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公民艺术素养速写中国
全国最大的速写社群
大家好!
我是大饼脸,家住浙江省台州温岭这个依山傍海的小城。我是一个菌菇爱好者和美术爱好者,大自然一切美的东西都能吸引我。
非常荣幸受邀分享我与自然笔记的故事。感谢麦子老师给我的机会!因为我在密切接触大自然一年左右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良师益友的帮助,从大自然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所以我虽自知还很浅薄,仍非常愿意抛砖引玉,和大家分享我和自然的故事。
小时候,爸妈都要上班,就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每天我的生活就是在广阔的田野上自由地东奔西跑,养蚕宝宝养小蝌蚪追蜻蜓撮蝴蝶捉放屁虫找钻竹蜂,钓小蛤蟆摸螺蛳喂鸡喂鸭,割草喂小兔小猪,种太阳花采凤仙花,看朝阳落日,抚麦浪稻花,听蝉嘶蛙鸣狗吠公鸡打鸣。稍大点回城上学了,一到寒暑假就又急急奔回村里,夏夜看流星,冬天堆雪人做冰灯……四季流转,我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度过快乐的童年。
从小我也爱画画,小人书是我的美术启蒙老师。记得一个冬日,我把外婆家被面上的凤穿牡丹图案无师自通地画到了纸上,引得大人们惊奇地围观叫好。我没顶于喜悦幸福满足的潮水中,画画的爱好就此沿续至今。
后来的我学习、工作、生活在水泥丛林里,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只要过一段时间就要找机会去大自然走一趟才能从蔫头吧脑的状态中活过来。
去年的疫情爆发后不久,我辞职回家了。
机缘巧合,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位挚爱大自然的姑娘草酱,荣幸地加入了她的植物群,得到跟博学的群友们学习认识植物的机会,得到张一老师等良师益友很多指点(抱歉还有很多朋友不能在此一一致谢)。此时,我才发现自己其实对植物一无所知,以前的自己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很多身边的植物都叫不上名称说不上门道。原来,我以前没有深入了解大自然,只是表面的喜欢而已!
不久以后,我有幸加入了博物群,听了《博物》杂志“博物课堂”的一堂《城市观菇指南》课,朱力扬老师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野外观菇经验。神奇多彩的蘑菇一下子引起我对蘑菇的浓厚兴趣:过去,我几乎只在餐桌上见过几种常见的食用蘑菇,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多我没见过的蘑菇吗?!我要去找到它们!
在朱力扬老师无私的指导帮助下,我开始尝试和大自然再续前缘,开始在自己生活的周边环境观察蘑菇。无论晴天下雨,我天天都要出去寻找,一天不出去就心痒痒,好像一件事情没完成般不舒服。
慢慢的我找蘑菇的足迹踏遍了自家小区和附近公园的每个角落,又渐渐扩展到其他小区,发现我们生活的城市环境里居然隐藏着这么多不同品种蘑菇小精灵!最初,我在停车场偶遇貌美却害人的大青褶伞,后来陆续找到了云芝、粉瘤菌、黑柄炭角菌、辐毛小鬼伞、晶粒小鬼伞、树舌、银耳、木耳、小皮伞、鬼笔、各种马勃、裂褶菌、血红密孔菌、盘菌、湿伞、发网菌、漏斗多孔菌、平菇、田野蘑菇、剌丝盘革菌、地星、须霉、水玉霉等等。
百转千回的寻寻觅觅,多少次找到后如初恋般的心跳加快,多少次误把杂物认作蘑菇的啼笑皆非,现在,我对自家小区和公园里的各种菌菇的分布情况了如指掌。非常幸运的是,初学蘑菇不久的我竟然在小区某处发现了难得的鸡枞,在爬山时奇遇灵芝(经过菌菇专业博士猫菇老师鉴定确认)采来送给爸妈当礼物,很开心。
人类爱吃蘑菇,有些小虫子也很爱吃,因此在寻找蘑菇的过程中我和它们相遇了;蘑菇生长的地方,也生长着各种苔藓和植物,我逐渐和它们相识了;季节变迁气候变化、花开花落、鱼虫飞鸟都开始引起我的注意。
找到这么多种类的菌菇、植物,问题来了:怎么记住它们呢?
——画下来。
通过绘画来加强加深记忆这个学习方法是最有效的。
就这样,我开始在本子上写写画画,把我在大自然中遇到的那些新朋友们收入笔下。同时学习一些必要的知识,比如真菌和植物知识、手机摄影知识、野外活动安全须知、绘画技巧等。还通过博物群得到更多的信息和帮助。
后来,我又遇上了颖儿老师,加入了她的博物绘画群,我才知道,我这种写写画画的记录原来就是自然笔记,更进一步严谨科学的就是博物画了。
自然笔记是兼具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在画自然笔记的时候,不能含糊,必须认真观察记录,搞清楚绘画对象的细节特征。
找到一个蘑菇,能现场画下当然最好,但因其生长环境通常较为阴暗潮湿低矮、虫子蚊蝇较多(我甚至和蛇打过一次照面),不宜久留,我一般都是拍了蘑菇特写镜头和生长环境的照片后就撤,有些生长数量较多的菇我会采摘个体回来再拍摄俯视图、侧视图、剖面图,测量尺寸,可以制作孢子印,然后翻图鉴书籍确定名称。
因为我才疏学浅所知甚少,所以常常向老师们请教,或在群里和师友们讨论听他们的意见,确定种类后再上网查找资料了解详情。
最后,就是画出蘑菇的图像,及时写下我发现它的日期时间、地点、天气情况,发现的过程也可写上一笔。它的大名小名是什么?它的菌盖附着物菌褶菌环菌柄菌根是怎样的?气味、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如果采摘后它有什么变化?它和周边环境的关系如何?它对人类有什么作用有益有害?“能好怎?”哈哈,总之可以观察和记录的还真不少呢!
另外,有时对一种蘑菇的观察,一次是不够的,可以多次在不同时段前往同一生长地点观察,或者记录在不同地点发现的同一种蘑菇,补充完善自然笔记内容。哦,现在回顾一下我和蘑菇和朋友们的相遇相识,都感觉好幸福哪!
拿起笔记录下我们和自然联系的美好吧。
综上所述,我对持续创作自然笔记的心得体会是——
首先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乐意亲近大自然,探究大自然。
其次是找准自己最感兴趣的点,并且不断扩展相关知识。现在无论是网上的学习资源,还是各类纸质书籍都非常丰富,可以为我们所用。多向良师益友请教,和朋友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再次,一定要及时记录。如果记录和发现的时间隔得久了,一些最鲜活的记忆会模糊,不再准确。最后是坚持。在不懈实践中积累、总结经验。
深愿大家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获得一份属于你的快乐!
上海国际博物科学绘画展开幕
3月3日是春暖花开时节,也是世界动植物日。在这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