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论》()
当归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桂枝三两,去皮,细辛三两,生姜半斤,切,吴茱萸二升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温经散寒。
医案
1痛经初诊:年8月18日。宋某,30岁,未婚,痛经5年,每于经期第三天痛经剧烈,手足寒逆,浑身冷汗,伴呕吐,经色暗,夹血块,月经周期定,7天净。带下不多,二便正常。7月份过食杨梅之后一直胃脘作胀,纳差。末次月经7月25日来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温经散寒,调气和中。
方剂: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合半夏厚朴汤。
当归12g炒白芍12g炙甘草6g通草5g大枣6个桂枝6g细辛5g生姜5片吴茱萸4g半夏10g厚朴10g苏叶5g茯苓10g,7剂。
二诊:年8月29日。月经于8月22日来潮,经量可,无痛经,今已净,嘈杂易饥,大便少,舌脉如上。
治法:补益脾胃。
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去砂仁,加何首乌12g,5剂。
三诊:年9月30日。月经9月25日来潮,未再出现痛经。
以后连续随访3个月经周期,痛经消失。
2经期过长初诊:年2月24日。叶某,36岁,月经1月29日来潮,至今27天未净,经量不多,经色紫暗,小腹隐痛,伴腰酸痛,乏力。经前腰骶酸痛,胃寒怕冷,纳可,二便正常。生育史:1-0-3-1。尿妊娠试验阴性。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
治法:温经和血止血。
方剂: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减。
当归6g炒白芍12g桂枝6g通草4g炙甘草6g大枣5个细辛3g炮姜5g吴茱萸3g益母草15g香附炭6g茜草炭10g,3剂。
二诊:年2月27日。阴道出血今净,腰部酸痛,舌脉如上。
治法:温补肾气。
方剂:八味肾气丸加味。
淡附片3g桂枝3g熟地12g山茱萸12g淮山药15g茯苓12g泽泻10g丹皮6g杜仲12g菟丝子12g续断12g巴戟天12g,3剂。
三诊:年3月2日。腰痛减轻,恶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温中健脾益肾。
方剂:理中汤加味。
党参15g炒白术12g炮姜6g炙甘草6g鹿角胶(烊冲)10g杜仲12g仙鹤草20g荆芥炭10g,4剂。
四诊:年3月7日。带下如水量多,腰痛,小腹偶痛,舌脉如上。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后位,活动,质地中等,压痛,两侧附件压痛,两侧子宫骶骨韧带触痛。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
治法:温脾调气,清理湿热。
方剂:薏苡附子败酱散合四逆散加味。
薏苡仁30g淡附片6g败酱草20g柴胡10g炒白芍10g枳壳10g炙甘草6g蒲公英20g红藤20g大蓟15g小蓟15g,7剂。
方剂比较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比当归四逆汤增加了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的吴茱萸和散寒止呕的生姜,因此具有更强的温经逐寒,蠲饮止呕之力。钱天来曰:“若其人平素内有久寒者,又为客寒所中,其痼阴冱寒,难于解散,故更加吴茱萸之性燥苦热,及生姜之辛热以泄之,而又以清酒辅助其阳气,流通其血脉也。”少腹逐瘀汤与当归四逆汤虽然两方均可治疗寒凝瘀滞引起的痛经,但少腹逐瘀汤为实寒结瘀,当归四逆汤为虚寒夹瘀,前者腹痛的程度要较后者严重,临床选方时当须注意。
按语
郑重光曰:“手足厥冷,脉细欲绝,是厥阴伤寒之外证;当归四逆,是厥阴伤寒之表药耳。”由此可见,当归四逆汤是治疗血虚寒郁而出现手足厥逆的温通方剂。在痛经之中,以寒与瘀致病者居多,两者同病者不少,而寒中又有实寒与虚寒之别。当归四逆汤用来治疗虚寒夹瘀的痛经,有比较确实的疗效。方中当归苦辛甘温,补血和血,配芍药补血虚;桂枝辛甘而温,温经散寒,同细辛合除内外之寒;甘草、大枣甘味益气健脾,既助归、芍补血,又助桂辛通阳;其中通草味甘、淡,性微寒,通常只作为清热利水通乳用,然该药尚可通利经脉,《长沙药解》称其“通经闭”。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较当归四逆汤温中散寒之力更强,因此对于痛经的疗效更优。日本的医疗用汉方制剂中就迳指此方可以治疗“妇人下腹痛”。通常此方与其他活血化瘀药物相伍,可以提高温经止痛的疗效。当归四逆汤案1、案2均为痛经,或发病时手足逆冷,或喜温,经色紫暗,案1又因患子宫肌瘤,故以该方配合益母草、蒲黄、血竭、玄胡索、九香虫,以增强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非经期即用活血消癥的方剂;案2还见纳欠,每日晨泻,舌淡脉细,脾阳不振之象尤著,一诊用当归四逆汤加延胡索、川楝子、蒲黄、五灵脂、九香虫、益母草治疗痛经之外,二诊因其腹泻不止,改用当归四逆汤合赤丸以散寒止痛,合理中汤以温中健脾,三诊因经期方过,改用理中汤合桂枝附子汤以温补脾阳,巩固疗效。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案1也为痛经,但其痛经和呕吐的程度比之当归四逆汤案尤甚,初诊时又有脘胀纳差等气滞之象,故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以治痛经,用半夏厚朴汤调气消滞。案2为经期过长,量少色暗,小腹隐痛,胃冷,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改生姜为炮姜,加益母草和血,香附味辛、微苦,性平,能行气止痛调经,《本草纲目》称“炒黑则止血”,茜草味苦,性寒,具有凉血止血活血作用,经动物实验证实茜草能明显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而茜草炭能显著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二药炒炭之后,既有行气活血之性,又添固涩收敛之功,用之可以双全。
本文由“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往期精彩回顾青囊秘决连载三
青囊秘决连载四
青囊秘决连载五
青囊秘决连载六
青囊秘决连载七
青囊秘决连载八
运病和气病的治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