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棵树都是用心种下的希望
童年,童年童年,童年
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读书人:卢世宸。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感受。
这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写的就是先生的童年生活。毛泽东公开评价鲁迅时,称鲁迅先生为“中国的第一等圣人”,称自己是“贤人”,“是圣人的学生”。
我认为世界名人传里,名人少年时期百分之九十的经历都是假的,因为编者根本不知道名人的少年经历过什么,就像小爱迪生救妈妈、小牛顿辍学等都是假的。除非阑尾炎手术的医师穿越时空,才能救得了小爱迪生的妈妈。就算是自传,也多是对自己童年经历的修饰或通过描写自己童年经历的坎坷曲折来衬托自己现在的功成名就。如果读者盲目跟学就会迷失自己,本来可以成为一条家长期望的龙,可是最终却成为出卖劳力的老黄牛。我觉得最能看的就是莫言和鲁迅,写出了最真实的生活和最真实的自己。这只是我的感受,欢迎拍砖。
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童年,童年”。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来到百草园,共同体会一下小鲁迅的无忧无虑、乐趣无穷的童年生活吧。
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我对这段文字描绘的生活及其神往,尤其是那叫斑蝥的小虫子,很是好奇,不知道大家见过没有,妈妈告诉我她小时候见过,似乎我们这里管这种虫子叫“放屁虫”。我姥姥家院子里倒是有一株何首乌,很高的藤蔓,爬了一墙,整面墙都绿油油的了,读了鲁迅先生的文字,我真想也去拔起一根何首乌来,看看有没有像人形的根。冬天的百草园虽然枯燥,可是一下雪就趣味盎然,拍雪人、塑雪罗汉,还可以捕鸟,拍雪人可不是堆雪人,我猜想是不是在厚厚的雪地上,自己直接趴在雪上,把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这个游戏吸引着我,真希望有机会能体验一把。这百草园里还有美女蛇呢,我读过一点《聊斋志异》,那些高明的骗术与书生狐仙的故事总是令人遐想万千,这百草园真是太神秘了,让我想要亲近又充满了一些敬畏。美女蛇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回应陌生人,也让我有了期待得到飞天蜈蚣的梦想。
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郁郁葱葱。等一等,再耐心地等一等,你不负树,树也不会辜负自己。
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里,做过很多我们曾做过的事,也做过很多我们期待做却不敢做得事。鲁迅先生会逃课,会去后花园里折腊梅,寻蝉蜕(tuì),捉苍蝇,喂蚂蚁,会在上课的时候趁先生不注意,看其他同学玩指甲游戏,或者自己在那里画画,没想到竟画出了名堂,画了成册的连环画,连北大的校徽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呢!这才是真正会玩的人,令我敬佩!
严肃刚正、不苟言笑的伟人,以文字为匕首刺向敌人胸膛的铁骨铮铮的战士,在童年里,也曾是个孩子,也是一个普通的人。
那身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大可不必因为自己偶尔犯的错而一直自责,也不必因为自己的不完美而自卑伤心,就像那天我们阅读莫言的文章,莫言写自己少年时做事一直有头无尾,尝试了很多事都以失败告终,可那些失败并没有耽误莫言,没有阻碍他前进。无论过去的自己经历了什么,我们都要勇敢地走下去,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总有一天我们可以突破自己,或许那时的我们也会成为一位自己都佩服的人。
《朝花夕拾》这部书我还没全部读完,我一开始觉得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很幸福的,所以人到中年,在当时的黑暗社会里找不到出路的先生回忆儿时的往事来慰藉一下自己,给予自己一点前行的勇气和力量!现在,我渐渐觉得鲁迅先生的童年应该是不幸福的,《五猖会》里有那么苛刻严厉的父亲,我不喜欢这般令人窒息的人;还有《二十四孝图》中“老莱娱母”“郭巨埋儿”的故事带给小鲁迅的恐慌无措,这样的童年确实是惊悚不安的,所以先生才去回忆自己的生活,希望以一个成人的视角,让读到他的文章的成人能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天真快乐的童年;《阿长与《山海经》》里是有快乐,可是这快乐竟不是自己的母亲或亲人带来的,只是一个保姆朴实的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不是很快乐么?可我总觉得他的快乐里有一些怅然若失。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大家一定要好好爱生活,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能找到让自己快乐的事,你快乐,这世界才快乐!
文字:宸宝
排版:张小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