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去安徽省博物院,剩下旁边的地质博物馆没时间去。今天上午写半天论文,下午脑子一热,准备去补课。
去的时候,车里的一个17年老女司机跟我一直说话,还说出了他的丑事。她很少去外地住宾馆,一次去同学会,不得已要住宾馆。她就发现这房间里没被子(被子跟床单颜色一样,铺得整整齐齐),只能求助同学,同学使劲一掀,她才恍然大悟。她说这一次真是丢死人了。
一路聊着就到了地质博物馆
门口立着十几块不同种的石头,和两只大恐龙(大概是发现于四川贵州的马门溪龙)
进去先是安检,没有门票。刚进去是一个预厅,右边是一面雕塑,名叫生命的进化
在正式的展厅之外,走廊两边都是大块的石头,比如方解石
透石膏
以及共生的方解石(这种支棱着的晶体真的显得十分科幻)
既然讲到这儿,就连着一起把石头说完。这里面有一个观赏化石类的展厅,全是奇形怪状的石头晶体,比如这种长得像麦片的白钨
长头发的石头(没有介绍,百度了一下也没有定论,可能是某种附着在石头上的生物),猛地一看十分吓人
这一朵非常好看,是黄铁矿上面附着了水晶,取名花开富贵。话说黄铁矿的表面质感很像变形金刚里面的能量块啊。
这一个是不是很现代艺术,据说叫辉锑矿,
见到了这五大宝石,最著名的就是左下角的猫眼石了。(宝石真的很有魅惑力啊)
看完石头,就进入到地球厅,这个厅巨大,不仅介绍地球的形成,变化,还有从最早的藻类的前寒武纪时期,到最后的哺乳动物诞生(记不得顺序)的整个过程。
我才知道,原来三叶虫不是一种虫,而是三叶虫纲,下面还有无数的种,完全分不清。这还是通过化石就能分出这么多种,想想现在还活着的虫啊动物啊,做分类这门学问得是多么繁复的一件事。神奇的事,还真有人去做这件事,还想出来那么多不重复的名字。
小的三叶虫咪咪大,而大的可以长到两个我的手掌大
题外话,有个科大校友创办的科技公司叫寒武纪,应该和寒武纪是一个生命大爆发的时间有关吧。
有一种头足纲的东西叫菊石,上面这个直径估计有40公分,剖开的纹路真是好看
走着走着,忽然进入了三叠纪,一条巨大的贵州鱼龙展现在眼前,少说也是七八米,据说是当时的海中霸主。
旁边是同一时期的海百合,长得就像是一幅画。
再往前走就是几只巨大的头颅,这个疑似剑齿虎的头(还打了问号),嘴两边是长长的獠牙
在电视上看过介绍的铲齿象,真是不知道这种进化有啥优势
最后终于来到了这个馆的核心展区,恐龙区
不过第一映像很不好,小孩子比楼下更多了,满眼跑来跑去的小朋友,完全无视工作人员手拿的请勿喧哗的牌子。满耳朵都是不知哪里传来的小孩的尖叫声,冷不丁传来,容易起鸡皮疙瘩。早知道就带耳塞出来了。这里必须要吐槽游客的一种行为,那就是随便摸展柜的玻璃。动作小一点的是手指在玻璃上指指点点,动作大的直接趴在柜子上。重要的还不是你们的头挡着我看,而是手上的油脂弄花玻璃。要杜绝这种现象,就要在玻璃上镀一层导电材料,一摸就触电。进门都发一个带电的项圈,说话声音大了就电你丫的。
抛开这些烦人的因素,展品还是不错的,第一次看到了电视上看到的这种样子的展览
最高最长的这个就是马门溪龙,霸王龙原来这么矮
左下角这一只黄山龙说,你们丫的太烦了,老子要上吊
当然还有恐龙蛋的化石,这个蛋据说是当时一种叫窃蛋龙的蛋,每一只估计有五个鸡蛋那么大。
看到一个恐龙灭绝的十大假说之一,是因为吃了被子植物不消化,放屁太多形成温室效应而死的。这脑洞可以。我比较相信的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小行星撞地球说,撞击过后灰尘太多,阳光进不来;二是气候变化,温度决定了孵化的性别,性别失衡导致灭亡。
估计也有可能,恐龙是被小恐龙烦死的。
但最尴尬,最能承包今日笑点的是,旁边一个水池扔满了硬币!?
恐龙区小朋友太多,不得不回到下面再看看,发现之前看漏了一部分,那就是恐龙怎么进化成鸟的(逼格唱的热河,不仅有理发店,还有长羽毛恐龙)在这里发现了中华始祖鸟。明明是一张恐龙脸,却长着一身羽毛。
直到找到这些长羽毛的恐龙,并且每一个进化的环节都有化石,人们才承认鸟是由恐龙进化来的。
这里还有一个展厅是讲测绘的,惊奇的发现“海拔”这一说法是元代的郭守敬提出来的,流弊流弊啊。
还有这些经纬仪和绘制地图的机器,虽然不懂这里面的原理,但是看样子就很厉害,很塞伯朋克的嘛。特别像电影《钢铁苍穹》里的东西。
终于是看完了地质博物馆,感觉要是有一些专业的知识看起来应该会更有趣。在看各种各样的石头,尤其是这里
的时候,我想起小时候因为学了一篇课文《中国石》(名字可能不对),就讲有一块很像中国版图的石头,我就特别想也有一块,在河边找了一整天。还有一次,在家里翻出一个小木箱,打开之后发现里面贴满了各种石头的名字,什么花岗岩,页岩之类的,我就好想把这里面的石头都收集全,可是后来不仅没有收集全,那个盒子也不见了。
所以吧,对于这些从事地质工作的,从事考古,从事分类学的工作者,真的应该心存敬意。
强尼书叔放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