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灰堆野采集虫季回归的二三旧事1

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三甲吗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这篇文章写于18年08月22日,当时是一个阴天在公司无所事事的下午。我偶尔会怀念那些无所顾忌却心有愧疚的日子。虚度光阴,难能可贵。

  16年虫季记录了好多皮子虫,唯独一条六厘二三的棚顶没有记录(回头翻手机照片竟然也无存留,而论坛的记录图片也遗失),于是那条干干净净的小青虫就只能留在印象里了。尤记得带着那条小青虫去雅苑二层肖哥手串店打友谊,斗口干净利落一上风。后来怠惰,那一季没怎么斗,小青虫就这样封盆了。料想自己记录总是虎头蛇尾,这些年玩虫养鱼也多半都是随缘玩法了。

  这几年在北京东边安定下来,就距离传媒大学不远。从08年来北京到如今18年,刚好十年,好像从没出过这个居住圈。但是我喜欢这个地方,好的旧的人或事,每每路过,心里便觉得记忆余温尚在。

  今年入暑后就心有痒痒,每年这个时候想起虫事都会异乎寻常的开心。这份秋虫的意趣是如今四季白虫怎么都无法替代的。冬日里每每读到将军元帅的好文章,望着窗外冷冷清清,就盼着一年虫季到来。但苦于从未混过虫圈,总是自娱自乐,总想找个有耐心的师傅带一带,也想去看看真正的场子是什么样的,会不会跟袁总文章中的那些风云轶事一样精彩纷呈。

  今年虫季比往年来的晚一些,每日回家总留意有没有叫声。虫季来时又担心没有好好准备,不是今天下雨就是明天刮风,出虫的光景又总是那么短暂。这是今年捉到的第二条虫,也是小区外。六七月的时候小区隔壁拆迁,满是残砖断瓦,这种独角就藏在一片土方堆的冬青枯枝下。也真是会找地方,拔走冬青枯枝的时候,根部的泥土还十分超润,非常适合小虫生长。但先后抓了几次都没寻到。第一次见到真身时是在一块砖瓦下面,感觉好大一条虫,急忙找网罩,回身时却发现虫已跑掉。等再抓时,因为手法不好,我拔冬青堆时,它才灰头土脸地从枯枝中钻出,已没有了初见时的惊艳。让我一度以为抓错了虫,而后来理虫听叫声时确认就是它无误。我仔细瞧了它没了大跳的腿根,业已发黑,应该不是我捉虫时弄伤的。细看这条虫,湿吊五厘三(好吧都湿吊了才五厘三)。窄项子,杂色,要说本牙还显小。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八败虫王(笑)?打算近日排掉,好让它早日回归野外过快活日子。

  另抓它时,不小心翻到一个大麻头,厘码虽不大却收身极好,配上大头尖翅,赶紧收入囊中,结果带回家发现是一老咪嘴,万分尴尬。看来这两年虫技已经退步到连品种都不会分了(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xiangchonga.com/jczy/78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