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属中医“乳岩”范畴,但纵观历代文献,并没有“三阴性”乳腺癌字眼,对三阴性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基于文献“乳腺癌”及当代的“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是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receptor2HER-2)表达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亚型,具有复发早、进展快、生存短的特点。
该类患者无法从常规内分泌治疗和针对HER-2阳性的靶向治疗中获益,化疗仍是其主要的全身治疗手段,然而其耐药现象让临床束手无策,也正因为如此,很多患者会选择中医药辅助治疗,让中医药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中有了实践和研究的空间。
对于三阴性乳腺癌,中医药认为正气不足是其发生发展的内在病因,而手术、放化疗等疗法不同程度地造成正气的进一步损伤,因而中医药理论主张扶正固本的治疗大法,以益气扶正法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益气扶正法在具体应用时会落实到脾、肾等脏腑,而其中又以治脾为先。上海市名中医陈红风教授强调:治脾非独健脾,当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灵活应用多中治脾治法。
例如患者表现为少气懒言、乏力、便溏、舌淡,苔薄白、脉弱等脾气虚症状为主时,当益气健脾,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等。
患者若表现为神疲倦怠,形体肥胖,困重,多痰,舌苔厚腻,脉滑等脾失健运,痰湿阻滞症状时,当化湿运脾,常用的药物有苍术、白术、砂仁、藿香、佩兰、厚朴、米仁、豆蔻等。
若患者表现为多思多虑,易焦虑,胃脘痞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舌苔滑腻,脉滑等脾虚气滞症状时,当开郁醒脾,常用的药物有九香虫、刺猬皮、青皮、木香、香附、香橼、佛手、佩兰等。
当患者表现为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寒怕冷,大便稀溏,甚至完谷不化,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脾阳虚症状时当温阳升脾,常用药物有干姜、附子、肉桂、仙灵脾、吴茱萸、木香等。
若患者见脘腹痞胀,胃脘嘈杂,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嗳气肠鸣,大便不调,脉弦等脾胃不和证侯时,当和胃调脾,常用的药物有黄连、黄芩、半夏、制军、紫苏、煅瓦楞子、乌贼骨等。
若有肢体困倦,尿少色黄,大便溏泄不爽,恶心呕吐,或面目肌肤发黄,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湿热蕴结于脾之症,当清热化湿利脾,常用的药物有茵陈、虎杖、木瓜、米仁、荷叶、蒲公英、竹茹等。
若长期饮食不知节制,逐渐出现大便溏薄,夹有食物残渣,呕吐酸腐,不思饮食,食则饱胀,脘腹胀满,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唇色淡,舌淡红,苔白腻,脉细而滑等脾虚兼有积滞证候时,当消积导滞健脾,常用的药物有山楂、六曲、莱菔子、决明子、枳壳、枳实等。
总而言之,中医药治疗以其独特的辨证论治及其整体观念及其特殊的临床疗效一直以来在三阴性乳腺癌的综合疗法中起着个性化的辅助治疗作用,但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及明确目前仍任重道远。
亲爱的家人们:大家好!
柳橙医生栏目的刊出受到了大家的喜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