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学习笔记之九香虫

早期白癜风 http://www.sjqbdf.com/m/

九香虫的始载本草《本草纲目》曰:“九香虫,产于贵州永宁卫赤水河中。大如小指头,状如水黾,身青黑色。至冬伏于石下,土人多取之,以充人事。至惊蛰后即飞出,不可用矣。”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本品相符。

15版药典九香虫:本品为蝽科昆虫九香虫AspongopuschinensisDallas的干燥体。

性味归经:咸,温。归肝、脾、肾经。功效:理气止痛,温中助阳。用于胃寒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药用部位:本品为蝽科昆虫九香虫AspongopuschinensisDallas的干燥体。黑兜虫(《纲目》),瓜黑蝽(蔡邦华《昆虫分类学》),屁板虫(《药材资料汇编》),蜣螂虫、打屁虫、屁巴虫(《中药志》)。

产地与道地

分布于中国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主产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原形态

九香虫(学名:Coridiuschinensis)为兜蝽科九香虫属下的一个种。是一种会飞的青黑色昆虫,指甲般大小,状如水龟。春夏季节,爬在农作物的茎叶上吸食浆液,不留心碰上它,便放出一种奇臭难闻的气体,使人避而远之,因而落个“臭板虫”,“屁巴虫”或“打屁虫”的臭名。屁巴虫含有九香虫油,一经炒熟之后,即是一种香美可口、祛病延年的药用美食,因此,它又赢得了“九香虫”的美称。九香虫全体椭圆形,长1.7~2.2厘米,宽1~1.2厘米,体一般紫黑色,带铜色光泽,头部、前胸背板及小盾片较黑。头小,略呈三角形;复眼突出,呈卵圆形,位于近基部两侧;单眼1对,橙黄色;喙较短,触角6节,第1节较粗,圆筒形,其余4节较细长而扁,第2节长于第3节。前胸背板前狭后阔,前缘凹进,后缘略拱出,中部横直,侧角显著;表面密布细刻点,并杂有黑皱纹,前方两侧各有1相当大的眉形区,色泽幽暗,仅中部具刻点。小盾片大。翅2对,前翅为半鞘翅,棕红色,翅末1.3为膜质,纵脉很密。足3对,后足最长,跗节3节。腹面密布细刻及皱纹,后胸腹板近前缘区有2个臭孔,位于后足基前外侧,能由此放出臭气。雄虫第9节为生殖节,其端缘弧形,中央尤为弓凸。

采收加工

11月至次年3月前捕捉。置适宜容器内,用酒少许将其闷死,取出阴干;或置沸水中烫死,取出,干燥。

类别特征

干燥虫体呈六角状椭圆形而扁平,表面红棕色咸棕黑色,长约2厘米,宽约1.2厘米。头很小,呈类三角形。背部有膜质半透明的翅2对,将翅除去后可见背部橙红色,有节,近边缘有1毫米宽的边,棕褐色与棕色相间排列成节纹状。胸部的足多己脱落。腹部棕红色至棕黑色,有油光,每节近边缘处有突起的小点。质脆,折断后腹内有浅棕色油样粉状物。气如茴香,味微咸。

规格等级

九香虫商品不分等级。

质量评价

以个均匀、棕褐色、油性大、无虫蛀者为佳。

炮制用法

炒九香虫将原药除去杂质,照清炒法(附录Ⅰ)炒至有香气逸出,微具焦斑,筛去灰屑。写九香虫、炙九香虫均付炒九香虫。

饮片性状

 本品略呈六角状扁椭圆形,长1.6~2cm,宽约1cm。表面棕黑色至棕褐色,翅膀脱落处呈红棕色,稍具光泽,有的可见焦斑。头部小,与胸部构成三角形,复眼突出,卵圆状,单眼1对,触角1对。各5节,多已断落。前胸背板及小盾片表面有许多不规则横皱纹,翅2对,有的已破碎,胸部足3对,多脱落,腹部隆起,边缘有突起的小点。质脆。气特异,味微咸,略具焦香气。

各家论述

1.《本草新编》:九香虫,虫中之至佳者、入丸散中,以扶衰弱最宜。但不宜入于汤剂)以其性滑,恐动大便耳。九香虫亦兴阳之物,然非人参。白术、巴戟天。肉苁蓉、破故纸之类,亦未见其大效也。

2.《纲目》:治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壮元阳。

3.《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神经性胃痛,腰膝酸痛,胸脘郁闷,因精神不快而发胸窝滞痛等症,配合其他强壮药同服有效。

4.《本草新编》:兴阳益精。

混淆品种

鉴别九香虫要点:一是头小,呈三角形,有单眼一对,点状突起;二是虫体呈六角状扁椭圆形,长1.8~2.2cm,宽l~1.2cm;三是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背部有膜质半透明翅2对,胸中有足3对,多已脱落;四是腹部比背部隆起,有5~6节,每节边缘有突起白色小点;五是质脆,具特殊臭气,味微酸。而混淆品小皱蝽极似上种,仅虫体较小,头呈半圆形,虫体呈椭圆形,余同上种。伪品小皱蝽,外观呈椭圆形,身长比真品短,约为1~1.3厘米,身宽不足1厘米,外表颜色与正品相近,但无铜色光泽,其前翅与真品九香虫相同,但前翅膜质部分的翅脉呈网络状分布,头部与胸部略呈半圆形,胸腹板上无臭气孔,嗅之无臭气。

小皱蝽含油

小皱蝽

左:小皱蝽。右:九香虫

(混淆品)锯齿蝽,来源蝽科昆虫锯齿蝽MegymenumgraciliconeDailas的干燥虫体。又名土九香虫、细角瓜蝽。鉴别药点:虫体呈椭圆形黑褐色,长1.2-1.5cm,宽0.6-0.7cm。腹侧缘有明显的锯齿状。

正品与两种伪品

蝽科昆虫麻皮蝽Erthcsinsfullothounbarg的干燥虫体。亳州俗称“臭鳖鳖”。全国大部分均有分布,尤以黄河以南密度较大。不宜混淆。麻皮蝽不是九香虫,臭味较重,也易区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xiangchonga.com/jctp/47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