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香寻茶记

程少为讲白癜风 http://www.zherpaint.com/

九香紫砂

———YIXINGTEAPOTS———

啄木岭,位于湖父镇邵东村最南端,既是苏浙分界,又是两省通道,毗邻长兴的水口乡、煤山镇。因山中多啄木鸟,故名。啄木岭海拔.9米,与悬脚岭相接,比悬脚岭高出多米。此处岭高山陡,山路呈“之字形盘旋曲折,共有23个弯,俗称“廿三湾”。

去往廿三湾的路边

九香自年开始每年都会来爬几次廿三湾,先前是因为从事旅游工作的缘故,后来却是为了购买这里茶叶。此前九香曾寄给友人-坤明道人一些这里茶叶,友人觉得此茶有别于一般的宜兴红茶,故恰逢春节前夕,友人欣然与九香一同来此处再买一些茶叶自饮增友。

去廿三湾之前,友人对紫砂颇感兴趣,于是就去了丁蜀镇的蜀山古街、东坡书院和显圣禅寺。

东坡书院

蜀山上的娘娘庙(显圣禅寺)寺前

蜀山上的山路

坤明道人挟其所学以云游四方时,常日不离茶,遍尝各地佳茗,其茶室里熟普、生普、岩茶、金骏眉、大红袍、滇红、祁红样样不缺...却唯独喜饮这里的野山红茶。也许只有当你来到廿三湾,方知宜兴红茶不止是那些有名或无名的台地茶,还有这里的野山茶。

廿三湾山中景象

实际上,如果读过陆羽的《茶经》,就不难了解为什么这里的茶比许多名茶还好喝。廿三湾的名气首先得益于茶叶,从唐朝就开始了。宜兴是江苏最大的茶叶产区,历史上的“常州阳羡茶”为唐朝“十四品名茶”之一。阳羡为宜兴古称。宜兴的茗茶在唐朝即已成为贡茶。宜兴为最早的贡茶产区,开向朝廷“例贡”(即每年都要按例向朝廷进贡)之先。明《茶疏》言:“江南之茶,唐人首称阳羡,宋人最重建州。于今贡茶,两地独多。”唐朝时候,每年贡茶开采,常州和湖州的地方长官“刺史”,都要在两地交界的山岭举行仪式,“啄木岭”、廿三湾就是大家商定的举行采茶仪式的地方。廿三湾上原有“境会亭”。当时,采茶修贡为地方上的大事。方春之时,常州与湖州两地太守,一同举行开园仪式,百姓才可进山采茶。仪式在两州交界之地举行,廿三湾原有“镜会亭”遗址。大诗人白居易当时是苏州太守,沿太湖的常州和湖州太守邀请他参加茶山境会的开采仪式。那年,白居易因为身体欠佳而未能赴约,大诗人心中遗憾,于是赋诗一首,描写了常州宜兴和湖州长兴在廿三湾的茶山境会盛况:“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童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青娥对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廿三湾茶山境会,留下了千古佳话。

老邵

宜兴贡茶与廿三湾颇有渊源。据史籍记载,唐代宗初,常州刺史李栖筠到宜兴平盗,山僧献茶,甘美异常。李太守请“野人”陆羽品尝,陆羽认为“芳香冠世产,可供上方”,于是岁贡万两。李栖筠太守为贡茶事宜,在离开湖滏约一里的地方设立“茶舍”,即生产茶叶及管理贡茶的机构,各处的茶叶都要送到茶舍来。开始时,长兴等地的茶叶大多也是通过廿三湾送到宜兴,再统一运往京城。常州和湖州两地为了统一贡茶事宜,后来与湖州方面商定,两地同时开始采茶,所以常、湖两地在交界的地方举行采茶仪式。为什么说长兴那边的茶也是“阳羡茶”呢?那时因为宜兴茶的产量达不到朝廷要求的数量,于是朝廷下诏,“命长兴均贡”。长兴县和宜兴搭界的一部分地方,在历史上曾经属于“义兴郡”,所以长兴一度也是阳羡茶区。长兴县的茶叶开始是放在宜兴的茶一起送往京城,所以一度也叫阳羡茶。那么后来长兴也自己经办修贡事宜了。再后来,宜兴把从事修贡事宜的“茶舍”移到了张公洞旁的洞灵观。从此,宜兴贡茶每年从湖父茶舍出发,远送京城,开创了每年贡茶的先例。湖父和廿三湾周边的宜兴山泉水也要一起进贡朝廷,如金沙泉就是贡泉。宜兴贡茶从唐代延续到清代。宜兴城里至今仍保留了明代“茶局巷”地名。“茶局”是明朝宣德年间官府在县城设立的贡茶管理机构。

宜兴茶舍离开廿三湾不远,茶舍规模较大,据“新修茶舍碑”记载:“每岁茶贡,选匠征夫二千余人。”其实贡茶同样给宜兴百姓加重了负担。后人有诗云:“古木森森梵帝家,寒泉一勺试新茶。官符星火催春焙,却使山僧怨白蛇。”可见宜兴阳羡茶区,是当时重要的贡茶基地。过去,廿三湾山上有“茶神庙”,有人说是“刘秀庙”,那可能和“柳宿”的传说有关吧。

重建的境会亭

山上的茶园

不知不觉来到了山顶,这里有重新修建的“敬会亭”,附近栽有少量茶树,一部分有铁丝网拦着,还有一部分没有拦着,我和友人在想上次来可是全部围着的,莫非茶地主人免费开放给游人采摘了?可惜现在不是清明谷雨时节,不然就可以看到茶女采茶的景象了。山顶上还有一座庙,九香每次登顶看到这座庙的名称都不一样,最早叫土地庙,当地村民也称其为娘娘庙,再后来又改叫茶神庙,昨天看到寺庙名字已改为“自福禅寺”。

廿三湾山顶的自福禅寺

坤明道人在指点此处风水

坤明道人和我说这座寺的风水极佳,九香问其究竟,友人告诉我说:“此庙肯定经高人选址,来龙气势很足,龙自祖山而来,一路大顿小伏,如生蛇之渡水,如啄木之飞空。过峡开帐,到将入首结穴。唯一一点缺憾明堂不够开阔,但瑕不掩瑜”。友人所指的龙应该就是廿三湾西侧的长岗岭,我们所站的位置是青芝岭,廿三湾处于这两个岭的中间,并把这两个岭衔接了起来。

青芝岭

我们没有走回头路下山,而是在东侧的青芝岭下山,这里没有了廿三湾蜿蜒的爬山缓坡步道,取而代之的是陡峭的崖壁之间的乱石道,顺势而下的一路溪水潺潺,别有一番感觉。

挖出来的生黄精

蒸过的熟黄精,味道有点甜

就是为了这茶而来

下山后,我们前往老邵家(哥哥,他还有个弟弟也卖茶叶)处购买挑选茶叶,老邵的老伴热情的招待我们喝茶嗑瓜子,她家的茶叶、笋干和黄精九香每年都会买一些,她村上的家里九香也去做客过,相对比较熟悉了。这里的泉水配上他家的野山红茶,这滋味美绝了。买好茶叶后我们便起身回城了,我和友人说现在是寒冬,并不是购买茶叶的最佳时节,我们月底来年春天回再来。

邵东村

在邵东村子里驾车不久,便看到路边一位老婆婆向我们挥着手,示意我们停车,她和我们说想搭个顺风车去湖父镇上,我二话不说便让老婆婆上车,老婆婆告诉我她前不久在廿三湾茶园看茶树时摔伤了,腿脚不便,搭公共中巴车要等很久,于是就想搭个顺风车。我问老婆婆所说的茶园可是廿三湾境会亭附近的那篇茶地,老婆婆告诉我正是。九香便与她探讨起更多关于这里茶叶的故事。老婆婆透露出一丝无奈,此茶园并非旁边山头的野山茶,而是她家自己的,子孙都在外地,靠她一人很难管理,铁丝网是由山上庙里好心人捐助修建的,但每年都会被前来爬山的游人毁坏,她今年已经七十多岁,腿脚不便,不知以后如何管理。九香将其送到镇上的位置后便与其告了别,临别时老婆婆还要给我钱,我说万万使不得,都是顺路的。说句实在话,九香与湖父有太多的故事,不管我在哪,不管以后会发生什么,九香心里其实对湖父这片土地只有诚敬和报答之情。

湖父的阳羡湖畔摄于年春天

我时常在家里既泡饮普洱,但每次出远门,带在身边的一定是这里的野山红茶,每当思念湖父的山水或一些友人,品饮起这里的野山红茶,那种沁入心脾的口感,无法用文字来形容。

最后,附上友人感慨一段《撼龙经》作为此次廿三湾寻茶记的收尾。

平地龙从高脉发,高起星峰低落穴。

高山即认星峰起,平地两旁寻水势。

两水夹处是真龙,枝叶周回踪者是。

莫令山反枝叶散,山若反兮水散漫。

莫道高山龙易识,行到平洋失踪迹。

藕断丝连正好寻,退却愈多愈有力。

高龙多下低处藏,四没神机便寻得。

祖宗父母数程远,误得时师皆不识。

龙到平洋莫问踪,只观水绕是真龙。

念得龙经无眼力,万卷藏真也是空。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九香紫砂

感谢您的阅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xiangchonga.com/jctp/55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