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泄泻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脾虚泄泻证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尿少或黄赤,面色萎黄,身重胸满,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脾肾亏虚所致的五更泄,主要表现为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痠软等。
本非下证而误用下法的叫“误下”。热性病表证还没有解除,本来应当解表,如果误用下法,能引起泄泻。其它内科、妇产科、儿科等凡不应下而误用下法而产生泄泻。
山药本属食物,古人用入汤剂,为物美价廉的补虚佳品,性味甘平,质厚,滋补性强,既补气,又益阴。《本草纲目》谓山药有“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阳、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等功效。此补而不腻,不热不燥,常食山药对人体十分有益。
赤石脂,来源于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其功有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肠,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赤石脂山药临证配伍,为疗脾肾亏虚之泻利不止,屡经误下泻利不止之妙法!方为下元不固,滑脱下利之证治。屡经误下,元气受损,肾关失约,因摄无权而致下利不止,滑脱不禁。脉沉细无力,亦为下元虚损之故。此配伍不仅治滑脱下利;亦可用于崩中漏下、带下、脱肛、慢性肠炎、等病证亦效佳!
方中赤石脂甘酸,性温,吸涩固肠;山药性味甘平,质厚,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涩肠以止泻。二味质皆固肠,直走下焦,故有收涩固脱之功。
临证要点
主症:下利不止,滑脱不禁,脉沉细无力。
病机:屡经误下,下元不固,滑脱下利。
治法:收敛,涩肠、止泻。方用赤石脂山药伍。
今吾举例赤石脂山药临证配伍医案如下,观之!慢性腹泻医案
任某,男,40岁,江西丰城西路街人。18年11月21日初诊。天天腹泻有2年余,一天5到6次,泻不消化样便,经常点滴抗生素临时好转过二天又复发而痛苦不已,经朋友介绍来门诊用中药。刻诊见面色萎黄精神疲惫,饮食减少而日渐消瘦,上腹胀痛而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沉弦细。一诊疏方七剂。
山药60g薏米60g炒白术20g赤石脂40g炮姜10g党参15g九香虫15g二诊,上七付药各症状已大有好转,大便已基本成形,日二次,精神好转,腹胀痛感已没有,小便次数多,二诊方原方减薏米加内金10g芡实15g续用10剂,以善其后。嘱不吃生冷油腻,加强体质锻炼,以防病情复发。
《伤寒》桃花汤,治腹痛下利,方中用山药加薏米者,代粳米补土而泻湿,炮姜为干姜炒者,辛燥之性较干姜弱,长于温中止痛而止泻之功,赤石脂则有涩肠止泻而收敛固脱之效;山药之性,能大补中气兼能利湿,能补肾又兼补脾胃,能收敛止泻且又可愈久泻伤阴之弊。薏米甘补淡渗,健脾渗湿而止泻,对脾虚湿滞者尤为适用,山药薏米皆清补脾土之药,然单用山药,久则失于黏腻,单用薏米,久则失于淡渗,惟等分并用,乃可久服无弊,二者一补一渗,尤加于党参,健脾补虚,强壮中气之功倍增亦;用九香虫者,有行气止痛而温里消滞之功,是木气横土引起胸腹胀满而痞痛之要药。
白术性温,补气健脾而益中宫,用炒者,食少便溏者更宜,且配山药,一助阳一滋阴,阴阳协调,相互促进,使补而不腻,温而不燥,此乃生生化化之良品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