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嘉绒藏族人际交往礼仪

苏孜阿普片 http://pf.39.net/bdfyy/bdfhl/140219/4340655.html

嘉绒礼仪

金川嘉绒藏族人际交往礼仪

一、色门措

“做色门措”是一种无法准确定义的礼仪行为,但生活中又无时不在。

清晨,儿子要出门去办事,临行前,走到母亲床前,轻声对母亲说:“阿妈,打扰您的瞌睡了,我要……”儿子把他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事,准备什么时候回来,问母亲有没有什么叮嘱等等要向母亲说得清清楚楚,最后得到母亲的点头答应才离开母亲的床头。这就叫“做色门措”。

晚上回家已经很晚了,儿子要走进母亲的房间,轻声唤醒已经睡着了的母亲,告诉母亲他已经回家了,然后把全天的经历详细叙述给母亲听,最后再听母亲的意见。这也是“做色门措”。

离开寨子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回到寨子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父母、向长辈“做色门措”,让父母和长辈清楚他的去向和行为。

“做色门措”既是汇报,也是征求意见,既是问候,也是告辞,总之,是长期形成的一种人际交往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礼节。它是尊重,也是信任。它是一种诚恳的态度,也是必须做到的行为。这就象汉族的“请安”,是晚辈每天应向父母做到的礼节,但它的内容要广泛得多。

二、家教与家风

嘉绒藏族十分重视家教与家风,因为一个家庭世世代代居住在一个地方,很不容易轻易搬迁,而且每一家寨子都有房名,如果家庭的家风不好,不但在本寨子抬不起头,被人瞧不起,而且会带累整个家族,连房名都会蒙羞,因此,家中老人会在平时一有机会就训诫子孙,要求晚辈要学好,不要给家庭丢脸,教育后辈的主要内容:

(一)怎样做人

做人首先要遵纪守法、诚实可信,最起码的一点就是不能害人利己,害人害己是大义不道的事情,人要无私坦荡、光明磊落,不能偷、不能抢、不能骗,要知足常乐。人与人之间不能攀比,要低调做人不能霸道欺人,要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对歪风邪气要敢于抵制和勇于做斗争,关心、爱护弱势群体,要给这部分人多关爱和支持,特别是残疾人,我们要学会给予他们更多的扶持,这是体现社会公德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人人都要做这方面的大力工作及贡献,社会才会和谐进步、发展稳定。

(二)行孝

对老的孝敬是从古到今天经地义的事,父母对儿女恩重如山,儿女对父母应恩爱有加,关心体贴入微,父母心里才会有平衡感,父母对儿女的付出难以用数据表示,儿女应以加倍的心态和行动去抚慰父母才会有更丰富的积德利用。用“人在做,天在看”去验证儿女敬孝。

(三)多做善事

善是体现人的良知和价值的标准。多做善事好事的人,在世间活着才会有价值和意义,人人应做这方面的表率和榜样。

(四)以和为贵

和气生财,和为贵,“孝、善、和”教育是民族的根、脉、魂。我们祖国56个民族尽管语言不同、文化不同,但教育的核心是相同的。要求人类相处要豁达,以心换心,邻里间要和睦,办事要公道、平等为人的准则不能降低,孝为先是做人的根基、善为上是做人的脉,和为贵是做人的魂,一个不具备孝、善、和基本条件的人,活在人间只能称作混世魔王。

三、礼仪与禁忌

(一)礼仪

如果说“做色门措”是家庭成员的礼仪,那么,在对外交往时,同样注重礼节。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主人要亲自出大门迎接,并让客人先进门。进了锅庄屋——现在都叫客厅,所有在场的男女老少都要站起来让客人到上首位子坐,这个上首位子是正面的“卡普”或右方的“卡西戈”。坐定后,主人家就会立即给客人奉上酒或酥油茶。当客人坐定开始与主人交谈时,其他的人才悄然离开。

路上碰见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都要伸出手请对方从上首先走,自己站在路边,并要互道“那拉哟”(请慢走)或“麦拉得孔”(走好,别摔倒)。金川嘉绒藏族至今在一些地方还保留着行屈膝礼的习惯。特别是在正式场合,如跳锅庄之前吮吸咂酒时,互相要谦让着摊开两手,手掌向上,微屈双膝躬身请别人先喝。屈膝礼是藏族十分古老的礼仪,传承千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奈锅庄》的前奏中,就保留着男人向女人(古代是向女王)三行屈膝礼,敬献礼品的细节。

过去观音桥地区的礼仪纷繁严格。身份年龄相当的年轻人见面,相互要道声“早上好”!(哦能加),分别说“慢走”!(旦真理),老年人与同龄同辈人或年轻人见到老人长者要说“近来身体好吧!”“现在干些什么?”“到哪儿去?”被问方在一一答复后,也要表达一些礼节性的问候或祝语,如“谢谢”“慢走”等等。解放前,百姓见到头人、喇嘛路过,首先揭帽、下跪,然后双手伸平,头埋于胸,磕头连称“辛苦了”(勒嘎利)、“慢走”(肯架义),“晚安”(热玛各加义)。

在土司头人时代,礼仪是讲等级的。贵族与平民百姓,农奴之间都有十分严格的礼仪规定。百姓和奴隶在路途中碰见贵族,必须退避到路边,侧身弯腰让贵族先过路。平时百姓和奴隶有事要见贵族,进门就必须放下头上的发辫,低头回话。要离开时,也必须低头倒退着出房门,出了门以后,才能重新把发辫盘在头上。当然,这些礼节,具有强烈的时代印记,早已成为历史。不过,藏族——包括金川的嘉绒藏族,在漫长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如献哈达、人际交往中的礼尚往来、待客等礼仪,至今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礼仪行为。

敬献哈达,是藏族最崇高圣洁的礼节,嘉绒藏族也不例外。

但是,敬献哈达的习俗,最早并不是藏族形成的。这种礼节,最早是内地皇室对外邦使者的答谢和恩宠方式。元朝时,西藏藏传佛教萨迦法王八思巴,受忽必烈邀请,到凉州会见忽必烈。元世祖忽必烈献给八思巴一根两端绘有长城图案,并绘有吉祥如意字样的哈达。八思巴把哈达带回西藏后,便在藏族中逐步形成了敬献哈达的习俗。

哈达的颜色有白、蓝、绿、红、黄五种颜色。白色是白云的象征,蓝色是蓝天的象征,绿色是江河的象征,红色是空间护法神的象征,黄色是大地的象征。除了白色哈达外,蓝、绿、红、黄彩色哈达,赋予了宗教含义,认为是菩萨的衣服,所以,是最隆重的礼物,平素很少使用,一般在寺庙开光典礼时,献给神的塑像或最受爱戴的活佛和献给最敬重的客人。同时,也可献给新修房子的亲戚,作为在屋顶扎献给守护神的彩箭时用。

白色哈达则是素洁的祥云,是人们经常互相敬献的礼品。敬献哈达是有讲究的,褶缝不能对着对方,一定要双手捧献。接受哈达,也要双手捧接。下级或晚辈敬献哈达给上级或长辈哈达,对方不再回赠。哈达如果敬献给有名望的活佛、喇嘛,则会立刻把所敬献的哈达回赠给你,有时直接给你挂在脖子上。如果挂在脖子上不方便,须转赠时,你要身子前倾,腰微躬,接过哈达高举过头顶,表示深切的谢意后,再挂在脖子上。

如果同级和同辈之间互赠哈达,则平等地向对方赠送相同质地的哈达,不一定挂在脖子上,仅仅作为一个见面礼节就行了。

(二)禁忌

路遇行人,互相作“者布”(作双手手心向上,微前伸,弯腰的礼节),让年长的走路靠山一边,年幼者自己先行让路,自己让向靠危险的一方,并伸手搀扶年长者手臂,让其通过后,自己才步上路面,切忌自己先行跨到靠山安全的一边,会被认为缺少教养。

倒茶添饭时,用顺手的方向添加,要用双手完成,单手被认为对人不敬。接受者也要用双手捧接,否则也是被认为是对方的不敬,更忌讳用反手添加,因为反手是给死者。

与年长者交谈,切忌直呼其名。同行走路,忌抢到别人前边去。若超越,须征得前边人同意,并要从相对危险的一侧超越。

对着别人后背吐口水、甩小拇指或别人刚走,就在其后面拨撒灶灰,是对人之大不敬,被人打后,别人还会说“打得好”。

躬身把屁股向别人,还用一只手拍打臀部,这个人必遭群殴。因为这不仅是嘲弄,而且是恶兆,人人忌讳。做这些举止的人,都会朝他吐口水,认为是最无教养的人。

对于化缘僧尼、老年人、残疾人等不帮助,不行善施舍,而是鄙薄、谩骂。会被人看不起,不施善的人就是恶人。

舅舅的女儿可以嫁给姨妈的儿子,但姨妈的女儿绝对不允许嫁给舅舅的儿子,认为不吉祥,是“海水倒流”。

嘉绒藏族在平常生活之余,十分喜欢开玩笑,这是出了名的。但它有一个规矩。父女、兄妹、姐弟、堂兄妹、表姊妹、表兄弟等亲戚之间则不能开玩笑。

无疾而终是十分荣耀的事,全寨子的人都不能悲伤流泪,谁流泪则会被大家唾弃。

人若去世,装敛后不允许触动尸体,等喇嘛把死者灵魂送去往生之路后方可搬动,这叫“开路”。哀悼日期未过,亲人们严禁洗脸梳头、穿新衣。丧礼周年祭前,屋顶不插经旗、不唱歌跳舞、玩耍消遣、开玩笑,邻居、朋友也不会与之开玩笑,以表示对丧家的同情和对死者的哀悼,出殡送葬时不能回头、敬酒、碗口贴酥油花。

人去世后,众人都要去念唱“麻尼”经,通宵达旦地唱,家人十分高兴、骄傲。但在平时你在人家屋中若念唱,则会被棍棒打出门外,因为无来由地唱,是大不吉祥,是凶兆。

忌讳正对屋顶飘过枷担状的云或雾,有这种云飘过屋顶,是凶兆,家庭将有人死亡。

父母健在,家人不允许戴孝帽、搭孝帕、戴手孝。父母去世之内天不洗头、梳头,过了天在什么地方洗头,就在原地轻轻倒下洗头水,不允许泼洒。

嘉绒藏区也兴洒凉浆水饭给亡人食用,叫做“兰甲格中拉”。泼洒时用勺子反手向外洒,请求亡人享用,叮嘱不要扰乱生人的生活。水饭是在盆子里舀大半盆冷水,里面洒一捧糌粑,再放少许酥油和切成丁状的猪肉或牛羊肉、豆腐丁,倒入半斤咂酒或白酒,充分搅拌,由长辈先行烧香一柱,再烧钱纸一叠,通白亡人知晓,然后一勺一勺反手向外泼洒,洒完后径直离去,不可回头,据说你若回头则亡人不敢食用,只好逃走。

禁食鱼、蛇、虫类、蛙类、马、驴骡、鼠、狼、龟、螃蟹等。因为藏区有水葬的习俗,鱼儿是送亲人去西天的座骑,所以不可食、不可钓、网。喇嘛们放生的动物,吃了会遭凶的。因为鱼儿是他们经常放生的动物之一。

传说蛇仙与天庭仙女婚生子额尔冬是嘉绒藏族的始祖,他长大后灭魔荡妖才有了今天的清平世界,所以蛇类不仅不能食,反而遇见它还要叩头祈祷。

虫、蛙、鼠、狼、兔、螃蟹等都是有生命的动物,人们见啥都吃,这又何异于魔和妖呢?所以不可食用,应予保护才好。

马和风是世间最快的东西,在冷兵器时代,它是给我们传递吉祥的动物与自然力,所以龙达上就印有它俩的形象,是不可亵渎的神圣物。加之藏族古代的英雄与君主为什么会成功,功劳的一半是属于座骑的快慢的,格萨尔王的白马,被格萨尔称为兄弟。所以马匹被虐待,要挨老人骂,更不说宰杀食用了。

在有些家庭中,老人一般不食当天宰杀的肉。

嘉绒藏族过新年是依藏历而过,是依兔月十三开始过新年,要迎接阿乌额尔冬归来,藏区还有迎庆新年的锅庄多首。其中以《嘎烈什甲桑》最为著名、流传最广。它不仅唱出了新年的欢乐,还涵盖了新年的来历,对祖先额尔冬的怀念,锅庄时而欢快激起,时而悠悠怀古,时而悲怆思念,是锅庄里十分优秀的,有研究价值的一个节目。

在新年期间只能做寓意祝福的好事,不能做不吉利的事。不能说不堪入耳之语言,为祝愿新的一年吉祥美好,尤事顺天成,初一至初五不扫地、不争吵、不说不吉利的话、不骂人、不借东西、不打碎陶瓷等器物。反之,则认为是不祥之兆,会让人不高兴。当然,也有人想办法予以禳解。

过年时,家家户户停止经商等一切事情,欢欢喜喜过好年。

寺庙及官衙附近以及出家人修行处的小庙、洞穴、巨树等处不允许砍柴、喧哗、唱歌、狩猎、杀牲、伤害野生动物与飞禽,满口蒜味、韭菜味朝佛,寺中吸烟、随便触摸佛像、佛经、佛塔、穿鞋入寺殿、殿中放屁等都是禁忌的。

家有病人,忌生人来访,紧闭门户,门扣上插一支柏枝丫表示家中有病人,两支柏丫表示病较重,三支柏枝丫表示病得很重。

卡什阔(火塘)是灶房中最神圣的地方,现在则已是炉灶烟囱为卡什阔,是做顿木初和斯的地方,是灶神的座位,不允许烧烤肉类、骨头及异味太大的物品,禁忌把脚放在灶上烤、背对着炉口烤或从炉灶上跨过。

如果客人或亲人把吃饭、喝茶的碗倒扣在炉灶上,则表示要与你翻脸,要找你打架。

炉灶平时要打抹得干干净净、亮堂堂的,认为家中女人会把持家,有本事。反之则表示家中女人不顾家,是没本事的人。

夏天在田间或山头大声吼叫会激怒菩萨降冰雹、洪水等灾害。

砍伐木材剥皮后,不允许白亮亮的放置在林中,要用木绿苏和枯枝败叶盖上隐藏起来。否则人见人骂,如果遇到冰雹袭击,众人就会来找你理论。认为是你触怒了神山,降下灾害。

不允许在家中吹口哨。不允许背着空筐到别人家。

虽然吃猪、牛、羊肉,但从不亲手宰杀,宁愿出钱,也不杀生。因为杀生是最大罪孽,轮回转世,因果报应,自己也会投胎为畜禽。

夜晚梦兆不祥则次日宁愿耍一天,也不出门访亲聚友。

披头散发,放声豪哭,并坐在人家门坎上是大忌。

猫洗脸,要来客人。

猫、狗和气,家顺。猫狗打架,家神不宁,亦忌。

做饭时烧柴,先烧柴头,忌先烧柴尾,认为会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凶事。

大清早就失手打翻茶罐、饭碗,大忌。

家中养狗,若狗尾有一簇白毛,则认为是弄火犬,家中要被火烧,只要将这簇白毛连其尾骨一齐切去,则解。

不养破脸狗,若养这种狗,会出丢脸的事,认为是破脸狗所造成的。

路遇绊脚石或挂足刺丛,要顺手清除掉,以利后来人。这样的人被认为品德高尚。反之,则认为无修养,是自私自利的小人。

若去探望病人,到病人家后,顺手抓一把土灰,跨进门时回头向来路一撒,并“呸、呸、呸”口吐三口口水,然后进屋探视就不妨事了,这样做就把随你而来的不祥鬼魂给挡在外面,不敢擅自闯入病人家了。

马帮是主要运输工具,近似于现代的车队,但它也有些禁忌,在同伴间谈话忌说“翻、摔、转、死”,要表达这几个意思则说“粟、绊、车、戳脱”。车棚子安的石三角,在早上启程时,每个要摇3下,然后起程。如果不动它就走了,好事的小孩把它当玩具,你碰我一下,我碰你一下,碰碰碰,在路程中的马帮队中则出现你与我争吵,我与你打架等怪事,一天不得安宁。

牛皮船是渡河的主要工具,近似现在的桥。但它也有禁忌,赶渡人与船工间交流忌说“翻、沉、死”等不吉利的字眼,而说“粟、郑底、日塔”。而且反脚奔上船则会被赶下船,要你重新顺脚上船。

对马蜂、黄蜂在家宅里及近旁筑巢,大家认为祸患靠近了,必尽快除之,免留后患。若是蜜蜂来,则十分高兴,认为天财临宅,家顺人安。还要帮助蜜蜂扫清阻碍,助其飞行顺畅。

▼往期精彩回顾▼那些值得收藏的经典《金色山川》扁秋珍藏文物选登马奈锅庄这些金川古迹,你知道吗?国家AAAA景区——观音桥金川县歌《阿拉洞巴旭》古人吟咏金川旅游指南摄影作品选我的家乡美成了诗《世间规之忠言》抢救保护传统锅庄《楞琼格》嘉绒锅庄的历史地位独载原创歌曲——《美丽的央金姑娘》金川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刘家寨遗址嘎达山石菩萨集沐雅京村--哈玛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千繁花等你赏——阿坝小江南中国碉王——马尔邦关碉家乡这些地名的由来,您晓得啵?集沐雅京——斯甲鲁然旦兰卡甲波古战场遗址古人吟咏金川嘎达山风景区雍仲拉顶的火供——祈愿世界和平、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容中尔甲耗时五年音乐大碟《天唱.仓央嘉措》之《佛在人间》容中尔甲老师音乐大碟《天唱.仓央嘉措》之《佛在人间》解读●旅游指南金川县勒乌乡雍仲苯教修行地石刻调研报告象雄文化传承圣地——金川(上)象雄文化传承圣地——金川(下)新媒体人都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xiangchonga.com/jcjj/81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