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因河水上涨而奇特,也因江水消退而靓丽。以往每到金秋十月,枫红露白,艳阳高照,帆樯络绎的金沙江边、乱石凌错的钟碛坝上,每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远观则异彩纷呈,如烂漫的山花;近视则飞沙走石,似拼杀的战场。男女老少倾城出动,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把钟碛坝每块能翻动的石头几乎翻了数千个身。这浩大的声势,壮观场面,奇特的风物引得过往客商停车痴望,驻足留连。不知情者,以为绥江人在搞什么大型活动,待弄清这些人是成群结队搬九香虫时,尽皆拍手叫绝,咋舌惊呼:“云南十九怪,九香虫成了上等菜。”
现因向家坝水电站蓄水,曾经搬九香虫的江滩圣地已不复存在,可这并不会影响绥江人民搬九香虫的“传统”和兴致,每当闲暇之时,总会三五邀约,到附近郊区的河沟、水塘等地寻找那香脆可口的九香虫。
九香虫学名蝽蟓,当地人叫打屁虫,指甲大小,复翼善飞,落地后蠢笨无比,任人摆布,可以泡酒渴。旧《绥江县志》载云:“此虫少时青色,撒尿臭不可闻,每到白露后,河水初退,遂成百千万飞藏岩底,约一小时,顿变黑色。身体肥大,肚中尽是白脂,月余绝迹,翻石捕之置温水中去尿炒食,味鲜而美且大温补,实乃绥江特产中之奇异者。”
九香虫是绥江的特产,搬九香虫吃九香虫更是绥江人的“专利”。放眼邻县以及全国各地的河谷深沟,蠢笨肥硕的蝽蟓虽多如牛毛,但从未见人捕食。外地人在绥江吃九香虫吃得津津有味大快朵颐,回乡后也仿而捕之,然食时味道大变,究其原因,可能是水土之差异。
傍晚时分,九香虫那怪怪美美的香气弥漫着依山傍水的俏丽江城。长街两旁的小吃摊上,霓虹闪烁的阔店高厅以及木楼竹椅的百姓家里,无不高朋满座,笑语生香。黄霜霜、油亮亮、脆生生的九香虫成了一道令人口舌生津的绝妙好菜。亲朋好友围在一起,嚼一把酒香虫,饮一杯苞谷酒,话几场离合悲欢,唱几支悠悠心曲;谈艳阳天、歌芳草地,看电视新闻,诉百姓心声。人人豪情满怀,个个意气风发,往昔恩仇冰释,心中块垒顿消。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