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生活中常见食物的药用价值

中药,是大自然的馈赠,以植物药居多,此外还有矿物药、动物药两大类。细细分之,《本草纲目》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五部;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六部。动物药里面,有很多生活中很常见的食材,但是大家并不知道它们的药性药效,甚至根本不觉得它们是中药,小编今天将动物药中生活中最常见的药物,向大家简介一二,作为科普。虫部包括:蜂蜜、蜂蜡、蜜蜂、土蜂、蚕、九香虫、斑蝥、樗鸡、蝉、水蛭、蝎、蜘蛛、蜈蚣、蚯蚓、蜗牛等,甚至连苍蝇宝宝都有药效,为了不让大家反感,小编就不放图片了……蜂蜜的药用功效:1、大便不通。用蜜二合,微火煎至饴糖状,乘热做成挺,长一寸们一端尖细。待冷变硬后,寒入肛门中,不久即可通便。2、产后口渴。用炼蜜不限量,熟水调服即止。3、隐疹作痒。用蜂蜜不限量,好酒调服。4、五色丹毒。用蜂蜜调干姜末敷涂。5、口中生疮。用蜂蜜浸大青叶含咽。6、肛门生疮(肛门主肺,肺热则肛门肿缩生疮),用蜂蜜一斤,调入猪胆汁一枚,微火煎浓,做成挺子,塞肛六内,令通泄即愈。7、热油烫烧。用蜂蜜涂搽。8、脸上斑点。用蜂蜜调茯苓末敷搽。鳞部包括:壁虎、各种蛇、石首鱼、鲫鱼、鲤鱼、鳝鱼、鳜鱼、鳗鱼、青鱼、乌贼、虾、海马等。乌贼骨(乌贼里面的那片骨头)的功效:1、赤白目翳(伤寒之后热毒攻眼所致)。用乌贼骨一两,去皮,研为末,加龙脑少许点眼。一天三次。又方,用乌贼骨、五灵脂,等分,把熟猪肝切成片,蘸药末吃。一天吃二次。2、夜盲。用乌贼骨半斤,研为末,化黄蜡三两,调末捏成铜钱大的饼子。每次取一饼,夹入切开的二片猪肝中,扎定,加淘米水煮熟吃下3、疳眼流泪。用乌贼骨、牡蛎,等分为末,加糊做成丸了,如皂角子大。每次用一丸同猪肝一具,以淘米水煮熟吃。4、耳底出脓。用乌贼骨半钱、麝香二分,共研为末,吹入耳中。5、小儿脐高。用乌贼骨、胭脂为末,油调敷搽。6、疔疮恶肿。先刺出血。用乌贼骨研末敷上,疔即出头。7、小儿痰。用多年的乌贼骨末,米汤送服一钱。8、小便血淋。用乌贼骨末一钱,生地黄汁调服。又方;用乌贼骨、生地黄赤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一次,柏叶、四前汤送下。9、突然吐血。用乌贼骨末,米汤送服二钱。10、跌破出血。用乌贼骨研末敷上。介部包括:水龟、玳瑁、鳖、蟹、牡蛎、蚌、蛤蜊、海蛤、田螺等。说到牡蛎,可能大家不太熟悉,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生蚝”!牡蛎就是生蚝的壳。牡蛎的用药经验:牡蛎富含钙质,生用滋阴退热,潜阳镇惊,软坚散结;煅用固涩制酸,专治汗证遗精、崩带胃酸、佝偻病。牡蛎其性咸寒,最宜化顽痰壅热,凡苔腻而黄者,无论痰之广义狭义,均可以生牡蛎祛痰除腻,市售已研碎,故不必先煎。煅牡蛎用途很窄,就是收敛。生牡蛎的作用广泛,能软坚祛痰,对于顽痰苔腻,生牡蛎是味好药,可配合生龙骨、海蛤壳,生牡蛎能软坚散结,可治疗乳腺增生、甲状腺瘤,用量一定要大,用30g,生牡蛎还可潜阳镇惊。禽部目前很多都成了保护动物……餐桌上常见的有:鸡、鸭、鹅、鸽,生活中常见的有:雀、鹊、乌鸦、蝙蝠,动物园里常见的有:鹤、鹈鹕、鹰、野鸡、斑鸠等。鸡蛋,应该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可以说是天天要吃的,它有什么功效呢?1、伤寒发狂,热极烦躁,吞生鸡蛋一枚,有效。2、身体发黄。用鸡蛋一枚,连壳烧成灰。研细,加醋一合,温服。服三次,有特效。3、身面肿满。用鸡蛋黄白相和,涂搽肿处,干了再涂。4、产后血多。用乌鸡蛋三枚、醋半升、酒二升,搅匀,煮成一升,分四次服下。5、妇女白带。用酒及艾叶煮鸡蛋。每天取食。鸡蛋白:1、蛔虫攻心,口吐清水。用鸡蛋白和漆调匀舌下,虫即引出。2、汤火烧灼。有鸡蛋白和酒调匀,勤涂痛处,忌发物。鸡蛋黄:1、赤白痢。用鸡蛋一术,取黄去白,加胡粉满壳,烧存性,酒送服一匙。2、小儿疾。用鸡蛋黄和乳汁搅服。3、小儿头疮。取熟鸡蛋黄,炒令油出,调麻油、腻粉涂搽。4、消灭瘢痕。用鸡蛋五、七枚煮熟。取黄炒黑,一天涂三次,直至瘢痕消灭。兽部这里面保护动物也不少。餐桌常见的有:牛、羊、兔、驴等;动物园常见的有:虎、豹、犀牛、大象、鹿、骆驼、刺猬、猕猴、熊、野猪、水獭等。牛奶的功效:1、风热毒气。用煎牛乳一升、生牛乳一升,和匀,空心服。一天服三次。2、下虚消渴(心脾有热,下焦虚冷,小便多)。常喝牛乳或羊乳,每饮三、四合。人部餐桌,呃……生活中,呃……可入药的东西有:人中黄、人中白、溺白沂、血余(头发)、人胞(紫河车)等。关于前面三个,希望大家吃饭时候不要查询是什么。紫河车的功效:五劳七伤,吐血虚瘦,用初生的紫河车,洗净至清汁流出乃止。以酒煮烂,捣,加白茯神末,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米汤送下。忌用铁器煮药。更多的常用中药用药经验,小编推荐下面这本书,实实在在全是干货。……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沈绍功临证经验辑要》,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为进一步传承沈绍功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将沈绍功系列讲座的讲稿编辑整理成书,虽为讲稿,实则是沈绍功学术思想的精华浓缩,丰富临证经验的概括总结,由博返约,围绕“单元式组合辨证分类法”,明确中医诊病之关键,点明准确辨证之技巧,精炼中药实用之功效,强调方剂灵活运用之方法,创新各科常见病症巧治之策略,确为理法方药均具备的切合临床之佳作,值得反复学习和体会,并身体力行于临床。

全书论理清楚,观点鲜明,紧扣临床,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用价值,可供中医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中医爱好者参考。

作者简介

韩学杰,女,研究员,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医药规范标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规范标准研究中心筹建组副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分会副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沈氏女科学术流派工作室负责人。

沈宁,男,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级著名专家沈绍功教授之子、嫡传弟子。

连智华,女,中医院副主任医师,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

中医出版好书从不会埋没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沈绍功临证经验辑要》,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大病初愈,吃点好的?万万不可!●小儿消化不良,参苓白术帮你忙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xiangchonga.com/jcjj/49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