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蒲公英,自小我就认识和喜欢。小时候,不像现在小孩要玩什么有什么,各种玩具琳琅满目,动画节目满世界都是,我们那时可没有什么可玩的。由于我们家所在的单位处于郊区,城乡结合部,闲时经常到农田里去玩,经常见到一种草,成熟的时候,一根茎上长出一个圆形的花蕊,特别好看,掐下来,对着天空一吹,一个个小伞,就象空降兵一样飞向天空,看的人心神旷怡。听大人讲这种草叫蒲公英。长大了,学医了,才知道这不是一般的小草,而是中药园地里的一个很知明的中药。清热解毒,活血散结。
自从我从事中医后,对这味中药格外的青睐。最早是从名方五味消毒饮中认识它的,而后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其进一步的加深了解,甚至达到了偏爱的地步。
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清泻之剂也。所治病位主在肺、肝、胆、胃、膀胱、肌肤、经络,而入气血。所治病性主热、湿(热)、郁、瘀、毒、结聚等实证。药效以清散通利为特点。
清者,清热泻火凉血,善清肺、胃、肝火,亦清利湿热,清散毒热;散者,散热结,溃坚肿.消结核痈肿,散滞气,散热毒;通利者,通经络,行瘀滞,通内达外,通上行下,清消全身内外上下之郁热肿结痈毒,且能通利二便
证治主热毒郁结,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之功效。主治痈肿疔毒,乳痈内痈.热淋涩痛,湿热黄疸,目赤咽痛等。
现代药理研究:蒲公英具有抗菌、抗炎、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抗肿瘤、抗溃疡、保护胃黏膜、保肝、抗内毒素等作用。
针对其特性,我除了用在一般外科病证上,如乳痈、痤疮、丹毒等,特别爱在治疗胃病时重用它。对于胃溃疡,糜烂性胃炎,胆囊炎,胰腺炎等病症上,重用其为主药,轻则30g,重则60g,屡建卓效。这些胃病凡是经胃镜捡查,呈现病灶红肿溃烂,一律加用重剂蒲公英,以消炎生肌。此做法,来源于已故著名中医胡希恕和东北名医李玉奇的认识,这类胃病一律按胃痈处里,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和可靠的。下面举两个例子示之。
蔡某,女,45岁,患胃病多年,主诉胃脘胀痛,不能食,兼有返酸,舌淡红,苔白腻,脉浮滑,大小便尚可,月经正常已育二子。胃镜捡查示糜烂性胃炎,镜图观粘膜红肿,散性溃点。先用西药奥美拉唑四联治3个月不效,转求一老中医治疗,仍然解决不了胃脘胀痛,经人介绍转诊我处予以治疗。吾从胃痈治之,用甘草泻心汤加减。
甘草30g、黄连15g、公英50g、败酱草30g、生地榆30g、半夏10g、党参15g、干姜6g、生蒲黄30g、煅瓦楞30g、厚朴10g、莪术10g、炒谷芽、炒麦芽各30g、吴茱萸6g、九香虫15g。七剂,水煎服,日3次。
一周后复诊,胃脘胀痛,大大减轻,上方去吴茱萸,干姜,加香橼、佛手各15g,续服15剂,痊愈。
按:此类病人我治疗甚多,其中加不加蒲公英大不一样,我曾观有些中医治疗此类病的方子,其它方药基本雷同,就是效果不明显,其中缺少的就是蒲公英。我之所以治疗此病有效,实际上蒲公英起了很大作用,其清热消炎,生肌止痛作用尤为明显,这不仅在治疗胃痈上有效,而且在治疗其它痈证上也是表现突出。诸位同道不可小视。
曾治一武姓青年妇女,生完一女,满月后一日喂奶不及,右侧乳房外上侧红肿憋胀,疼痛难忍,同时伴有高烧38.5℃,不愿打针用西药,害怕哺乳有影响,故求中医治疗。我接诊后,辨证为乳痈(西医称为急性乳腺炎)也。
生黄芪15g、当归10g、公英50g、野菊花30g、金银花g、连翘30g、地丁30g、皂刺15g、穿山甲6g。3剂,水煎服。
一服后热退,三服后痊愈。
按:此案用的是五味消毒饮,其中也是大量用蒲公英和金银花,取其清热散结,个中道理明者可见。
再强调一点,蒲公英要用大量,不得小于30克。此是关键。
附:群贤见智录
1.湖南中医学院教授谭日强,用蒲公英、白芍各15g,当归、柴胡、瓜蒌、薤白、法半夏、煅瓦楞子各IOg,枳实6g,陈皮5g,甘草3g,治消化性溃疡
2.医院主任医师陆长清,用蒲公英、太子参各15g,黄连、乌梅各9g,法半夏12g,干姜3g,苏梗IOg,甘草6g,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肝胃不和等病证。
3.医院主任医师杨少山,用蒲公英20g,配太子参、杭白芍、川石斛各15g,川棟子、鸡内金、延胡索、绿梅、佩兰各1Og,吴茱萸lg,生甘草5g,炒川连3g,治胃阴不足夹有郁热之慢性萎缩性胃炎。
4.医院主任医师袁正刚,用蒲公英30g、生白芍1Og、生甘草6g、红花8g、徐长卿12g、陈皮8g、大母12g,治胃脘痛、滞胀纳呆属气滞络阻者(慢性胃炎、胃窦炎)。
5.医院主任医师李友余,用蒲公英治疗慢性胃炎、痤疮、急性结膜炎、急慢性肝炎。蒲公英30g,配合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等查到幽门螺杆菌者疗效肯定;蒲公英30g,配银花、白芷、野菊花、赤芍等,治疗痤疮;鲜蒲公英1OOg,煎水熏洗患眼,治疗急性结膜炎;配银花,治急慢性肝炎。
6.蒲公英清胃定痛: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载:本品“炙脆存性,火酒送服,疗胃脘痛”,其效甚佳。从蒲公英之性味分析,其所主之胃痛当属火痛之类,王氏之应用,炙脆存性,火酒送服,则其寒性已去,只存定痛之用矣。近代章次公先生治疗胃溃疡病,具小建中汤证者,以此汤加入蒲公英30g,疗效甚高。蒲公英的镇痛作用不仅在于它能清胃,而且还能清瘀,凡胃脘因瘀热作痛,用其最为相宜。而对于胃溃疡之疼痛,配合养胃之品,又可奏养胃清瘀、镇痛医疡之功。如选用其根,晒干研末吞服,效果更佳。(楼锦英《中药临床妙用锦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