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老师学术思想在肿瘤诊治中的发挥与应

---论肿瘤治疗的扶正与祛邪

徐凯、毕良妍

中医药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有“瘤”字的出现,如殷墟甲骨文。《黄帝内经》中就曾有“积”、“瘕”、“瘤”等类似于现代肿瘤病的记载。宋代《卫济宝书》则有“喦”字的记载。但当时主要是指痈疽类疾病,如“癌疾初发者,却无头绪,只是肉热痛,过一七或二七,忽然紫赤微肿,渐不疼痛,迤逦软熟紫赤色,只是不破。”

中医药有记载论治肿瘤最早可追索到东汉末年,其后各朝各代都有一些医家针对癌症的治疗有所论述,到了明清两代癌症的治疗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体表肿瘤的治疗(舌菌、失荣、石瘿、噎膈、乳岩、症瘕、积聚、肠覃、肺积、翻花疮等等)但是均未见有专著或比较系统的论述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的医家,其后直至中华民国未见有中医药治疗肿瘤的论著。

中医药系统的治疗肿瘤约开始于近代---即上世纪50年代。主要开展肿瘤的中医药辨证治疗,多以中药口服为主并配合外治法和其他中药制剂。对肿瘤进行系统的辨证治疗并有论著应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中医肿瘤学原始》,高仲山,年)。

近代单纯中医药或单纯西医药治疗肿瘤已经不占多数,大多数肿瘤病人选用中西医结合为主的治疗方法。目前,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基本模式应是:“个体化辨证、辨病治疗”模式。但是,这一治疗模式的临床应用形式和具体实施方法,各路医家、前辈以及后学则各有不同,争议颇多,建树也多,尤其在扶正与祛邪为治疗肿瘤基本原则上,都各有发挥。本人自跟师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以来,经过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也颇有一些体会,在此愿与各位同道们分享。

以扶助正气为主治疗肿瘤无疑是有效和适宜的方法。朱师一直强调正气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他认为,正气能够预防疾病,而患病后能够帮助被损伤的机体进行修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即是正气与邪气双方力量斗争的过程。对肿瘤患者进行辨证时,必须对病人正气和邪气力量的强弱作出正确的评估,以便制定治疗原则。“形虚病盛先扶正,形证俱实去疾病;大聚大积衰其半,须知养正积自除。”是中医从正邪双方力量对比的角度,阐述确定恶性肿瘤治疗措施的基本原则。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朱师比较强调和重视扶助人体的正气,通过调动人体自身的一切抗癌的力量与癌毒作斗争。正气强盛了,虽不可能即刻祛除腫瘤,但可提高机体防病抗病能力,监视或阻止肿瘤的生长和破坏作用,机体可以带瘤生存,延长患者的生命。扶助正气的措施应当在发病的早期或于未病之前进行,否则,于正气枯竭,癌毒鸠张之时,药虽精良,但也回天乏力。例如,朱师在治疗肿瘤病,正气虚弱,气血不足,善于应用补气类药,强调辨证准确,用药精当,常较大剂量的使用,例如,黄芪的用量最多可达二两乃至数两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中医学认为,正气是指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总称,即人体正常功能及所产生的各种维护健康的能力,包括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抗邪防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因此笔者在老师的启发下,对正气抗癌之说也渐有认识,认为,正气有抗癌有力之时,也有抗癌乏力之时,这时药物对人体正气的调动和提高就非常重要。另外,正气对邪气的识别能力亦应包括在抗邪防病能力之中。笔者认为,中医肿瘤发生的基本病机是精气在邪气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异,精气并结,并且日渐加重,从无形(微小)到有形(增大),这一过程类似于现代医学肿瘤发病学的细胞突变并倍增的过程。变异的精气结聚,阻塞经络气机,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进而气滞、血瘀、痰凝、湿热、热毒等病理物质相继产生,并产生一系列病理结果。这时的治疗就应在扶正的基础上配合祛邪。

祛邪治疗肿瘤是临床常用的大法之一,朱老师在这方面颇有心得。他尤其善用虫类药治疗肿瘤,其所著的《虫类药的应用》一书,享誉全国,并已经再版。因此,朱师堪称當今“虫类药的临床应用大家”。可见,老师诊疗疾病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营继续研究和发扬,尤其是虫类药对肿瘤治疗的研究和辨病辨证治疗的学术思想,更加值得深入。老师积几十年使用虫类药的经验,根据虫类药的主治功用、配伍使用,总结出虫类药十大功用,如攻坚破积、活血祛瘀、熄风定惊、宣风泄热、搜风解毒、行气和血、壮阳益肾、消痈散肿、收敛生肌、补益培本等。学生在临床治疗各类晚期恶性肿瘤时,按老师的指导,灵活应用,也获得些许心得。

通过跟师学习,我临床也常常使用虫类药物治疗肿瘤。并获效颇多。临床常喜用的有蜈蚣、全蝎、斑蝥、壁虎等。朱老师认为:蜈蚣:镇惊作用较全蝎为强,用量宜轻,散剂减半。据药理实验研究,蜈蚣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乳腺癌、食道癌、肝癌、胃癌均可应用。全蝎:止痉作用较僵蚕强,若与蜈蚣并用,则解毒消坚之功更著。试验研究蝎毒对癌症有预防和抑制作用。斑蝥:应用较广,现代研究证明斑蝥素对癌细胞有较强的亲和性,对原发性肝癌、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肺癌、乳腺癌有效,且无骨髓抑制作用,同时还具有升高白细胞作用。壁虎:常用于治疗肝癌、食道癌、胃癌、子宫肿瘤,药理研究证明其水溶液可抑制人体肝癌细胞的呼吸。临床上常用的还有土鳖虫、蝉蜕、蟾蜍皮、地龙、僵蚕、蝼蛄等,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笔者曾在临床使用虫类药为主治疗肿瘤性疾病数百例,常常获效。笔者曾经治疗一位70岁的谭姓男肺癌骨转移患者,年初因左肺腺癌行手术治疗,术后坚持服用中药半年余,自诉病情控制一般,仍有咳嗽、胸痛等症,年8月7日来诊,经ECT骨扫描示:左胸肋骨受侵转移,给与含虫类药物为主的中药辨证加减治疗5个月后,诸症明显好转,复查CT:左胸胸膜增厚,未见肿瘤复发转移;所见肋骨未见骨质破坏。当时处方为:柴胡10g,白芍20g,黄连10g,瓜萎皮20g,茯苓15g,甘草10g,法夏15g,扁豆15g,白术15g,莪术15g,桃仁20g,川芎15g,柏子仁15g,泽泻15g,巴戟天10g,全蝎10~15g,蜈蚣6~16条,仙鹤草30g~g。并随证加减。

前面强调治疗肿瘤的扶正原则,临床治疗晚期肿瘤的扶正祛邪,更应以扶正为主;或扶而微攻,以免扶正敛邪。但老师也强调肿瘤病邪气鸠张之时,也应果断攻邪,不可犹豫,用药要专,祛邪而不伤正,中病则调整剂量维持疗效,待正气来复。老师应用虫类药治疗晚期肿瘤的代表方剂有“金龙胶囊”,主要成分为鲜活守宫、鲜活金钱白花蛇等。功能扶正荡邪,填精培元,破瘀散结,解郁通络,清热解毒。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肿瘤,调节免疫功能,减化疗的毒性反应,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多用于中晚期肿瘤,并可长期使用,不必有伤正之虑。老师在治疗肿瘤时常用此药,或以此方随证加减。

老师治疗肿瘤常用的其他方法和药物有:

① 攻坚破积:如地鳖虫、蜣螂、蜂房、鼠妇、全蝎、蜈蚣、守宫、斑蝥等。

② 活血祛瘀通络:水蛭、虻虫、蛇类,古人有大黄蛰虫丸、下瘀血汤。

③ 行气和血:乌龙丸、九香虫、蜣螂虫、五灵脂等。

④ 壮阳益肾:花蜘蛛、蜂房等。

⑤ 解毒消痈散肿:蜒蚰、斑蝥、地龙、蟾蜍等。

⑥ 收敛生肌:虫百蜡等。

⑦ 补益培本:桑螵蛸、海马、蛤蚧等。

在临床实践方面,通过向朱师请教学习,掌握了朱师所创的肺癌方、骨痛方、鲤鱼逐水汤、正气化癌膏等临床肿瘤治疗有效方剂的应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临床应用效果颇佳。我们针对中国的第一高发肿瘤肺癌,以及肿瘤转移引起的疼痛等肿瘤辅助治疗的疑难问题,在朱师学术理论指导下,认真实践,设计并研究朱老师的抗癌有效方剂,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后,又进行临床研究。具体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有:

① 《慈仁胶囊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我们针对肺癌具有生物学特性复杂,恶性程度高,临床早期诊断困难,80%的病人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西医学经过40多年研究探索,非小细胞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5%,晚期非小细胞肺癌(IIIB、Ⅳ期)的五年生存率不足2%,疗效进展十分缓慢等特性,施以中医药治疗研究,来评价慈仁胶囊治疗I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具体是将60例符合要求的I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服用慈仁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每30天为一疗程,连服4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接受NP方案化疗:长春瑞滨30mg/m2,于第一和第八天分别静脉滴注;顺铂80mg/m2,于第一天静脉滴注。每28天为1周期,连续治疗4~6个周期。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相关指标。结果发现治疗组的瘤体缓解有效率(CR+PR)为0,对照组为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瘤体稳定率为(CR+PR+SD)为86.7%,对照组的瘤体稳定率为80%,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改善症状,但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1)。治疗后,治疗组CD3+、CD4+和NK细胞升高,对照组的CD3+和CD4+降低。治疗后两组的体重和体力状况评分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无一例发生毒副作用,对照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53.3%,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6.7%,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20%,偶见脱发、神经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得出的结论是:慈仁胶囊治疗I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可稳定瘤体,有效改善肺癌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力,无明显毒副作用。

② 《名中医方“仙龙定痛饮”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研究》。有文献报道,70%的晚期癌症病人可出现显著疼痛,骨转移癌引起的疼痛尤为明显。据统计,骨转移癌的发生率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35~40倍,其疼痛严重影响了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而美施康定治疗骨转移癌疼痛有较好的疗效,但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高。因此,我们对53例骨转移癌疼痛患者,在给与美施康定治疗一周后再配合应用中药制剂仙龙定痛饮治疗,对止痛效果、毒副反应、用药剂量和生活质量等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发现:仙龙定痛饮协助美施康定治疗骨转移癌疼痛有一定疗效,并能减轻美施康定的毒副反应和使用剂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可作为骨转移癌疼痛的辅助治疗用药。

③ 《新拟鲤鱼汤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观察》。由于恶性腹水临床疗效及差,易反复增多,消耗机体气血津液。西医多采取反复腹腔穿刺外排腹水或腹腔内化疗来治疗,疗效多不理想。反复腹腔穿刺外排腹水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多,如感染、大量体液丢失后的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及营养失调、腹腔内脏损伤,伴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的病人还易诱发肝昏迷。也有人采用腹腔-静脉分流法治疗,该方法能有效的缓解症状,但常因使用不当或感染而必须将其取出。有人将腹腔-静脉分流法治疗和反复腹腔穿刺外排腹水法进行比较,无论在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上均没有差异。我们曾经应用任继学老师亲拟“鲤鱼汤”加朱良春老师的“复肝散”辨证治疗,对23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恶性腹水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部分缓解的(PR)7例,占全部病例的30.43%;腹水完全缓解的(CR)5例,占全部病例的21.73%。

笔者认为,中医药用于肿瘤的治疗适用于那些无手术、放化疗适应症的肿瘤患者,或者有手术、放化疗禁忌症的肿瘤患者;至于那些不愿手术或放化疗的患者,或治疗后复发和转移又不宜或不愿手术或放化疗的肿瘤患者,还有那些放化疗无效的肿瘤患者也可以采取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也可用于那些肿瘤术后和放化疗后预防复发和转移的肿瘤患者;一些高龄肿瘤患者,或肿瘤分化程度较高、或对放化疗不敏感的肿瘤,在不宜手术的情况下可以中医药治疗为主。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坑
招聘安卓开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xiangchonga.com/jcjj/10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