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医院好不好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717/4658077.html题记-村庄还是那个村庄,河还是那条河,沟还是那条沟,天还是那片天,云还是那片云,只是现在被钢筋水泥和现代文明冲击了一下,没有了清晨的喧闹,没有了早起的渔人,没有了清晨清脆的上课铃声,没有了抗美援朝的老 ,那片树林的平房里没有了朗朗的读书声,河里没有了游泳摸鱼嘻嘻的孩童,田地间没有了热闹劳作的画面,没有了升起的袅袅炊烟,漆黑的夜里没有了孩童玩耍的笑声,路上没有了长长的牛尿和摊摊的牛屎,没有了被人偷菜拿着菜板剁刀骂街的声音,家里的白瓷罐子里没有了腊月熬的米糖和扯的麻糖,田野里没有了孩童走路背米带菜的身影,沟边的莲蓬长到自动掉落在泥土里没有人抢着去摘了,青蛙龙虾都安逸的没有人去捉了,没有了逢年过节坐在单车后面坐在板车上面赶街的喜悦,也没有了偷鸡蛋被父母追着打的心酸了………“咯…咯咯…咯咯咯”,公鸡每天都会准时的开始打鸣,打破夜的宁静,不用多久,从村头到村尾,此起彼伏的混成一片。渐渐的,早起的人开始了一天的生计,有出门做事的,有赶着上街卖东西去抢位置的,屋门口的泥巴路上,或远或近的传来走路咳嗽吐痰的声音,自行车嘎查嘎查的声音,马蹄夹杂着“驾…驴驴”的声音,挑着担子前行“嘎吱…嘎吱”的声音,竹篙用力往前撑船在水面快速滑过如泉水叮当响的声音,鸟儿也在树梢上被惊醒叽叽喳喳的开始歌唱。南北河里,清晨的鱼儿开始浮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吃着无根的浮藻,一张张鱼嘴在水面上逐来逐去。几只翠鸟时而在水面超低空的掠过,带起水面一阵一阵的荡漾,抓起一条小鱼,时而站在树枝上,圆溜溜的眼睛在水面上来回的注视着。微微雾气的河面传来阵阵划桨的声音,是准备收取迷魂阵的人准备捞网倒鱼了,听着鱼儿挣扎的声响可以知道鱼的大小,解开绑在竹棍子的绳结,倒在带点水的船舱里,品种多点很,有鳝鱼、泥鳅、刺泥鳅、螃皮、刁音子、黑鱼、鲫鱼、黄骨、土憨包、还有青蛙、夜明虾、螃蟹,运气好的,还会捞到草鱼和纪鱼,重新在竹杆上绑好绳结,朝下一个迷魂阵驶去,沿途带起长长的水波,几只翠鸟在后面不紧不慢的跟着,只为捡食一些昨夜被水淹死或肚子发泡变质被丢弃在水面的小鱼伢子,渐渐远去的船和几声醒皮脸的声音(天气冷,甩鼻涕)和灯光慢慢的消失在远处的夜幕中,再被淡淡的雾聚拢彻底的消失不见,只听见几声翠鸟的鸣叫。同时,在村子的开新(比较远的地方),星星点点手电筒的灯光在田地旁的沟渠里忽明忽暗,那是捕鱼人在收集昨夜放到沟里的鳝鱼蠔子,沟边带锯齿的糕巴(茭瓜)叶子,刷在脸上生疼生疼的,记准位置,拔开盖住保护的水草,提起轻轻的摇晃几下,就知道收获怎么样,一般是鳝鱼、泥鳅,有时候也有螃蟹、龙虾,有时候也会有蛇。将鱼虾倒进桶里,背着一个一个蠔子,走向田野更远更深处,去收获更多的鱼虾。当河对岸的天空出现一抹鱼肚白的时候,村东头窑洞里烧了几天几夜的砖火还在黎明的天色中忽闪忽闪着,家家户户的窗户上也开始出现忽闪忽闪昏晕的 灯光,伢儿们准备起床上学了,天气还冷,大人们把伢儿的衣服捂在被窝里,在被窝里把衣服穿好, 灯火在窗户漏进来的风中左右上下摇摆不定,用剪刀剪掉一截已经烧焦烧糊的灯芯,赶紧把防风玻璃罩上,再把灯芯捻子往上拧一点,房间顿时明亮了很多,昨天晚上做饭铝锅里灌的热水还有一点点热,洗一把脸,穿着毛线褂子,裹着滚裳子(棉衣),脸上手上抹一点倒褂子油(同音一种廉价的护肤品),在清晨有点冷的风中,伢儿们三三两两的走到二队河对岸的学校。大人们也起床了,抓紧时间下地劳作,然后要赶到09:00左右回来做好早饭,吃完饭又会到地里做事,在尚有余温的灶膛铁锅里放点热水,把饭菜盖在锅里,再把火钵子用谷壳子窝好(一种冷天手提式取暖工具)放在灶门口。上完两节课,温暖的阳光已经铺洒在了生机勃勃的大地,晶莹的露珠垂挂在各种植物的叶尖,欲坠还连,反射出一阵一阵耀眼的光芒。阳光透过学校旁边的树林,斑驳的光线照在教室的墙壁上,伴着风,白色的壁上出现波光游离的斑斑点点的各种各样的或大或小的光圈,整个大地一片金黄。09:00左右,当放在三年级教室门口的铃声“铛…铛铛…铛铛铛”响起后,伢儿们放学回家吃饭了,争先恐后的往家里猛跑,跑过几座桥就到家了,路上有做事回家做饭的,有赶完街回来的,有赶着吃饱了的牛回家吃饭的,有吃完饭出去做事的,时不时的有人说:你这牛几日没有放饱两边都还是个凹的…你这牛是不是吃达哪个的田,都吃的鼓起来,崴都崴不动达……恁那的鱼这么快就卖完了,卖达好多钱……莫日(明天)我要去嘎嘎滴(岳父母家)的喝酒,帮我喂一哈鸡子,大门的钥匙在门弯地……。有的牛边走边窝尿,那个尿好多,可以拉好长的路;有的牛把粑粑窝在路上,每当有人踩到上面,整个队里都能听到笑声,被笑的人,搞燥了,用两只手抓2把牛屎,追着笑的最丑的赶,抹到他的脸上,听着别人的哭声,然后得意洋洋的回家。在门口旁边的砖头底下摸到钥匙开门,吃完饭,提着火钵子,口袋里抓了几把黄豆子、芋包(玉米),去学校课间休息时在火体子里面烤着吃。田野上,到处都是忙忙碌碌劳作的人们,南北河和贯穿整个村庄的小沟小河里,船来船往,有出门的,有回家的,有捕鱼的,有绞猪草的。从远处看,一根根黄色的撑船篙子东的西的矗立在这头和那头,下面是每家每户的船,把在谷雨前后培育的秧苗运到自家的水田里,准备开始插秧了。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秧田里到处都是躬着腰劳作的人,边插边聊着家常,东家长,西家短:“你们屋滴今年的麦子油菜籽打了好多斤,种了好多水田,好多芝麻、团麻、棉花……你们屋滴搞滴好好,就这两年就起了这么大一个厨屋,猪屋都比我们的厨屋大,我们的厨屋到处漏雨,都快塌达,今年好滴搞,争取明年把厨屋搞一哈,到时候跟我们帮哈忙……你们听说了没有,张跁(年级大的人)的二月子(女儿)嫁的那屋滴,咯男将(男人)天天打牌,呼烟喝酒,不做事,还老打姑娘,切日(前几天)回来了,脸上被打的青班紫娄,哎,作耶啊,她爸爸走的早,被欺负了娘屋滴都没人,以后我屋滴的月子嫁人,肯地不得找咯样的男将……你们说学滴的咯个砍脑壳的*憨包老师,作业没有搞好,拉丁弓把我的伢儿脑壳上打滴大包小包,有滴还灌脓了,个做霞壳子滴(骂人的话)……三爹,说恁那的一个亲戚太粮管所的上班吧,今年交公粮的时候帮我打个招呼,猛妈的,去年那个验谷的矮子硬说我的谷没晒干,瘪壳多,给滴9角钱一斤,二队的那个比我的谷还湿,就晒了一天,风都没有风,一半的瘪壳,还卖达1块1,听别个说她姨妑的一个亲戚是所长,猛玛个批,直欺负我们列些老实人,今年帮我说一哈,我跟恁那(对长辈的尊称)提点卡肉,提点卡酒……”摘秧摘的吃亏了,很有默契的都停下来,田梗子边上放着早上做好带过来的饭,一个大碗扣一个小碗,用胡子(毛巾)一兜一计,都吃的冷饭,吃饭的时光总是美好的,一些白的、黑的野雀子在头顶上盘旋,闻到了饭菜的味道,有好一口酒的会带一个酒壶,时不时的呡几口,酒精上头后,他就是整片田野的焦点,吹牛批完全不用打草稿,惹的一阵一阵的笑声和被惊起的鸟叫声。沟边已经长出了翠绿的荷叶,还没有蒸发掉的水珠在荷叶上随着风滚来滚去,好看的很。荷叶上,荷叶下,青苔边,青草中到处卧着青蛙,一群一群的黑色小蝌蚪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玩耍着。吃完饭,摘一片干净的荷叶,对折圈起,就着沟里的水咕咚咕咚的喝水,清甜的很,扯一把坡子上的青草,把碗洗干净,剩饭剩菜都洗在了水里,惊的青蛙一蹦一跳的赶紧逃走了,沟里的野鱼争先恐后的抢食着食物,水面上荡起一圈又一圈的水波,此时已属于鱼儿们的盛宴了。此起彼伏的聊天声又在蓝天下,在田野里响起,又开始了劳作,争取天黑前多摘点卡秧苗。野雀子此时不再盘旋了,走在每一个吃饭的地方,长长的嘴巴在寻觅着掉落在泥土里的残羹剩饭,时不时的抬起头,东张西望,又时不时的展开翅膀噗哧噗哧的扇着。“铛…铛铛…铛铛铛”,上完一节课,到了课间休息的时候了,中午的时间很长,整个操场顿时热闹起来了,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各玩各的。守学校的喜爹是抗美援朝的老兵,没有儿子,是五保户,村里安排他守学校,发点补贴。他总喜欢和伢儿们玩,有时表演吹军号,有时教他们走军步,敬礼。他和老伴住在靠着老师办公室的隔壁一间房,平常也卖一点小零食。男生一般是玩打腿架,分成两派,单脚站立,右手将右腿盘起来,一声令下,双方混战成一团,用右膝盖狠狠的撞击对方的任何部位,直到忍不了疼痛或跑不动了把右腿放下才算输,有些人的跑动灵活,专门撞击大腿根处外侧的气包,相当疼,一般一撞对方就会输,也有的会忍住,退到他方的安全线那边休息一下,再冲过安全线猛冲猛打,说要报仇,也有搞滴打架的,不管输赢,都会站在国旗台上当着所有人的面打手板……杨树下,好多板撇撇的(用纸折的方块),“嘿,翻了,看看,有两扎,3个”……国旗台边上一块被磨的没有草皮的区域,是专门用来打弹珠的,有简单的玩法,直接撞击的;有挖气洞的,弹珠必须先进气洞,才能去撞击别人,会翻倍;有挖很多洞的,属于高级玩法了……女孩子有的在田边、沟边摘好看的各种颜色的花,涂在黑白课本的图案上,变的五彩斑斓,羡慕死了那些男孩子;有的在玩吃子(用破碎的碗底做成5个差不多一模一样的圆块状棋子),玩法好像是一步一难, 步是右手拿起一颗子,拋到空中,右手要迅速抓起地上的一颗,再手心朝上,接住正在下落的棋子,如此反复,直到把5颗子全部抓在手心,不能丢下去,才算完成 关。第二关,2颗2颗的抓, 的难度太大了,是将已抓到手心的子在去抓地下的棋子时全部往上甩, 全部接住不掉。男孩子一般玩不过女孩子,在抓取地子的时候,不能碰到其他子,否则也是输;还有的女孩子在沟里摘蛇妈妈(一种红红的圆圆的果实,大人们说是蛇吃的,有毒,不让吃),偷偷的放在同桌的书包里,去吓人。“铛…铛铛…铛铛铛”,要睡午觉了,有趴在桌子上的,划着38线,谁都不准过线,过线了,男生就打一下女生,女生就用手卡(恰)一下男生;有商量好一个睡桌上一个睡凳子的;有的同学课桌是从家里搬的一个小谷仓子,上面可以睡2个都不挤;也有睡不着的女生,拿着个辈子(一种密度很高的梳子),清理着头发上的色子(虱子,那时几乎每个人头上都有,可以看见在头上爬),拉下来一个,就用大拇指指甲盖把它压死,嘎嘣脆,色子就死在了一滩血水中,用纸包起来,等放学后给别人看。下午4点左右,劳作的人们开始回家做饭了。炊烟袅袅,一天的正餐开始了(每天只吃两顿),整个村子进入了最热闹的时间。放学的伢儿们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分成村东村西两个方向各自回家,有在路边做作业的,有在河边腐烂的树根周围找寻一种美味的叫做洋蘑菇的野生菌,有一路追逐打打闹闹回家的,也有边板撇撇边回家的。河里有满载扁担嘎子(一种水草,可做猪食)的船,有收渔网的船,也有做事归来的船,勤快的人往往会在外面割一些肥美的青草,带回家喂牛。家庭主妇在自家河边的码头淘米洗菜,看的见趴着移动的黑色土憨包在水底觅食,夜明虾在边上弹来弹去,不远处一群群的游刁子鱼游来游去。作业不是很多,回家的伢儿们把书包往家里一扔,大多会聚集在一队中间一块空旷的禾场上,重复着在学校玩的一些游戏,每几天,都会有打架打输了的哭着回去,也有弄的大人们吵架的打架的。“××,回来吃饭达……”每家每户都在喊着自家的伢儿回家吃饭,基本上很少在桌子上,端着个碗夹点菜,到处跑着吃,边吃边聊天。趁着天还没有黑,做完作业,洗完澡,油贵舍不得浪费,吹熄了 灯,差不多可以睡觉了。村头的茶馆里,几张桌子早就坐满了,看打牌的人围了一圈又一圈,烟斗子(烟屁股),瓜子花生落了一地,再被来来往往的脚踩在泥巴的地面,结实的很,时间久了,很难每次都扫的干净。打到八点多(电都是睡着后才来,天亮时又没有了),来电了,吹灭了蜡烛,继续激战,鸡叫一遍,伴着虫鸣蛙叫声,都回家睡觉,准备迎接新的一天。不忙的日子里,在阳光明媚的稻草垛边,在微波涟涟小河旁的柳荫下,常常会有一群家庭主妇聚集在一起,拉着家常,左手拿着鞋样底板,右手食指套着土黑色的顶箍,捻着一根银光闪闪的大头针,一针一针的白线上下翻飞,脚下的竹制筛子里面放着家里男人、儿子女儿、老人的不同尺码的鞋样和几卷球形的棉线和一把剪刀……在腊月春节前,勤劳的主妇都会把一家老小一年的鞋子纯手工纳完,都是白底黑面的,一般至少是一双千层底的布鞋和一双棉鞋,勤劳的会做多双轮流换着穿,手巧的还会绣点花样,走在村里美的很,赞的很……不忙的日子里,勤快的男人们白天都会撒把渔网在自家门口的河里,晚饭前收网。在晚上也会去有水的秧脚田里,举着 火把照着田里的鳝鱼,直接拿着火钳或者用手夹起来了,放进桶里。一般是用来改善伙食,鳝鱼最美味的做法就是盘鳝,不懂技巧的人还不会吃,把肠子都吃进嘴里。吃不完的鱼一般都会杀好抹盐放在连子上面晒干收起来慢慢吃。碰到队里有人结婚,那是仅次于春节的大喜日子,队上的人基本上都会去恭贺,也会收到东家的邀请前去帮忙。通常都会提前一些日子开始筹备,男人们负责收干柴火,在门口搭喜棚,请喇叭师傅,搞卫生,贴对联,杀猪,卖菜,网鱼。女人们负责装扮新房,剪各种漂亮窗花,杀鸡杀鱼,打豆腐,配合大师傅处理厨房事物。结婚一般是准备三天, 天是什么不记得了,第二天是过礼,第三天是正期(新娘子过来的那天),本家、旁家、来的早的亲戚和帮忙的人来人往,高朋满座,一派喜气祥和的气象。到了晚上,主家开始用打鱼的电机发电,维持各个位置的照明,因为功率不大,电压不稳,勉强能带动50W的黄灯泡,电视机是带不动的,开都开不了,只有等来大电(国家电)的时候才能看电视。厨房里面,女人们忙成一团,有炸酥鱼的,有炸花生的,有卤菜的,有红烧边子的(武昌鱼),有处理蒸鱼蒸肉蒸菜食材的;堂屋里,4张八人桌上已经是打上了,有打麻将的,有打扑克的,也有老人家打戳胡子的(长纸牌)。来大电后,小孩子就聚在房间里看电视,等到深夜,主家会安排吃面条宵夜,简简单单的食材,洒上大蒜叶子,好香。那时家里都穷,就连自行车都不是每家都能有的,走亲戚基本上都是走路,所以婚庆期间,不可能回去睡觉的,都会留在主家过夜。主家又不可能有那么多床铺,往往都会到左邻右舍借东西,在家里空余的地方打地铺,在地上铺上干燥的稻草,再铺上棉被,床单,盖被,没有那么多枕头,就会用布袋子装上谷壳子当枕头,像东北大坑一样,一二十人睡在一起,可以打扑克,可以打打闹闹,可以在被子里从这头拱到那头,最担心的就是有人放屁了,屁响被子就会被掀开,冷的 。最不道德的就是有的人把屁打着握到手里,再捂到别人的嘴巴鼻子。最烦躁的是鼾声和脚臭,最搞笑的就是早上起床,所有人的衣服混在一起,朦胧中经常穿错,还有的把毛裤当毛衣怎么都穿不进。最恐怖的是醒来竟然睡在了别的地方,原来是被散牌的人抱着丢到了别人的床上。过礼的那天,是很有讲究的。浩浩荡荡的板车队伍,有说有笑的前往新姑娘家里。在新娘家吃完早饭,在鞭炮声中,载着嫁妆的车队浩浩荡荡的回到主家,家里的婆姨,小姑子一帮女人开始把东西一件一件的摆在新房子里,喜被里面的小红包早就被男的在路上拿光了,有1分的,2分的,5分的。小孩子们在燃放后的鞭炮纸中寻找没有被爆过的鞭子,然后拿着一根香,一颗一颗的点着炸,玩的不亦乐乎。手脚利索的女人们很快的就将新房摆满了,红彤彤,喜气的很,等着明天新娘的到来。第三天,是正期,精挑细选的一班人马和喇叭师傅,响器班子在知宾先生的带领下,前往迎亲了。新娘的房门早就被拴住了,新娘的闺蜜和同龄的兄弟姐妹躲在房里,嘻嘻哈哈,等新郎的红包塞的差不多了的时候,喇叭师傅和响器师傅,在鞭炮声中迎着新郎新娘一起,吹吹打打的一路返回,新郎这边有专职的放鞭师傅,遇到新娘同村乡邻燃鞭时,主家的人会给一包大公鸡香烟作揖致谢,新郎新娘骑着马,喇叭师傅在前面使劲的吹,响器师傅在后面敲的欢,一路上敲锣打鼓,小孩子前前后后的跑来跑去。到了村头,就要下马步行,会给放鞭的乡邻回礼。堂屋里,早就布置好了拜堂的仪式,门外的鞭炮声不间断的响起,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飘的到处都是,时不时的会有人咳嗽几声。神台位燃着红红的喜烛,两侧坐着长辈,里里外外都围满了人,新郎新娘一一对着神台给长辈们磕头,长辈们也一一的给予新人的红包祝福。进洞房又花费了几个红包,新郎出房间招呼客人,新娘坐在新床上,新郎的晚辈子侄会端着甜甜的糖水给新娘子请茶,新娘子通常会回馈几个小红包,加起来差不多有大几毛钱了,一分钱一颗糖,5分钱一包瓜子,可以吃好几天了。完成礼仪后,在喇叭师傅的带领下,前往附近亲戚家迎接新娘送亲的人,又是一个肥差,端送出去的糖水又可以收到很多小红包,因为人数较多,运气好,可以收2块钱左右,那个是一笔大钱了,平常日子里,都吃不上肉的,肉是8-9毛一斤。在经常相互借盐吃饭的年代,都可以补贴家用了。又是一番吹吹打打,送亲的队伍全部在新房入座就餐,有专人传菜,席间又可以收一点小红包,所以,只要有办喜事, 兴的就是小孩子了,有平时吃不到的鱼肉,有平时没钱买的糖果,还有只有过年才能放的鞭炮,还可以收到几个小红包。第四天,吃完早饭,亲朋好友都准备启程回家了,耽误几天了,落下了一些农活,要抓紧时间赶上。送别时,主家都会赠送点礼品打发给亲戚,一般是一条毛巾,一点精果之类的糕点,在欢送的鞭炮中,整个婚礼落下帷幕。过几天回一次娘家以后,把结婚的好衣服洗好收好,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穿出来,换上日常有补丁的衣服,参与年复一年的田地劳作。(待续……没有很严谨的思路,有时间了就写一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会再整理一下,多上点图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