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走了一个时代的落幕

★★★

说实在的,小娘虽不算康熙的死忠粉,但也常常会因为感兴趣的人物上节目而特地去看。康熙对我的意义,好像不止是陪伴度过一个人无聊的吃饭时间,还是宅居家中的消遣品,甚至性启蒙……12年前,我才上小学。而如今都快大学毕业。

小时候受到的传统教育,常常会把我们刻画得一板一眼,电视剧的女主角永远冰清玉洁,和男主角爱得死去活来十几年,依然没发生过关系……所有的电视节目对男女之间的事讳莫如深,甚至绝口不提。

然而忽然有天被小S惊得屏住呼吸,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奇特的行为模式,简直跟开了天眼一样的活泼。记得中学时期的时候,同学的一言一行都在有意无意的模仿着小S,对每个上康熙的嘉宾都如数家珍,还会去买蔡康永的书,拿他的话来当遇到挫折时的鸡汤。我们喜欢那个真实的部分,是因为在我们原本的世界观里,好多话题都是闭塞的,然而它们又是真实存在的。

于是这个出口让我们接收到了好多自己想要的资讯,自然而然的说出荤段子,敢大胆的表达对美好肉体的渴望,勇于袒露自己的不屑和鄙视。有时表现出来的效果可能会有些粗俗,可有时在某些方面,我们成为了更真实的人,活生生的、有欲望的人。

在我们原本的生活中,欲望是一个不可见人的字眼。因为欲望感到压抑,甚至因为欲望感到羞耻。可是有一天它被点醒了似的自然流露,反而也因此,它变得不急不缓,不那么迫切。对美、对爱情、对这个偌大的世界,有点冲动,才是正常人啊。

今天分享一篇关于蔡康永的访谈内容。来自陈文茜的。文章很长,但值得你耐心读完。

不以言举人

蔡康永:

当你觉得一个节目重复的时候,就是你离开那个节目的时候,不是我离开的时候。什么叫作长大?就是我们终于体会到有一件事情不再那么迷人,有更迷人的事情值得追求。对于所有跟康熙挥别的观众,我都充满了欣喜,很高兴你们找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好多人碰到我会说,每天都花一小时看《康熙来了》。我吓一跳,心想你一天有花一小时陪你爸吗?没有。一天从人家的人生中摘过来一小时,是非常有罪恶感的事情。每一次《康熙来了》的收视率偏低,都是因为撞上了某一出厉害的剧,比方说《兰陵王》、《浪漫满屋》、《半泽直树》,我们收视率立刻变一半,只好自我勉励,他们只有十集,播完我们就回来了。《甄嬛传》也好,《流星花园》也好,有一天,你会跟它挥别的。你会长大,所以,《康熙来了》可不打算陪你一辈子,千万不要让我们陪你一辈子,去找更广阔的世界。

说我蹲下来主持《康熙来了》,说实话,我一点都没有蹲下来的感觉,反而在主持《真情指数》时,常常有蹲下来的感觉。《真情指数》是个一对一的访谈节目,访问各个领域的重要人士,当中有一些是我认为重要,但别人觉得不重要的人,比方像饭岛爱这样的人物。当时有一位台湾的社会贤达,听说上个礼拜播的是饭岛爱,他就拒绝录下一集,要求与饭岛爱中间要隔两个人,才愿意参加录影。为什么主持《真情指数》时,我反而会有蹲下来的感觉,因为有些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社会贤达,会要求主持人必须对他们表示一定程度的敬意。超过一个以上的来宾在受访前与工作人员沟通时,要求要称受访者为「大师」。

可是看过《真情指数》的人会发现,不管博士、院长、部长任何官位,任何领域的领袖,我一律称先生或者小姐。我当时对此很坚持,因为我觉得,如果你被拱在大师的位置上,受访时你会无法恢复「人」的位置,无法用人的立场来回答我的问题。一称你为大师,你就不好意思说自己也会放屁跟拉屎。当时虽然有蹲下来的感觉,但我靠着硬撑,撑住了这个我要求的态度。可是,往往在我充分准备来宾的资料后,会发现对方很多事情是有破绽的,之后你就会觉得,他跟你想得不一样。

为什么我说主持《康熙来了》,一点都没有蹲下来的感觉?我想到一个例子,《论语》里,孔子去跟农夫跟园丁聊天,说如果讲到种田的技术,吾不如老农,讲到种花的技术,吾不如老圃。种田的人跟种花的人在专业知识上,我是比不过他们的。所以,即使孔子去跟老园丁和老农夫讲话,都会发现有一些见识不凡的部分。孔子还讲,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你不要因为这个人讲了一句话就推崇他的人格,也不要因为这个人是混蛋就不信他讲的话。很多人是混蛋可是讲的话偶尔是对的,很多人是圣人可是讲的话有时是错的。我是一个很喜欢跟非学院的人讲话的人。

我其实满愿意跟大家提醒一下,有好多人都喜欢引用张爱玲的一句话「成名要趁早」。每次看到有人引用张爱玲这话,我就想为什么?张爱玲的人生很棒吗?张爱玲的人生糟透了。你怎么会用一个人生糟透了的人描述人生的话来做为你的座右铭呢?张爱玲是非常棒的小说家,只此而已。我完全认同如果你想写小说,要去看张爱玲的小说,体会她为什么把小说写得这么好。可是张爱玲对人生的建议,拜托,张爱玲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乱七八糟。所以,不要乱引用名人讲的话,就像我谈到不以言废人,不以言举人,不要把人跟言混在一起。

张爱玲这句话是很迷人,她也成名甚早,可是她的人生并不令人觉得幸福愉快。所以我要提醒大家一件事情,在网路上面发言的人,常常都是对文字有掌握能力的人,对文字有掌握能力的人常常是文艺青年,文艺青年的人生常常很可怕,所以,不要轻易相信那些常在网路上写东西的人讲的话,他们只是爱讲话而已,不是他们很有本事,讲出对的、有智慧的话来。很多沉默的人是过得很好的,他们只是不善于整天在脸书上一小时发一篇文章。这是我给年轻人的第一个建议。

第二个建议是,张爱玲成名甚早,后来呢?最近有一本很残忍的书,是张爱玲跟夏志清教授之间的书信来往文集。她一直写信跟夏志清说,我最近被蚂蚁跟虫骚扰,必须搬家。如果这事情只出现一次,我会相信,可是同样的内容,张爱玲给夏志清写了很多次。一个人不会一直遇到蚂蚁跟虫,不然就是她的状况有问题。当然很可惜,一个这么棒的作家流落在异国不被赏识。她后来的梦想是什么?是把她的小说翻成英文卖给美国出版社,但没有成功,这带给她很大的挫折。你读张爱玲就知道,她的文字翻译成英文会流失掉非常多美丽的部分,所以能够理解当时美国出版社的编辑们,可能不太能够欣赏她小说的美好。

我举张爱玲的例子来回答文茜的提问:没有道理梦想要在一开始就统统都搞定。你要给自己人生保留不同的乐趣,在不同的阶段搞定,那个时候你就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乐趣。所以,年轻人就搞定现在的事情。如果有梦想尚未完成,不要着急,可以等到对的年纪,你终究会让它发生,可是你要不断地靠近它,这点很重要。你不用急着完成你的梦想,可是你要不断地靠近梦想。我从美国学完电影回到台湾时,我一直靠近的梦想是讲故事。我很爱讲故事,不管是透过演讲、写作、拍电影、做节目都没关系。透过讲故事带给别人快乐跟力量,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件事。

END

让我们期待他为我们讲新的故事,开始新的章程吧。

-长按图片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xiangchonga.com/jcpz/70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