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从正确的呼吸方法开始

简单地说,所谓呼吸养生法,就是利用呼吸启动身体的气机。除了饮食之外,呼吸乃是左右生命的最主要因素。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是人生的起点,也启动了呼吸系统;-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的寿终呼吸停止,人的一生可以说是一部呼吸的历史。我们每天约呼吸二万余次,但是儿分钟不呼吸就会丧命,呼吸的重要性无与伦比,-般人却通常不太注意呼吸对健康的影响。善用呼吸来强化气血,实为增进健康的治标及治本之道。气如流水,流水不腐,经常保持身上的气血清新流动,像山间小溪-样清澈无染,此乃养生的最高境界。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养生的第一要务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人体也会产生这三态废物,这些废物在体内累积日久,会堵塞经络,影响气血流动,进而产生毒素危害健康。我们吃下的食物和吸进的空气,虽然提供了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让我们的生命得以维持,但其中也包含了农药、抗生素、防腐剂、色素、添加剂、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对健康极为不利。因此,练习呼吸养生法的首要任务在于让我们的身体保持洁净,强化气血运行,排除体内废物,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当一个人发生大便不通畅或小便不顺利的情况时,医院治疗,因为固态及液态的废物积存在体内,排泄不出去,都会让健康发生问题。同样,气体淤滞在体内也会对健康不利。但是气体的质量较轻,虽然身体会通过打嗝、放屁等方式将其排出,但是这些浊气常常无法完全排尽,以致不知不觉地积留些许在身上;尤其胸腹之间、五脏六腑,更容易贮留浊气,阻碍了气血的流动,以致发生疾病。体内的二氧化碳无法排出而堆积过多时,就会转化成为碳酸盐,导致内脏纤维化、劣质化;肠道中有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质,产生肽类、胺类、氨、硫化氢等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在体内蓄积日久,就可能产生自身中毒的现象,造成脑细胞受损、记忆力下降,甚至老年痴呆症。毒素还会损害肝细胞,使肝功能下降,导致肝炎发生,因此,及时排出体内毒素实为养生最重要的课题。一般人每天放屁的频率为6~20次不等,排气量在每天~1毫升之间,但是由于上火气逆的关系,身体上半部分浊气下排的路径经常遭到阻塞,造成下虚上实的症状,体内气体无祛完全新陈代谢。我们如果养成科学呼吸的习惯,让我们的身体经常得到充足的氧气、精气,排掉积留在身上的浊气、气,就能避免疾病的侵袭。此外,饮食习惯不良,或者工作过于辛苦、压力过大等因素,也会让身体产生超量自由基,自由基是具有高能量的原子团,它会不断地袭击细胞,使得人类提早衰老、体弱多病,成为万病之源。在练习呼吸养生法的时候,透过身心放松以及排浊纳清的功能,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及堆积。三焦主气,汉代名医华佗在《中藏经》里说:“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黄帝内经》也指出,三焦是运化人体之气的器官,练气有成的人在打通三焦之后,胸腹、脏腑之间不再阻塞,气的循环代谢得以顺利进行。身体必须排出浊气,才有空间容纳清气,这就是“排浊纳清”。全身了无浊气,才能身轻体健,从外表看起来则是脸色洁净,容貌年轻。脸色干净与否是练气成果好坏的一个判断方法,如果一个人脸上布满黑气及斑点,总是脏兮兮的,就代表他的体内积存大量浊气无法外排。人体有“三消”,指的是打嗝、放屁、出汗,这是我们排放体内废浊之气的三条途径。当这三条途径都很顺畅的时候,气滞血淤的情况会减少,身体的感觉也会非常清爽。当浊气布满全身时,虽然检查不出什么疾病,但人也总觉得全身酸痛不舒服。道家认为,人身有三户九虫,这是与生俱来深藏在脏腑深处的浊邪之气,是导致人们生老病死的根本原因。我们练气养生,主要目的即在于努力排出体内深层的浊气,随着浊气不断的排出,不但可以避免生病,而且正气也会不断积累。身心皆能洁净无染,即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阿土问:我学太极拳已有五个月了,一个多月前又加练站桩功。上个礼拜,我的右边脸颊冒出了四个很大的痘痘,随后右边脖子冒了两颗,右边臀部与大腿也各有一颗。令我惊异的是这些痘痘全都集中出现在身体右侧,这是什么原因?

若水答:人体的气是左阳右阴,阳纳清,阴排毒,形成一个“气的新陈代谢循环圈”,你的现象可以作为这个理论的佐证。只要坚持练习呼吸养生法,使清气持续注入身体,就能促进浊气外排。你长痘痘正是表明浊气在向外排出,这是好现象,但为了不让火候太过,练气时最好把心情放得轻松一点。

现代人普遍体力劳动少了,身体的活动量不够,致使身体排气、排汗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体内残留浊气毒水;而且现代办公室大都是密闭式的空调大楼,每个人的座位空间狭小,基于礼貌的关系,很多人养成了忍屁不放的习惯;况且,即使在夏天,办公大楼里的空调也是整天维持低温,“寒则气收”,冷空气使皮肤毛窍闭塞,以致身体适应节气的调节功能发生错乱。有位朋友要我推荐-个维持健康的秘诀,我告诉他:“每天让身体发热-一次。”身体发热能够促进气血流动。原本我们的身体受到外邪侵袭后,中枢神经系统会升温,这种发热现象能促使免疫B细胞和T细胞的快速增生;同时,巨噬细胞在发热的情况下,吞食并分解病原体的能力会更加活化。当体温超过三十七摄氏度时,病原体在细胞中的增殖就会受到抑制,因此利用运动等方式提高体温是非常有益于健康的。除了让身体发热之外,如果再加上流汗,那当然是更好的。近年来,西方医学也逐渐接受了排毒的观念。德国运动医学界发现,在所有体育项目选手当中,唯独马拉松选手没有罹患癌症的病例,因为他们每天跑三十公里以上的马拉松,自体内深处排出大量汗水的同时,也将体内累积的致癌成分,如镉、铅、铜、镍等重金属物质排出体外,彻底去除了癌症的根源。排汗也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汗从体表气化,令人感觉清爽愉快。排汗无论对改善慢性病、促进血液循环、维护皮肤润泽,还是保持身材苗条,都具有很好的功效。科学家实验证实:深呼吸会加速排出体内毒素的速度。往往深呼吸及运动所带来的清理毒素的速度,是平常的十五倍。最有效的呼吸法,就是在一次吸气和呼气之间,憋一会儿气,使血液充分地利用氧气;同时,当你呼吸时,如果你吸得足、呼得尽,就能把体内血液中的毒素完全排光。每天3次,每次来10个深呼吸,持之以恒地去做,它的效果能胜过任何保健食品。此外,人体除了会产生物质性的独气之外,也会积留一些看不见的阴邪之气。医院检查并无疾病,但老是感觉身体不舒服,确有一些不明病因的疑难杂症,这让患者备受痛苦而求医无门。大体上,身体虚弱时容易产生阴邪之气,所谓“一正压百邪”,我们最好常常保持开朗乐观的心境,以培养浩然正气;练习呼吸养生法就是提升自身正气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自然能够让我们避免阴邪之气的侵袭。身体的循环系统,是由动脉将干净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再由静脉将肮脏的血液送回心脏。青少年因为“其气在下”,利用呼吸将气带入下半身;“气为阳,血为阴”,下半身的静脉血与阳气相混合,从而充满生机,回流顺畅,产生良好的新陈代谢作用,能够快速补充能量,清除体内废物,供应青少年活蹦乱跳的无穷精力。但是,人过中年之后,身上的摄能功能已逐渐转移到肚脐之上,气血交融的功能变差,以致气血动力不足,下半身的静脉血回流逐渐发生困难,从而滞留在腹部、臀部附近,所以观察腰围和大小便可以得知一个人的健康状况。《黄帝内经》指明“人生十岁其气在下”,虽然并未标明自二十岁起直至百岁“气”的位置,但是很显然,其气在“下时“好走”这是精力最旺盛的阶段,接下来随着年龄渐长而变成好趋、好步、好坐、好卧,这就是体能每况愈下的表现。十岁在下的气,随着年岁的增加而一寸一寸地往上移,二十几岁时气到肚脐,三四十岁便移到胃部附近,五六+岁上升到心脏附近,七八十岁更移到喉咙。只要气往上移动一寸,体能便相对衰弱-分,一直到气完全离开人身,人生便画下句点。练习呼吸养生法,首要的目的在于重建呼吸功能,让全身的细胞活化,恢复摄能作用。而且,透过呼吸的“纳清”功能,还可以促使身体自然“排浊”。拥有-一个洁净无染的身体,才是健康长寿的最大保证。分享一下简单的呼吸练气方法如下:丹田吸足气,用心紧盯丹田,闭气数21秒,如此练了十来口气之后,身体热量大为提高,头顶、前额开始冒汗;如果是天气冷,汗水便化作水蒸气,看起来就像头顶冒烟一样。这个方法类似《嵩山太无先生气经》一书中所载的“练气诀”,方法是:闭一口气,直到不能再闭时,吐气,待急促的呼吸平和之后,又闭气一口;如此反复闭气,练到“遍身汗出,是其效也”,意指闭气能让体温急速升高而排汗,发挥洁净身体的功效。以生理学的角度而言,长时间的闭气会迫使皮肤行使表皮呼吸,以代替肺部进行气体的交换;同时,为了让表皮呼吸更有效率,表皮的末梢微血管会扩张充血来帮助溶解和排放气体,充血后所带来的体热则会以排汗的方式散热。武术家常利用闭气的功法提升身体热能,排出大量酸臭的汗水,达到“汗水洗筋骨皮肉”的效果,用来改变体质,增强功力。但是,长时间闭^气会压迫心脏,并使血压增高,无人指导不要轻易尝试。在练气时,使用闭气心法可以带来大量的火气,用来锻炼我们的身体。但是,并非整个练气过程都需要采用这种强烈的火,必须斟酌修炼阶段的需要而调整“火候”。《乐育堂语录》说:“火候文武,只有意无意之分焉耳。”用心紧一些、吸气多-些,火气就大;用心松一些、吸气少一些,火气就小。大火称为“武火”,小火称为“文火”。闭气则像压力锅一样,热力不使外泄,迫使身体因缺氧、缺电而提高摄能功能,使得身体热量快速提升,可以称之为“猛火”。练气的要诀是“先用武火猛烹急炼,后以文火徐温缓养”练气必须依照修习的阶段而调整火力,用心过紧将导致上火,用心常忘则火冷,练气不进则退。走近中医,才明白人这辈子到底该何去何从才是安好!

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知道了“天地生”,有天有地有生命,西方医学现在也逐渐认识到这点。我们的祖先用“生”专指人,因为在自然界所创造的所有生命中人是万物之灵,是最宝贵的。

猩猩、猴子都能接近人,但不是人。我们的很多现代药物研究都是从耗子、猴子试验开始。大家知道巴豆是人类的泻药。但老鼠吃了巴豆越吃越胖,巴豆又叫肥鼠豆。老鼠其性属阴,巴豆是大阳药,阴阳调和老鼠能不胖吗?

我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因为每一味中药都是老祖先拿命换来的。现在凡药“要老鼠点头”才是,是不是有问题?西方这么做无可厚非,但我们的祖先没拿老鼠做实验,而是拿命换来的,这样的经验不值得我们珍惜和继承吗?

人得天地全气,七情和五脏密切相关。正因为人是万物之灵,具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所以得天地之全气。

中医的所谓药,不论草木金石动物昆虫,都只得天地之偏气,都具有偏性。人得病是气出现了偏差,所以中医用药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在中医中,只要不是实验室合成出来的物质,都有其特殊的作用。

有些人,为了实验,老鼠不生气,就掐它尾巴让它生气,制造一个生气的模型,但那跟人生气不可能一样,人就是人,是很难模拟的。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作为一个正常人必须有的情绪,而这些情绪跟你的五脏密切相关。所以情绪的好坏、变化直接影响着你的生命活动。

中医说怒与肝相关。很多女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尤其是30多岁的女同志,月经要来的时候世界就特黑暗,见谁烦谁,生气。因为女同志的整个生命过程是一个曲线,女同志以血为主,每一次来月经前一周血下行,气上浮,血下行,气有余便是火,所以就容易烦躁。

血不足就像没有月亮的时候,世界就黑暗。但两次月经间血充盈的时候,情绪就特别好。所以如果脾气本来好,后来特别容易发怒,就要好好调理肝了。我们说肝主怒,大怒则伤肝。

喜主心,喜是心的一种情绪反应。我们大家经常说心花怒放,没有说肝花怒放,当你自己非常高兴的时候,表现出的情绪和心气是直接相关的。我们刚刚讲了,老年人高兴过头时,哈哈一笑就走了,因为他心气很弱了,突然过度高兴的时候伤了心气,不能维持平衡他就走了。

忧思主脾,思虑和什么相关?和脾胃相关。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老爱合计事的人,表现出来的就是脾胃不好。我们知识分子不用说了,很多开长途的司机十个有九个都有胃病。

咱们吃完饭可以呆会儿,他们由于职业需要,吃完饭就要开车,他的注意力放在开车上,时间长了就胃溃疡、胃下垂。所以思和脾胃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中医治疗脾胃疾病的时候首先让这个人少想点事,没心没肺高高兴兴的,脾胃自己就好了,其实说得有一定的道理。

悲主肺,林黛玉肯定肺有病,天天哭。很多肺癌病人老想哭,就是因为悲与肺直接相关,悲的情绪与肺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恐主肾,你看要枪毙的人为什么吓得屁滚尿流,肾是控制大小便的,恐则气下,控制作用没有了,所以吓得屁滚尿流。

中医说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和五脏是休戚相关的。适当把握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对养生是至关重要的。

男人女人都要宣泄,郁闷了要疏散。我常常跟女士说,如果跟你先生吵架了,什么时候把你气哭再走,别气半截,因为生气的时候肝气特别旺,一哭,肺气上来了,肺属金,肝属木,金克木,肺气一通肝气就调达了,如果气一半,肝气没下来,回来还得接着打不说,还容易得病。

我们说五脏是相互制约的,如果可以很好地调整情志,就可以少得好多病。女同志在特别抑郁的时候大哭一场,或者大骂谁一顿,能自如地嬉笑怒骂,疾病不会找到你。

我在临床上看到很多女同志三四十岁的时候,甲状腺、卵巢、乳腺都会出现一系列的病变。为什么?

因为35岁到42岁这个阶段,阳明脉衰,自身运化的能力弱了,而且这个年龄,上有老,下有小,在家里不能那么随心所欲了,在单位是顶梁柱,没人再原谅她了,郁闷得不到疏散,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就非常高。

这说明了情志和疾病的关系。所以过了35岁的女同志要自觉地调整自己的状态,调整自己的情绪,这样是有益于养生的。

男同志以阳气为主,表现得不像女同志那么剧烈,女同志还有诉说的人,但男人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爱哭,什么事都憋着,觉得自己是男子汉,什么事儿都得自己承担、化解,所以男同志40多岁血压也上来、肝脏也不好、心情也烦躁,其实是一种病态。

女同志和男同志都有更年期,在更年期发生很多情志变化。人的生命过程中有两个阶段,一个是青春期,一个是更年期,这两个阶段都是情志最容易发生变化的阶段。

因为青春期的时候,随着气血越来越旺盛,整个脏腑进行一次重新的组合,所以很多青春期小孩儿出现青春期的精神障碍,见谁烦谁,弃家而走,登高而歌,十六七岁的男孩、女孩都会出现。

再就是更年期,随着女同志精血越来越亏,气血运行越来越弱,就会出现情绪波动,这时候千万不要把这个当病治,不要睡不着就吃安眠药,血压上去就吃降压药,情绪不行就用镇静药。

因为这两个过程都是身体重新组合,这时候重在调而不在治,如果这时候你只用药物去压制它,会更加不调。因为本来是变化的阶段,过了这个阶段,自身调养适当,就会进入自然状态,但用药物控制就适得其反了。

脚崴了,如果扶着你慢慢走,三个月之后你还能自己走。如果我用车推着你,三个月以后你可能就不会走了。更年期也是一样的道理,用药物压制就像用车推,可能会终身服药。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这是中医非常重要的话,今年的高考作文就有一个恬淡的诗句,就是保持心情愉快、平静。

很多人说恬淡太难做到了,今天工作这样,明天家里那样,天天都是事,尤其很多白领,很多知识界的人每天都在郁闷中,有钱没钱的都郁闷。他们没有很好地理解情绪和身体之间的有机关系。

中医有一句话叫做勤动脑体不动心,这是我一位非常好的九十多岁的老师告诉我的,人一生一定要勤动脑体不动心。人在社会中就得生活,就得工作。

人要做事,脑子是首领,四肢是工具,脑和体是必须动的。你看老年人退休回家了,不看书不看报,老年痴呆来得快,天天动,老年痴呆就来得慢。所以脑和体必须用,脑是用的首领,四肢是用的工具。

但是不能动心。“思”上面是田,下面是一个心,甲骨文中“田”是囟门的“囟”字,头脑和身体的结合才产生思想。脑体要勤动,心不能动,心一动的话五内俱焚。

怎么做到不动心呢?无论做什么工作,考虑问题尽量全面,处理问题尽量果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就这么大的能力,我去做这件事已经尽心尽力了。晚上躺在床上,敢与天地日月同辉。

用中国老百姓的话讲,对得起天地良心,这就够了,你晚上躺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如果吃饭、睡觉还想着它,就叫动心了。无妄为才能无不为,顺其自然是成功之道。

一个人一定要在自己的生命过程中追求“不动心”,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好好总结得失,保持心理平稳。老子讲“无为和无不为”,无为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老子讲的无为是“无妄为”。

当医生有医生的规律,搞新闻有新闻的规律,搞企业有企业的规律,作为一个高明的人,要掌握住这种规律。像春夏秋冬一样,符合生、长、化、收、藏的规律。如果在春天就想明天收获,只会使得你陷入非常茫然的状态。好像使了很大劲,其实都没用,这就是“妄为”。

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无妄为则无不为,按照事物的规律做,看似没干活,但该收成就收成。顺其自然是成功之道。

人一生就是从哭到笑,明白了心里就坦然了。情志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大家一定要防止情绪波动,异常情绪的变化肯定影响人的身体状态。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到了四五十岁就该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成什么,不能做成什么,就不要再勉强自己,不要再心理不平衡了。现在的疾病,更多的是情志不遂。老想着房子贷款如何,车子怎么办,今天有工作,明天怎么办。

其实人都是哭着生下来,攥着拳头;走的老人都是笑着,气一散所有的皱纹都展开了。所以人的一生就是从哭到笑的一生,从攥着拳头到撒手的一生。生下来的时候自己哭大家笑,走的时候自己笑大家哭。

因为你生下来就是哭着,所以一生中不用怕苦;生下来就是攥着拳头,攥着拳头就是干活,所以别怕累,苦和累都不怕了,心里就特别坦然。

想得到的功名利禄其实就像手上的油泥。我给很多香港老板看过病,他们问怎么长寿?我说你手上的油泥天天洗天天来,什么时候觉得功名利禄快攥不住的时候,离八宝山就不远了,所以要赶快把手上的油泥洗掉。

自己洗掉,对你的心态和生命一定有好处。中国文化讲“舍得”,舍了才能得。舍是情愿的,丢是不情愿的,舍了你一定会得到回报。得了也别高兴,得了之后就是失。所以上联叫“舍得”,下联叫“得失”,中间叫“自在”。

如果你这么体味人生,你就不觉得有什么过不去的事,你只要认认真真地按照事物的规律做事,坦坦荡荡做人,潇潇洒洒做事,你的心态就特别好。我见过很多老人,他们的共同养生秘诀就是没心没肺,非常愉快。

他们一辈子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事、花过了多少钱,但是从来没有挂在心上。有一位老将军,一百多岁了,他说我心里非常坦然。这些老人给我们留下一些非常宝贵的财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保持良好心态是健康长寿非常重要的一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xiangchonga.com/jcgj/103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