无章的堆砌,就好象是贪玩的孩童玩耍后忘记收捡的积木,又好似上苍特意标注的某种神谕,就是这样一些看上去摇摇欲坠的巨石,在经历千万年的沉积后早已坚如磐石,如果有体能有闲暇爬上去装装逼绝对是震撼十足,鳌太线上如此绝佳的装逼场所太多了。

7点半,经过1小时努力终于爬上塔2,仍然是一片乱石堆就的山峰,磨盘大小的石块散落其间。在米的山顶,石块与石块间只要有丁点儿间隙就会有野草、野花顽强地生长。看着它们都如此努力,我们还有啥好说的呢?

站在塔2回望塔1、远眺前方的塔3,在金字塔四座山峰里塔2是唯一要爬上顶的。如果选择在塔1垭口露营又正巧赶上天气好,可以算好时间早些出发到塔2山顶欣赏日出。

8点到达塔2垭口,这里有块草甸可以搭建三四顶帐篷,不过营地环境没塔1垭口好,但是向前10多分钟便是塔3水源,这里扎营的话可以前去提水。

8点40分终于来到塔3水源,这里曾是昨天梦想的远方。流动水源水质很好,有好事者在水源处插上矿泉水瓶方便取水。环顾四周此地不好建营,水源下方有块斜斜的草甸挤挤可以搭上两三顶帐篷;如果人多体能又不好宁愿选择在塔2垭口建营,然后轻装来取水;如果人多体能又好可以选择在此取水后继续向前1小时去西塬建营;如果时间充裕也可在此煮饭用餐、补充饮水后再去西塬建营。

有的攻略上说水源在塔3顶的正下方,其实是在刚刚开始横切过塔3的路边;也有的攻略上说有两处水源,但我只找着一处,也许另外一处已经干涸吧。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塔3的路边有水源、有流动的优质水源。

塔3水源处回望塔1、塔2、塔2垭口、垭口到水源的山路及远方的群山。

赶紧摆开架势烧水、煮饭,说了只要有条件漫游哥哥便能想办法烹制出美味。仅过一袋烟功夫肥肠面的香味便弥漫在这荒山野岭,虽然已经没了香葱与蒜苗,但一碗热气腾腾的肥肠面对于一天多未进熟食的旅者而言,吃在嘴里的滋味可不是语言能够形容的。

吃着吃着突然发现脚下有坨牛屎,同伴们戏谑着说我饿极了连屎也顾不得,我则说如果饿极了会不会连屎也能吃下,边说边比划时顽皮的泊岸妹纸便抓拍下这张令丐帮哄动的相片,以讹传讹便说是我饿极了连掉在牛屎上的食物也不放过。

昨天在营地有信号时接收到天气预报说午后三点会有降雨,想着争取在落雨前赶到大石河营地,用过早餐也不敢过多停留便继续出发向前。

右切过塔3是金字塔四座山峰里最轻松的一座,不但山路好走而且海拔爬升也不算太高。在塔3的半山腰转过弯后,绿草茵茵的西塬营地和高耸入云的九重石海出现在眼前。

九重石海海拔米,是鳌太线上的必经之路,山峰的三面都是由浩瀚的石海组成,后面连着太白山梁,远远去好似一艘舰首对着金字塔方向迎风破浪的巨舰,爬上九重石海后便算是告别鳌山山脉,踏上了太白山山脉。

10点半,从塔3水源出发1个小时到达西原营地,平整的场地、地毯似的绿草确实是露营的绝佳之地,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水源。有的攻略上说有季节性水源,但大多数贴子上都说未发现水源,我们路过时也没发现有水源的痕迹,要想在此露营只好从塔3带水过来,或者在塔3吃过晚饭后再过来。

10点35分,在西塬营地稍事休整后开始爬九重石海。从海拔米的西塬爬上海拔米的九重石海,海拔提升米,时间1.5~3小时不等。

鳌太线上的石海是距今4.4~1万年前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冰川消退后在转暖的冰缘气候条件下,花岗岩山体被长期的雪冻雨渗、冻融交替、强烈风化、风蚀雪蚀、重力作用,便在不同地理位置形成了石海、石河等现象。这满山的巨大的石块都已历经千万年的沉积,看上去虽然有些令人担心是否会松动,一旦涉足其间你会发现这些担心都是多余。

石海里无法寻找路的痕迹,辨认方向一是靠轨迹、二是靠驴友们堆起的玛尼路标,如果没这两种手段很容易在茫茫的石海中迷失方向。

在年5.1期间那场山难中,三人死亡的云南队伍便是从西塬出发,在暴风雪中翻越九重石海时出的事,其中有两人的生命永远消逝在这茫茫的石海中。试想在风雪交加的日子,茫茫石海中本来就不易分辨方向,如果没有导航、再加上脱离队伍、体力透支,生还的希望是何等渺茫。

鳌太线上行走团队最重要,绝大多数死亡或失踪的案例都是因为脱离队伍,只要大家在一起团队的力量足以战胜任何困难,这也是此行反复强调大家必须走在一起的原因。

虽然没用心去细数,但爬这九重石感觉真有好比是在登九重天,一重一重又一重没完没了。看着高高在上的石海顶端,想着爬上去应该就能到顶吧,可待你爬上去后抬头一望仍然还是高高在上的石海。

平时爬山很少双膝着地,在爬这九重石海时可能是体能下降的原因,好多地方都被迫双膝着地向上爬,鳌太线真的收下了我的膝盖。

这个妞好生了得,爬九重石就好比是闲庭信步,时常蹦蹦跳跳的在前面晃悠着,甚至还有精力四处去搜寻小石块来摆放玛尼路标,这样的妞带着户外一点也不用操心。

12点半,经过近俩小时的攀登,头顶再也没有石海的影子,山顶成片的玛尼堆终于出现在眼前,2小时顺利登顶的成绩已经超出我的预期,看来伙伴们今天是给力的。

这两根木棒便是九重石海山顶的东导航架,它曾和鳌山的导航架一起高高在屹立在九重石海之巅,一东一西为南来北往的飞机提示方位坐标。经过许多年的风吹日晒如今仅残留下两根木棒,假以时日这两根木棒怕也要从人们视线中消失,到那时这导航架便也仅仅只是个地名啦。

在鳌山西导航架因雨大没能留影,趁着这九重石海的东导航架阳光明媚,必须得留个印记。

站在这九重石海之巅鳌太群山尽收眼底,云雾中从飞机梁开始,我们一路走来翻越过的山峰都历历在目。翻越九重石海后鳌太线上最危险、最艰苦的路都成为记忆,等候我们的将是鳌太线的巅峰时刻--登顶拔仙台。

翻过九重石海后一路下山到海拔米的大石河营地,望着对面的万仙阵,踏着地毯般厚厚的草地,欣赏着路旁不能采的各色野花,余下的这段下坡路大家谈笑风声走的很轻松。

鳌太线上最难的梁、塔和九重石海都已经成为过去,一路下山到大石河美美地睡上一觉,养足精神明天便可到达此行的高潮--拔仙台,想想心里也美滋滋的,幻想着似乎近在眼前的胜利,伙伴们的脚步也轻快了好多。

随着海拔的降低松林又成片成片出现在视野中,地上的野草也更加茂盛,草地上盛开的花儿也不再是繁星似的星星点点,而是一丛丛、一簇簇地出现在眼前,颜色也从单一的白色变的更加丰富。

东塬山顶的标志性石堆--老边墓。老边是08年6月25日和另外两个驴友探索鳌太穿越路线,29日因家里有事在这里和队友匆匆分手,朝南沿峡谷向核桃坪方向下山。此后踪迹全无,经多日搜救无果。西安驴友为纪念他,在东源山头为他堆一座衣冠墓。

过老边墓一路下山,山坡下的松林便是东塬营地,出松林后的路边有水源,只是这里的水源看上去不怎么流动。东塬营地的环境和水源水质都比不上前方的大石河营地,如果不是累得根本无法前行,还是建议继续走10多分钟到大石河营地扎营。

从东塬向南16公里可下撤到都督门,向北可下撤到东峡、六家村。

九重石海与万仙阵之间山谷中的大石河,同九重石海一样这也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远远望去满山谷白花花的石头在阳光的照射下真的如同哗啦啦流动的溪水。

做攻略时有些迷惑是不是真有条叫大石河的小溪,昨前天在帐篷内忍受不住自己双脚的味道,还幻想着这里真有条叫大石河的小溪该有多好,可以跳进河里好生洗刷一下,如今看来是我想多了。

大石河营地流动的优质水源水量很大,看这水应该是从万仙阵流下来,经过大石河营地然后流向东塬营地,其实东塬营地的水源和大石河营地的水源同出一处,只是因为位置的不同水量有大小。

大石河营地的草坪和盛开的鲜花,环境比东塬好太多,大石河营地还有好几块经人专门平整过的场地,这是鳌太线徒步七天见过最好的营地。

这是第五天的徒步轨迹和技术数据。

早上6点29分从塔1垭口出发,14点08分到达大石河营地,7.5小时走了9.2公里,海拔累计上升米、下降米。

今天是鳌太徒步五天,也是最轻松、最惬意的一天,全天仅翻越塔2、塔3与九重石海三座山峰,在天气预报的降雨来临前赶到了仙境般的大石河营地,大家有半天时间可以在此休整,养足精神迎接明天20公里的挑战。

大石河营地鳌太之行原计划第四天的营地,如今第五天才走到这里。明天将是最关键的一天,必须要按计划走近20公里到达平安寺或明星寺,才能在7天时间内顺利出山,否则只能放弃全穿从大爷海或文公庙提前出山。

大石河营地的环境就不用过多说了,我们的帐篷全部是搭在平整的草坪上、盛开的鲜花中,而且这里地势开阔,容纳一二十顶帐篷应该不在话下。

按照时间推算,两天前与我们在水窝子分手晒装备的风清扬应该也在今天到达大石河,可直到天完全黑尽也没见到他的身影,出山后才知道这哥们在从水窝子到营地的路上不小心伤了脚,被迫从营地下撤结束穿越。

热心肠的泊岸童鞋轮流为大家按摩消乏,你还别说,经过她对头部、肩部和颈椎的一通折腾,立刻便感觉好很多,特别是被背包压的火辣辣的肩膀效果尤其明显。

建好营地稍事休息,看着阴沉沉的天空果然快要下雨,赶紧招呼漫游哥哥埋锅造饭,赶在雨来之前用过晚餐钻进帐篷才好。

连续三天没米饭的晚餐,背的大米、白菜、酱肘子都还有好多,索性今儿奢华一番多煮上些饭菜,大家吃的饱饱的再美美睡上一觉,好迎接明天最后的挑战。紧赶慢赶还是没赶上老天爷的步子,吃饭的时候天空便开始飘起淅淅沥沥的小雨。

就着美味的酱肘子,取出从盆景园便一直背着的半瓶老酒美滋滋地喝起来,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还剩10多颗一路背来的圣女果,浸泡在大石河营地优质山泉中泛着令人垂涎的光泽,放在鼻下还能闻见阵阵诱人的果香,如今也当作餐后水果一并享用了。

晚餐过后时间还早,架起手机拍拍延时效果却不甚理想,四处逛逛也没见着啥好景致,这大石河营地作为露营环境确实一级棒,但地处山坳观景却是很不理想。

难得有时间又有水源,一路背来的香皂、毛巾、牙膏、牙刷和脸盆终于派上用场,这也是鳌太七天穿越中唯一有机会使用它们。特别是那双脚从家里出来后便再没机会洗它,随着登山鞋湿了沤干、湿了又沤干,虽然换了几双袜子可散发出的味道还是被自己深深嫌弃,每晚露营时脱了鞋便赶紧伸进睡袋里裹着,否则肯定会将自己熏晕过去。

入夜时分本已停歇的雨又开始纷纷扬扬地下起来,天色完全黑下来后更是愈下愈大。迷迷糊糊睡到两三点,听着仍然一阵密似一阵的雨点声,心中便焦虑万分地纠结起来。

这样大的雨如果持续到天明是走还是留?是按时出发还是待雨停了再出发?即便是未按时出发也肯定不能成鳌太全线全穿,对于处女座的完美自虐主义者,不能按预订目标完成鳌太全线穿越将是多么遗憾的事。就这样在半梦半醒的纠结中,听着帐外的雨声挨到天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xiangchonga.com/jctp/5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