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清热药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毛花柱忍冬
药 材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龚惠芬经验:小儿为纯阳之体,患时行外感热病居多,感邪后易热易火。加之当今独生子女,膏梁厚味,热从内生,即使感受寒邪,亦很快热化。根据临床这些特点,龚老始终抓住致病的“热”“毒”之邪,在诊治过程中,善用寒凉,注重清热解毒。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又有脾常不足之特点,若苦寒不慎,易导致脾胃虚损而引起他病。在清热解毒之品中,龚老多选用金银花、连翘。因此二药皆为甘寒之品,甘而不伤阴津,寒而不亡脾胃,又因金银花、连翘从药理研究中发现对多种细菌有广谱的抚菌、抑菌作用,所以极适用于小儿。她还认为金银花、连翘除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外,还有清解里热、虚热、脾胃积热之功效。所以不论外感疾病或内伤杂病等皆可用之,用时要量大方力专,婴幼儿一般15~30g为宜,每获良效。
胡燕.龚惠芬主任医师儿科临床用药特点.
陕西中医,,11(10):
连翘
类 别植物
原植物木犀科植物连翘
曾福海经验:医圣张仲景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专治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一证。多年来历代医家对方中“连轺”一药,争论不休。有认为连轺即连翘根,有直释连轺便是连翘;还有的说古用连翘根,今人当用连翘等,见仁见智,无可适从。15年前,余在陕西省商南县业医时,遇一老翁,姓徐,名医顺,喜读陈修园《医学三字经》而尤擅长以草药疗疾,远近驰名。一日,一女10岁左右,随其父求治于徐。但见少女发热、目黄、身黄如橘子色。徐遂令其父采山中采连翘根,每日一大把洗净,煎汤分2次或3次让女服之。余闻之,疑而不信。7日后,父女又来求徐,但见女热退黄去。问其父服药几何?曰:女仅饮7大把连翘根煎剂。徐嘱,连翘根不再煎服,宜用1~2把山楂、神曲煎服,连服3~5日善后。时逾3个月,出诊路过少女家,特去追访验证,但见少女正在屋内学习功课,其母谓非常感谢徐老医生云云。余方确信连翘根治瘀热黄疸之功效。此后,每年遇黄疸而属阳黄者,常在辨证立法处方的基础上加一味连翘根,屡获捷效。有云“不为考证费工夫,但从疗效定取舍”。仲景所用之连轺本是连翘根,其效不逊,可惜后世及近时却很少有人注意,市场亦无售此药者。特以所见告诸同道,以济世人。《黄河医话》
杜雨茂经验:杜教授认为连翘性味辛苦微寒,可入心、肺、三焦等经,不仅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而且以辛散之性取长,善入三焦,调气活血,疏利水道,上可清肺肃降,下可利肾退肿,故在临床上无论阳水、阴水,皆可与辨证方药中伍入连翘为君。郭敦礼,张玉琴.杜雨茂教授治疗肾炎用药撷萃.国医论坛,(3):19
王荣山经验:王老认为连翘既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又能清轻宣上、解郁消滞,治疗肉食油腻积滞中焦不散者最为有效。如年,治冯某患积滞,胃脘胀满疼痛1周,嗳腐且呕吐不消化食物,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某医曾用保和丸无效,特邀王老诊治,观其方唯独未用连翘,于是在前医方中补入连翘10g,轻煎分两次内服,翌日诸症均减,又续一剂而愈。
王俊.王荣山经验拾萃.湖北中医杂志,(3):5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类 别植物
原植物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药 材叶或根或色素粉末
n郝现军经验:板蓝根性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痈,凉血利咽。临床发现板蓝根具有通便作用,可用于治疗火毒炽盛所致的大便干结。用法:板蓝根30,甘草10,水煎服,每日2次。板蓝根还具有凉血透斑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病肝掌、蜘蛛痣。
郝现军,王冠民.临床用药心悟.
上海中医药杂志,,39(11):25
射干
类 别植物
原植物鸢尾科植物射干
药 材根茎
邵长荣经验:射干味苦性寒,能开泄顽疾,清热散结,化瘀平喘。①清热利咽:射干苦寒降火,是治疗咽喉疾病的要药,常配伍板蓝根、野荞麦根、桑叶、黄芩、桔梗、牛蒡子等。治疗咽部滤泡增生再加柴胡、赤芍、白芍、山海螺、海藻化痰散结。②化瘀平喘:射干具有利咽清肺,活血散结之功。而咽喉乃肺气出入这要道,咽利路通则哮喘也可平,故射干用于哮喘之证,其机会有时多于麻黄,常配伍牡丹皮、川芎、地龙,共奏奇效。治疗肺肾虚所致的久咳虚喘,则用射干合补骨脂、五味子纳肾平喘,上敛肺气,下纳肾气。
《邵长荣肺科经验集》
山豆根
类 别植物
原植物豆科植物越南槐
药 材根及根茎
马勃
类 别植物
原植物灰包科真菌脱皮马勃、大马勃、紫色马勃
药 材干燥子实体
白头翁
类 别植物
原植物毛莨科植物白头翁
药 材根
张登如经验:治背疮,取白头翁干品15g或鲜品30g,清水煎服,日1剂。
治愈痢疾,取白头翁干品15g或鲜品30g,水煎调冰糖服,治热痢,小儿酌减,以愈为度。
治白带,白头翁性凉,能清热解毒,为治白带之良药,每用白头翁干品30g,或鲜品60g,同猪肾煮服3次或4次即愈。
林加梅,张登如老中医用药经验介绍.
新中医,,(sl):16
蒲公英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
药 材 带根全草
张忠选经验:蒲公英味苦性甘微寒,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散结,补脾和胃,消滞定痛之效。余于临床,通过不同配伍,既用于外感热病,也用于内伤杂证,均获良效。
患者李某,患外感高热,身困不适,口干心烦。经服桑菊、银翘剂加减,其效不显。问其病情多于下午5时左右加重;察其舌苔,白黄少津。经处以银翘散去荆芥加蒲公英30g,3剂而愈。此乃借蒲公英清肺益胃之功,使肺胃热清,津液自复,助其达邪外出,故微汗而解。又患者张某,平时食欲不振,胃脘疼痛10余天,胁肋不适,舌红,苔薄黄燥,脉沉弦数。仿逍遥散意,于该方中去薄荷、白术、茯苓、生姜等升燥渗利耗液伤津之品,加蒲公英、香附、台乌药、焦三仙等清热和胃、理气疏肝之味,3剂痛减,舌苔转润,再3剂而愈。每遇胃痛怕冷,食滞化热,又不任苦寒之药者,附子理中汤中加蒲公英、香附,亦随手而瘥。此均藉清热和胃散滞之功,使脏腑升降协调,疼痛得释。患者杨某,面目浮肿,腰困腰痛,溲后尿痛,少腹疼痛。经注射青霉素8天及口服中西药不效。察其舌红少苔,脉动沉细略数,处以:猪苓、茯苓、泽泻、白芍、山药、芡实各15g,蒲公英25g,白茅根、牛膝各20g,当归金银花各12g,连服6剂,诸症大减。后经调理而愈。
蒲公英断有白汁,《本草纲目》说它补肝肾,乌须发,又治小便不利,能益胃滋肾而利水,既可泻火,又不损土,可常服久服。可见蒲公英并非专治乳痈、疔毒;滋阴清热利水亦是本药之长,且药源充足,值得推广应用。《黄河医话》
俞尚德经验:泻肝胆木火,习惯常选用龙胆、芩、连之类,然其味苦涩,常用易引起呕吐,亦不宜久服,笔者认为治胆病郁火以蒲公英为首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尿之功。《本草衍义》谓其“化热毒”,屡试不爽。蒲公英清热解毒,而非大苦大寒之品,故久用可无损胃气,为胆囊炎症之首选择药物。
《浙江名中医临床经验选辑(第一辑)》
谢海洲经验:蒲公英甘苦性寒,清热解毒,能散滞气,消肿散结,治乳腺疾病效果尤其好,对痈疮疔疖也有良效,内服外用皆可。若产后不喂乳,引起乳汁蓄积作痛,可与瓜蒌同用;肿痛、坚硬不消之乳疮也可外敷或调以醋或和以酒,也可捣汁与黄酒等量同服,取其消散化滞结。面部痤疮,肿硬成结者可涂鲜公英汁,点于局部,数次即消散。蒲公英还有健胃作用,可与九香虫共用,取其清胃热,缓疼痛。用其排脓止痢可与葛根同用;与土茯苓同用可改变病态环境,称为截断疗法。
《谢海洲临床经验辑要》
鱼腥草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三白草科植物
药 材 全草
红藤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木通科植物大血藤
药 材 藤茎
败酱草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败酱草科植物黄花败酱、白花败酱
药 材 带根全草
沈仲理经验:经行腹痛善用败酱草止痛如属热因痛经,多因肝郁气滞,郁而化火化热,以致火郁血热,阻于冲任二脉而作痛.实证者,多见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伴有乳房胀痛,或乳头痛,苔薄沉弦,治以和血疏肝,理气止痛法,采用逍遥散合金铃子散加败酱草。虚证者,多见经行腹痛绵绵,或经后腹痛不止,舌质暗红,脉弦细带数,治以养血疏肝,清热止痛。采用红酱多灵四物汤。药用四物汤加红藤、败酱草、川楝子、五灵脂、乳香、没药等10味。上述二方之止痛特点在于败酱草,李时珍曾说:“败酱草治血气心腹痛……古方妇人科皆用之,易得之物,而后人不知用,盖未遇识者耳。”再配以红藤之清热消肿,五灵脂之散瘀止痛,用于治疗热因痛经有明显疗效。
《名老中医医话》
重楼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百合科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
药 材 根茎
白花蛇舌草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茜草科草本白花蛇舌草
药 材 全草
祝谌予经验:糖尿病肾病不容易治疗。在原来的基本方子上,加上白花蛇舌草跟川断,还有加大黄芪量控制尿蛋白比较好。
《祝谌予》
关启文经验:白花蛇舌草50g,煎水服用,每日1剂。药渣加水ml,煎水晾温后搽洗患处,每日3次,用药期间忌食辛辣。
痤疮属于中医“粉刺”“酒刺”“面刺”范围,多因肺胃蕴热,热气熏蒸于外而发病,以清肺胃之热为主治。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消肿、驱邪外出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有减少皮脂腺分泌的作用。本法内服外用并举,故疗效显著。
关启文,彭政权.白花蛇舌草治疗痤疮.
四川中医,(1):35
土茯苓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
药 材 根茎
朱良春经验:痛风由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中医认为痰浊瘀阻所致。朱师恒以土茯苓为主药,参用虫蚁搜剔,化痰消痰之品,屡收佳效。朱师认为:土茯苓会有健胃、祛风湿之功,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在用量上常在60~g。
董汉良,朱良春老师治痹经验用药举要.
云南中医杂志,,13(3):18
高濯风经验:明代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载一头痛神方,其中土茯苓用至四两,传说一妇人患头痛甚,欲自缢,服两剂数年不发。又孟文瑞《春脚集》载有立愈汤,治一切头痛,其中土茯苓为一两。以上两个治头痛方均以大剂量土茯苓为主,说明古人即知土茯苓治头痛,而今却很少有人知土茯苓治头痛之功。
高老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大剂量土茯苓(最大可用到g)用于各种头痛,其中尤对经久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每多获奇效,介临床还需根据辨证配合相应的药物。另外,高老认为土茯苓还有抑制脑肿瘤的作用,如结合其他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用于脑肿瘤患者,往往可获意想不到之效果。
袁曙光,梁晓星.高濯风重用土茯苓治疗顽固性头痛45例观察.
河北中医,,10(6):4
漏芦
类 别植物
原植物 菊科植物祁州漏芦、禹州漏芦
药 材 根
周仲瑛经验:《本经》谓其“主皮肤热毒,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临床验之果然。周师认为其解毒力强,且能活血行瘀,消肿止痛,是治疗恶性肿瘤和皮肤病的理想之品。以其肿瘤之成因多因毒瘀互结,痰气交阻,本品解毒行瘀,药中病所,每获意外效果。临证常与蛇舌草配对使用,二药相伍,力专效宏。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前者有抗菌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后者能提高淋巴细胞活性。二药配伍不仅广泛用于肝癌、胃癌、乳腺癌等,且对造血系统恶性病变也有较好作用。还有部分皮肤病患者为热毒郁于肌肤,血脉瘀滞不畅,治以漏芦配生地黄、苦参、土茯苓等,效果亦佳。
施建勇,周仲瑛教授用药经验拾零.
黑龙江中医药,(2):6
齐晓辉工作室
最实用的终端销售知识全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