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功效强榉树的药用价值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好专科 http://www.wxlianghong.com/

榉木属榆科,落叶乔木,高数丈,树皮坚硬,灰褐色,有粗皱纹及小突起;有锯齿,叶质稍薄。春日开淡黄色的小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后结小果实,稍呈三角形。此木材质坚致,纹理美观,可供建筑及器物用材。

按《中国树木分类学》载:“榉木产于江浙者为大叶榉树,别名‘榉榆’或‘大叶榆’。木材坚致,色纹并美,用途极广,颇为贵重。其老龄而木材带赤色者,特名为‘血榉’。”有的榉木有天然美丽的大花纹,层层如山峦重叠,苏州木工称之为“宝塔纹”。

榉木,也常被写作“椐木”或“椇木”。因为榉木产于中国南方,北方不知此名,而称此木为南榆。虽不属华贵木材,但在明清传统家具中,尤其在民间,使用极广。这类榉木家具多为明式,造型及制作手法与黄花梨等硬木家具基本相同,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安徽黄山地区的齐云山,盛产榉树,而旧时的学子会试赶考,都要从榉树上摘下榉叶一枚,以求“中举”。在江南民间地区以榉木制成的家具一直作为重要的居家必备之器。至于榉木的花纹,王世襄先生曾至吴县洞庭东、西山调查走访,发现血榉居多,有大花纹,“层层如山峦重叠,苏州木工称之为‘宝塔纹’”

一,江南地区代表性的家具——榉木家具

榉木这种木材在我国的生长有着独特的地方性,主产于我国南方长江下游,榉木虽然非硬木,却因为纹理清晰、木质均匀、色调柔和、线条流畅自古受国人喜爱,尤其在苏州等地使用极广。榉木(椐木)家具的生产和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凡研究明式家具者,都常引用范濂的笔记《云间细目抄》风俗篇中关于江南地区(云间为今上海松江县)家具使用情况的记载:“细木家伙,如书桌、禅椅之类,余少年不曾一见,民间止(只)用银杏金漆方桌。自莫廷韩与顾宋两公子,用细木数件,亦从吴门购之。虽奴隶快甲之家,皆且细器,而徽之小木匠争列肆于郡治中。即嫁装(妆)杂器,俱属之矣。纨绔豪奢,又以椐木不足贵,凡床(橱)几桌,皆用花梨、瘿木、乌木、相思木与黄杨木,极其贵巧,动费万钱,亦俗之一靡也。”从这段文字看出,明代在江南地区,榉木曾经被用于制作家具,但明代后期,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广泛,许多产于东南亚、南亚的硬木泛海浮舟而来,人们把这些名贵硬木和国内所产的部分质地优良的木材统称为细木,人们认为榉木并不名贵,开始用细木打造家具。

苏州地区家具制作的历史悠久,工艺在明代时已经极为成熟。在海南黄花梨还没有进入苏州等地时,榉木已是当地生产上等家具的材料。过去太湖一带多有大树,上世纪初才被砍伐殆尽。江南之地用榉木制作家具,正是就地取材。所以,历史上该地区榉木家具的数量要远多于其他材质的家具,更莫谈存世量稀少的黄花梨等硬木家具了。王世襄先生调研家具时的发现可作为例证。“……虽因社会迭经变革,旧家故物,所剩无几,但走访洞庭东、西山各村镇,每处都能看到若干件明代风格的家具。仅东山街上一家茶馆,就有夹头榫平头案五件之……东、西山的家具几乎全部是榉木制的,从品种到形式,线脚到雕饰,乃至漆里、藤屉、铜饰件等附属用材和构件,与流传在北京地区的大量黄花梨家具无二致。”存世的榉木家具的品种较为齐全,无论桌、案、几、凳,还是椅、柜、橱、床,无所不包。

(图为榉木六柱架子床)如这件榉木架子床就是一件江南民间家具,床以榉木制成,床面之上安有六根立柱,前面四根,后面两根,立柱顶端安有横楣板,上安双环卡子花,中以矮佬界分,形成六柱式架子床。正面立柱与横楣板之间安有卷波纹花牙,立柱下方安有围栏板,前方围子一分为二,中间留门,床侧、后面围子以短料攒接成椭圆状,如同竹材弯曲而成,其上部为双笔管式,下部为做成斜面的冰裂纹式,正面围子稍异,中间多加一横枨,有一卷书状卡子花,床面光素平直,其下有束腰,四条腿足略呈鼓腿彭牙之状,形成内翻蹄足。这件榉木床整体造型具有江南家具风格,床的围栏采材于江南竹围栏的形制,床的横楣板及床围板修饰较为丰富,方圆结合,曲直各异,床面之下则为简洁的明式鼓腿彭牙的风格,可谓上奢下简,饶有趣味。

(图为榉木圆角柜)

另一件为榉木圆角柜,柜的顶面略向外喷出,柜门为对开两门,两门之间有闩杆,柜内有抽屉两具,圆角柜对开两门的榉木纹理优美,色泽鲜艳。柜门之下有柜膛,四条腿足为方材,顺势而下,至足端微向外展,形成一个略微向外的侧脚,四条腿与柜膛之间安有素牙板,整个柜子造型简练,端庄雅洁,有一种素面朝天的自然美感。

入清以后,榉木家具仍是江南民间常见的家具。晚清描写上海市井生活的小说《海上尘天影》里,描写沪上民居内部家具陈设里,提到了榉木家具。“房内一张宁波新式黄杨嵌花椐木床,两旁六张单靠椅子,几张小方茶几。西南角里,一张半旧的小榻床,南面靠窗。一张桌子,两只藤椅,排在两旁。东壁一张藤床,一顶宁波衣橱,上边叠着两只大皮箱,一只小皮箱。”但是随着上海的开埠日久,西方的起居生活方式影响日渐加深,精雕细刻的红木家具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西方的现代化的照明设备,也照进了千家万户,此时的椐木家具远不如红木家具那样受人推崇了。晚清专门描写上海社会风情的言情小说《九尾狐》里,谈到上海十里洋场风月场所的家具陈设,就有榉木家具:“为因数十年前,各样器用非但没有,而且有了也不用。即如红木房间,现在家家铺设,毫不希罕。若从前则名贵异常,用的全是椐木,设或有几件红木,要算奢华到极点了。还有一说,譬如点一盏灯,起先有了洋油灯,已觉明亮;后来出了保险灯,还不算数;又出了汽油灯、纱罩自来火灯,还不算数,索性点了电气灯。所以从前凭你怎样的华丽,怎样的考究,与现今比将起来,自然看得平常了。”

上海是中国近代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由于西人大量涌入,也带来了西方的生活方式和家居用品,中国传统的起居生活开始步入所谓的“近代化”,在上海,红木家具逐渐取代了榉木家具,成为沪上富户人家的重要点缀。《九尾狐》里,谈到上海十里洋场风月场所的家具陈设,提到了榉木家具,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椐木家具在江南,曾是常见的家具,家中有几件红木家具,就算是奢华到了极点,而上海开埠以后,随着华洋杂处,西方起居生活影响到了内地,榉木家具不再受到时人的推崇。

二,榉木的药用价值

1,古代医籍里对榉树用药的记载:

榉树在中国古代除了提供家具制作的良材外,其本身也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榉树皮和榉树叶在古代的医药书籍里是祛疾除疴的良药。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十五下谈及榉:“榉,《别录》下品:榉柳(《衍义》)、鬼柳。时珍曰∶其树高举,其木如柳,故名。山人讹为鬼柳。郭璞注《尔雅》作柜柳,云似柳,皮可煮饮也。弘景曰:榉树山中处处有之,皮似檀槐,叶如栎槲,人多识之。生溪涧水侧,叶似樗而狭长,树大者连抱高数仞,皮极粗厚,殊不似檀。宗奭曰:榉树今人呼为榉柳,其叶谓柳非柳,谓槐非槐,最大者木高五六丈,合二三人抱,湖南北甚多,然亦不材也,不堪为器,嫩皮取以缘栲栳及箕唇。时玲曰:榉材红紫作箱案之类甚佳。郑樵《通志》云∶榉乃榆类而杖烈,其实亦如榆钱之状。乡人采其叶为甜茶。”“皮曰:凡使勿三、四年者无力,用二十年以来生者良。剥下去粗皮,细锉蒸之,从已至未,出焙干用。气味:苦,大寒,无毒。主治:时行头痛,热结在肠胃(《别录》)。夏日煎饮,去热(弘景)。俗用煮汁服,疗水气,断痢(苏恭)。安胎,止妊娠腹痛,山榉皮性平,治热毒风邪肿毒。”

(图为榉树皮)

榉树皮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治疗妊娠下痢,因孕后摄生不慎,或外受暑湿热毒之邪,以致传导失职,出现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的症状。《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妇人方上”:“下痢第九方八首”:灸法一:首治妊娠下痢方:酸石榴皮、黄芩、人参各三两、榉皮四两,粳米三合。右五味口父咀(意为“咀嚼”的意思)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榉树皮与其他药物合用,内服,治疗痢疾等胃肠道疾病。《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膀胱腑:治上焦冷下痢腹内不安食好注下……黄连丸方:“黄连、乌梅肉各八两、桂心二两、乾姜、附子、阿胶各四两、榉皮、芎䓖黄檗各三两。右九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饮下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榉皮作为主药,治疗蛊毒伤胃导致的吐血病症:《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四“解毒并杂治:“治蛊吐下血方:榉皮广五寸,长一尺,芦荻根五寸,如足大指小品方用蔷薇根。右二味(口父)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极下蛊。”

《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和解·木部”:“榉木皮时行头痛,热结在肠胃。”

榉树皮治病眼科疾病,眼底出血导致的古人所称“飞血赤脉”症状:《普济方》卷七十七:“眼目门·目涩痛附论”:“榉皮洗眼方,出圣济总录,治飞血赤脉。榉皮去粗皮二两、古文钱七文、右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热洗、冷则再暖。

榉树皮煎服,可以祛除暑热。《普济方》卷一百十七:“寒暑湿门·中寒附论”:去热:以榉树皮削取里皮,去上甲煎,夏日作饮服之。”

榉树白皮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治疗霍乱引起的大便狂泄不止,《普济方》卷二百一:“霍乱门·总论”:黄檗皮汤(出圣济总录),治霍乱,下焦大便洞泄,小便自利。“黄檗去粗皮一两半,黄连去须二两半人参一两半艾叶炒一两赤茯苓去黑皮二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二两、地榆、阿胶炙令燥一两半、榉木白皮锉碎焙乾一两,右捣筛,每服三钱,以水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日三服。”

榉树皮和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治疗腹泄引起的脱水,烦渴不止症状。《普济方》卷二百十三“泄痢门”:“肠滑下肠垢附论:黄芩汤,治泄痢脏腑虚燥,烦渴不止。黄芩三分、石膏、甘草、枳壳、黄檗、女萎、栝蒌根各半两、榉皮三分、白茯苓半两、淡竹叶三分、右捣筛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未止再服。”

榉树皮为主药治疗感染毒邪导致的手足肿疼和外生殖器感染毒邪引起的疮肿烂溃疡等“疮”症。《普济方》卷二百五十一“诸毒门”:“解诸毒附论,治毒气攻手足肿疼。以及下部毒攻生疮者。出肘后方。用榉树皮和槲皮合煮汁,如饴糖,以桦皮浓煎汁,绞饮服之。”

榉树皮还可以治疗食用鳗鱼导致的食物中毒症状。《普济方》卷二百五十二“诸毒门”:“解金银铜铁石毒附论,又方,解鳗毒。榉树皮、或栊木子,或答菜、或冬青叶,皆酒浸服。”

榉树皮作为主药,内服,可以治疗因感染寄生虫伤及脏腑所致的便血。《普济方》卷二百五十三“诸毒门”:“蛊毒下血附论,治蛊吐下血方。榉皮广五寸长一尺,芦荻根五寸如足指大,一方用蔷薇根,右口□父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即下蛊。一方以水酒共煎服亦得。”

榉树皮单味药外用,可以治疗肿物溃烂、化脓感染等外科症状。《普济方》卷二百七十五:“诸疮肿门”:“诸疮水毒焮肿附论,治肿烂恶疮出本草。以榉树皮研捣,窨(同熏)。”

榉树皮外用淋洗,可以治疗因接触漆树、漆液、漆器,或嗅及漆气而引起的皮肤病,古人称之为“漆疮”。《普济方》卷二百七十七“诸疮肿门”:“漆疮附论,疗卒得漆疮方,又方出圣惠方。以榉树枝叶二斤,细锉,以水一斗,煮取六升,淋洗疮上,兼以叶捣绞取汁,涂之。”

榉树叶作为主药,与其他药物配伍,内服,治疗妇女非经期大量出血,淋漓不止的“崩中漏下”之症。《普济方》卷三百三十“妇人诸疾门”:“崩中漏下,榉树叶散,治妇人崩中下五色,或赤白不止。榉树叶三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麦门冬二两半去心焙,乾姜一两炮制锉,右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榉树皮还可以主治头痛,热结在肠胃等症。《千金翼方》卷第三:“本草中”:“榉树皮,大寒,主时行头痛,热结在肠胃。”

《太平圣惠方》卷第五十六:“治蛊毒方”:“又方,榉皮广五寸长一尺、蔷薇根五寸如大指大,右件药细锉以水一中盏,清酒二盏,煮至二盏,去滓分温二服,当利下蛊物。”

(上图为榉树叶)

榉叶作为主药,治疗妇科阴道漏下之血中,赤白色相杂,淋漓不断。《太平圣惠方》卷第七十三:“治妇人崩中下五色或赤白不止,榉叶散方。榉树叶三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乾姜一两炮裂锉、麦门冬二两半去心焙,右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榉树皮作为主药,配合其他药物,内服,治疗小儿痢疾造成的水分大量流失之后引起的口渴症状。《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三:“治小儿痢渴不止,榉皮散方。榉树皮一两,栝蒌根三分、白茯苓三分、人参半两去芦头,右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粟米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榉皮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内服,用于因孕后摄生不慎,或外受暑湿热毒之邪,以致传导失职,出现里急后重、腹痛、下痢赤白甚至日夜无度等“妊娠下痢”症。唐王焘先生《外台秘要方》卷三十三:“古今录验疗妊娠下痢方。酸石榴皮、黄芩、人参各三两、榉皮四两、粳米三合。右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榉皮与其他药物配伍,内服,治疗小儿外感寒邪导致肠道受损导致的“客冷白痢”症。唐王焘先生《外台秘要方》第三十六卷:“又疗小儿客冷白痢方。人参六分、厚朴炙、甘草炙各四分、茯苓、桔梗各五分、榉皮八分炙。右六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其大小可一合为度,以差止,忌如常法。”

在另一部大型的医书《医方类聚》里也收录了大量榉木治病的方药,《医方类聚》是朝鲜的医学巨著,编撰于朝鲜世宗李祹二十五年,历时三年完成,朝鲜成宗八年(年)全书宣告校毕,方初次刊印。其虽为朝鲜所编,但是其汇辑了部中国唐、宋、元、明初的著名医书及一部高丽医书,也算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经典,《医方类聚》所收医方宏富,共计余首,为中国明朝以方医方的集大成著作,且包括大量古代佚书,辑入内容原文未加改动,为后世辑佚提供了丰富史料。《医方类聚》里收录的榉木用药多采自明代以前的医书,所以其记载榉木药用功能与中国古代医书有不少重复之处。

榉皮为主药治疗外生殖器受到病毒感染而出现的“生疮”症状。《医方类聚》卷之五十七“伤寒门三十一”:“毒病下部生疮者,……又方:榉皮、檞皮,合煮汁如饴糖,以导之。”

榉皮可以治疗眼底出血。《医方类聚》卷之六十九“眼门六”:“治飞血赤脉,榉皮洗眼方:榉皮去粗皮,切,二两、古钱七文,右二味,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热洗,冷则再暖。”

榉皮与其他药合用,治疗上焦受冷导致的腹泻不止的痢疾症状。《医方类聚》卷之一百二“脾胃门四”:“黄连丸:治上焦冷,下痢,腹内不安,食好注下方。黄连、乌梅肉八两、桂心二两、乾姜、附子、阿胶各四两、榉皮、芎䓖、黄柏各三两。右九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下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榉木白皮与其他药物配伍,治疗下焦虚寒导致的腹泻不止。《医方类聚》卷之一百八“霍乱门二”:“治霍乱下焦虚寒,大便洞泄,小便自利,黄柏皮汤方:黄柏去粗皮,一两半、黄连去须,二两半、人参一两半、赤茯苓去黑皮,二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二两,艾叶炒,一两,地榆去苗,锉,一两半,榉木白皮锉碎,焙乾,二两,阿胶炙令燥,一两半。右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温服,日三。”

《医方类聚》卷之一百四十“诸痢门五”:“治泄痢,藏府虚燥,烦渴不止,黄芩汤方:黄芩三分,去黑心,秤、石膏碎、甘草炙,锉、枳壳去穰,麸炒,黄柏去粗皮,锉,女萎、栝楼根锉、白茯苓去黑皮。各半两,榉皮去粗皮,锉,淡竹叶各三分,切。右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未止再服,小儿量大小服之。”

《医方类聚》卷之一百六十五“蛊毒门”:“治蛊吐下血方:榉皮广五寸,长一尺,芦荻根五寸,如足大指,小品方用蔷薇根。右二味口□父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极下蛊。”

榉皮用于治疗眼底出血。宋代医书《圣济总录》记载:“榉皮洗眼方”治(目)飞血赤脉:榉皮(去粗皮,切)二两,古钱七文。上二味,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热洗,冷则再暖。

2,现代中药典籍中对榉树用药的总结:

在现代中药学的典籍中,对榉树皮和榉树叶的药用价值进行了归纳总结:

(一)榉树叶:

“榉树叶:性味归经:苦,寒,无毒,入心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治肿烂恶疮,火丹。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

(二)榉树皮:

“榉树皮:炮制方法:《雷公炮炙论》:“凡使(榉树皮),斧剥下,去上粗皮,细锉,蒸,从已至未出,焙干用。”

“性味归经:苦、大寒,无毒,入肺、大肠二经。

功效主治:

1,泄热辟疫,本品主治,《名医别录》曰:“主时行头痛。”时行头痛,乃温热、温毒所致,头痛,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头痛如劈,苔黄脉数,一传十、十传百,老幼皆然,榉树皮苦寒泄温热、辟疫毒,故主治之。

2,清肠止痢:热毒下痢,大便脓血,里急后重,或兼高热,用本品有清利湿热,厚肠止痢之功。

3,利水消肿:水肿一症,有阴阳之分,《丹溪心法·水肿》:“阳病水兼阳证者,脉必沉数;阴病水兼阴证者,脉必沉迟……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本品味苦大寒,故主阳水。

4,泄热安胎:胎动不安,属于热者,烦渴,口干苦,腹胀痛,苔黄脉数,用榉树皮,有清热安胎之功,常与苎麻根同用。”

榉树药用价值总结:

在中国家具史上,榉树是传统家具的重要用材之一,在长江下游地区较为流行。榉树不仅作为人们起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也有很重要的药用价值。下面笔者把榉树药用价值列表如下,可以直观的看出榉树的疗效。

引书

时代

方药名称

主治疾病

服用方法

备急千金要方

妊娠下痢方,榉皮与其他药配伍

妇科下痢

内服

备急千金要方

黄连丸方:榉皮与其他药配伍使用

治上焦冷下痢腹内不安食

内服

备急千金要方

治蛊吐下血方,榉皮与芦荻根配伍

因寄生虫如血吸虫在体内引起的肿胀引起的吐血

内服,下虫

本草纲目

榉树皮

肠胃热结引起的头痛

内服

普济方

榉皮洗眼方

治飞血赤脉

外用热洗

普济方

榉树皮

夏日去热

内服

普济方

黄檗皮汤,榉木白皮与其他药物配伍

治疗霍乱造成的大便洞泄,小便次数增多

内服

普济方

黄芩汤,榉皮与其他药物配伍

泄痢造成的脱水,引起的烦渴症状

内服

普济方

用榉树皮与其他药物共煎汤

毒气攻手足肿疼,下部毒攻生疮

内服

普济方

榉树皮

吃鳗鱼不当引起的食物中毒

泡酒内服

普济方

榉树皮研捣

身体长恶疮,肿烂症状

外用

普济方

漆疮方,以榉树枝叶为药

治疗漆疮,漆疮是一种因接触漆器、漆液引起的过敏感染的皮肤病。

外用

普济方

榉树叶散

治疗阴道在非经期时大量出血,白带和出血淋漓不断

内服

太平圣惠方

榉皮散方

儿科痢疾造成的失水过多引起的口渴症状

内服

外台秘要

妊娠下痢方:榉皮与其他药配伍

孕后摄生不慎,或外受暑湿热毒之邪,以致传导失职,出现里急后重、腹痛、下痢赤白,甚至日夜无度等症

内服

外台秘要方

榉皮与其他药配伍

小儿饮食不节造成的痢疾。

内服

医方类聚

朝鲜世宗时期(明正统至景泰时期)

榉皮

治飞血赤脉,赤脉散于白睛之上是也,由肝脏气虚,为风热所乘,致血飘溢。类似于今天的眼底出血。

外用热洗

医方类聚

朝鲜世宗时期(明正统至景泰时期)

榉皮与其他药物配伍

毒病下部生疮:类似于今天的病毒细菌感染导致的外生殖器生疮

内服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榉树不仅是制作家具的原材料,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榉树皮和榉树叶作为中药,或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配伍,拔除沉疴,祛疾除病,榉树叶具有清热解毒的疗效,治肿烂恶疮,妇人阴道非经期大量出血不止,以及长期接触漆器及漆水所致的过敏化脓及生疮。榉树皮具有清肠止痢、泄温热、辟疫毒、利水消肿、清热安胎之功,也用于治疗眼底出血以及治疗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外生殖器生疮等病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xiangchonga.com/jcyf/53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