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一年的文化产业,
买买买的脚步
根本就停不下来。
我们都是云南文化产业大市场中的
时尚小哨兵,
每次叫醒我们起床出差的
不一定是报道选题,
而是对目的地
可以买到什么新鲜有趣文产商品的
一颗欢呼雀跃的心。
有着丰富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的云岭大地,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遍地开花。年,云南创造性地确立了“金木土石布”五位一体的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体系,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通过数代人的“守艺和创艺”,云南金、木、土、石、布“五韵盛景”形成了既有充分文脉传承,又影响辐射国内外的特色工艺品。按照材质划分,“金”包括斑铜、斑锡、乌铜走银、珐琅银器、银饰及民族刀具等金属类工艺品;“木”包括剑川木雕、红木木艺、根艺、竹编、藤编、草编等木竹藤草工艺品;“土”包括建水紫陶、华宁釉陶、易门陶、香格里拉尼西黑陶、傣族慢轮陶、滇中彩陶等陶瓷工艺品;“石”包括翡翠苴却砚特色石砚、麻栗坡祖母绿、马关石榴石、保山南红玛瑙、怒江碧玺、腾冲火山石工艺品、会泽迤砚、昭通紫砂石壶等石雕石刻工艺品;“布”包括彝族、苗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布依族、傣族、景颇族、纳西族、壮族、基诺族等多民族刺绣以及扎染、蜡染、织锦等布类工艺品。
(我们的足迹↑)
年,大观周刊的采访团队再次跑遍了云南的山川和乡野,因为刊物加上了“文创云南”的后缀,我们近水楼台,更加大力地拥抱(买买买)“金木土石布”。尤其是在经过了深度的采访和体验之后,那些正在迈上大市场的传统手工艺品,就稳准狠地带着它们身上所携带的时间温度和历史厚度跟我们的钱包交换,进入了我们的背包——我们总是可以找到一千个血拼的理由。
大观周刊采编部记者的私人扫货志
李熙临
黄龙玉镯
元
龙陵黄龙玉最初人称黄蜡石。它有着田黄般的颜色、翡翠的硬度,硬度好、透度高、色彩鲜艳丰富。它的的出现印证了玉出云南的一贯说法,更填补了国内珠宝玉石暖色系的空白。这只黄龙玉镯子周身的通透感让人爱不释手,一跺脚就买下了。
古月窑异形杯
元
在玉溪华宁,大理胡文森和胡文杰两兄弟创办的古月窑以华宁传统釉陶为主,在其基础上随性发挥,从色彩、器形、使用功能上有所创新。我购买的这个杯子便是在这种创新之上的独特气质吸引了当时在场的许多人,可惜这批杯子很少,胡氏兄弟说灵感可遇而不可求。
玫瑰原浆+玫瑰酱
98元
在弥渡采访的时候刚好碰上采摘玫瑰,几个装满玫瑰花的大簸箕并排摆在玫瑰园的小道上,色彩艳丽,花香浓郁。主人给我们泡了玫瑰茶,清新的玫瑰味令人一扫疲惫。他们家的大朵玫瑰通常被整朵包装拿来泡茶,其它的玫瑰则做玫瑰酱、玫瑰原浆、玫瑰醋、玫瑰酒等。
张琳
老白釉茶杯
70元
华宁釉陶工艺据传已有多年的历史。在当地,配釉的原料通常是泥浆土、草灰、铜矿等,至于配釉的比例,各家有各家的秘方。这个茶杯,传承的是华宁早年失传的“老白釉”,经反复研究试验,才终得所成。古老的手工技艺重新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手工民族风钱包
元左右
羊皮、棉麻、马毛、老绣片……这些是设计师高玉武擅长运用的创作素材。采编部的同仁几乎人手一个钱包,每个都为孤品。“以云南本土原生态文化为出发点,辐射世界各个民族服饰文化,让世界了解云南独特的民族风尚。”云南本土设计师用自己的设计语言向世界表述理念。
刘珈彤
“龙猫”银挂坠
元
购于玉溪通海县城老城区易生银饰店。店长丁勇的儿子丁剑韬是一位90后大学生,毕业后回乡,用传统绝活做起了年轻人喜欢的卡通造型。“为了生存,父亲的作品很多是传统的银饰。其实凭父亲的技艺,没有他做不了的,关键是他要把他的技艺展示出来,主动适应市场。让更多的价值得到体现。”
虫珀戒指
元
所谓虫珀就是琥珀内含昆虫的包裹体。腾冲的琥珀大部分来自缅甸,那里出产琥珀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但是由于琥珀矿的不可勘探性等原因,矿区出产时断时续。不过,腾冲的琥珀交易市场始终热闹着,有时间可以去当地的琥珀集市逛逛。这枚虫珀戒指购于腾冲,刚买时只有一个戒面,后来花了50元加工成了一枚戒指。
柴烧茶盏
10元
这个茶杯是在宁洱县城的地摊上买的,是当地居民使用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杯子。然而我却发现,这个小杯子身上有很多色变,看起来绮丽而神秘,能让人联想到火和土交融的过程。有人说,柴烧本身既是对最古老、最淳朴的烧陶方式的推崇与回归,其实,它早就融入了云南的乡间的日常生活。
龚静阳
朗族瓦房帽
元左右
年春季,在临沧云县拜访了瓦房帽制作非遗传承人杨光菊,她做的瓦房帽尤其出众,甚至有盖房的木匠前来观摩学习。瓦房帽帽穗处的小绣球里包着大蒜、苦荞子、绿豆、桃仁、花椒、辣蒜、阿威等材料,布朗人认为,瓦房帽能为小孩子添福辟邪。
白族扎染系列
元
大理的扎染颜色古朴,诸多衍生品实用性强。在巍山买了一条围巾,70元。小包包是在大理周末文博会上买的,用来装卫生巾,避免散放的不卫生和一大包携带的不方便,非常实用;扇子精致小巧,携带方便,价格都是20元。
杨秀杰
虎形土陶摆件
60元
购于腾冲马站碗窑村。马站乡碗窑村制陶历史悠久,至今有多年。鼎盛时期,马站乡碗窑村共有户人家制陶,而如今,只有孙成宗一家仍在坚守这门传统制陶技艺。虎形土陶是非遗传承人孙成宗随手捏制而成,虽不精致却尤以青釉点色出彩。可作摆件,当镇纸,别有一番趣味。
藏香
元
迪庆传统藏香以十多种名贵植物药为原料,一般经过采摘、研磨、配方、熬煮、晾晒等工序,历时19天完成。传统藏香的制作被认为是藏香师的一种修行。藏香有助眠、安神等功效。
锦窑茶杯
30元
购于华宁锦窑。这个小茶杯在制陶大师邓红锦的众多作品中不算耀眼,但它融合了华宁陶温润的性格和“文人陶”的风格。尤其是杯身上的简笔画,颇有意境。
手工皮包
元
云南著名皮雕艺术家刘智熙作品。全手工制作,造型时尚,配色出挑,细节处更体现了设计的别具匠心。另外,皮雕工艺是刘智熙的独门绝技。
王丹
祖传壮族刺绣背带
单品制作
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过去,文山丘北壮族刺绣背带仅仅是娘家人做给女儿的嫁妆,以期在女儿生育下一代时用得上。一针刺绣、一布抠花、一线狗牙,两、三个月的制作过程凝聚着母亲的汗水与爱意。
如今,这样的纯手工刺绣背带在丘北街上比比皆是,勤劳的壮族人用传承下来的手工艺技能换取更美满的生活。背带的售价在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价格的区别在于用料及刺绣的不同。
袋装“薏美人”
79元/盒
曲靖师宗是“云药之乡”,出产两个主要的中草药品种——薏苡仁和半夏。师宗的高良乡是个神奇的地方,这里种出的玉米不大好,但薏仁确是个顶个的好。当地企业用薏仁研制薏仁饮料、薏仁茶、薏仁酒、薏仁醋......还有企业用薏仁来制作面膜、洗面奶、洗发水等日用化妆品。这个袋装的“薏美人”有祛湿气的效果,口味也很好。
孟志刚
罗平土蜂蜜
元
罗平蜂蜜是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的特产。到罗平采访时,其油菜花蜂蜜特有的油菜花香气,味道甜润,吸引了我们。而在舌头上略带些辛甜有别样风味,不过菜花蜜很容易结晶,结晶后呈乳白色,晶体呈细粒或油脂状;据说其性温,有行血破气,消肿散结的功能,能和血补身。
九香虫酒
元
九香虫是一种会飞的青黑色昆虫,指甲般大小,状如水龟。在罗平有将其入药酒的工艺,其性味咸温,有理气止痛,温中壮阳的功效。适用于胸隔气滞,脘痛痞闷,脾肾亏损,腰膝酸楚等症。
刘馨蔚
皮影“杨贵妃”
元/套
腾冲皮影戏,这项“非遗”同时涵盖地方戏、相声、口技等传统表演艺术,集雕刻、窗花、门画等中国造型技艺于一体,作为收藏品来静静玩赏,抢眼之外,更显得余韵悠长。
刘永周被称为“腾冲皮影的最后一代传人”。去腾冲之前,我在今年夏季的南博会上邂逅皮影工作室的展位,买下了一对精致的纯手工皮影,这件是其中的“杨贵妃”。
手工刺绣挂件
35元
今年8月的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彝族、白族、景颇族、苗族等多位少数民族刺绣高手齐聚昆明。通过现场“命题刺绣”的角逐,20位选手脱颖而出,获得首届“云南民族民间刺绣高手”荣誉称号。参赛的选手还带来了自己制作的一些手工刺绣饰物,图为从其中一位绣娘手中购买的布艺挂件。
油纸伞
元
滇西一带素来流传着“芒市谷子遮放米,象达姑娘龙陵雨”的佳话。保山龙陵多雨,在以前,象达特产的人面油纸伞,与象达姑娘一样佳名远扬。今年龙陵黄龙玉雕刻大赛落下帷幕,接下来我们便转往象达坝子,去小镇上寻到这门流传至今的传统手艺。
吞口瓢画酱勺
75元
瓢画是在木瓢背面作画,通常画一头张着大口的怪兽,怒目圆睁,龇牙咧嘴,仿佛要把一切都吞下,故又称“吞口”。云南瓢画还曾入选90年代中小学美术教材。那个在乒乓球拍上用彩色水粉作画的步骤,就是出自民间艺术家陆光才的手笔。他的作品在原始、神秘中洋溢着奇幻和天真,极富趣味。我们在采访陆老的时候,顺带买走了他刚完成的木质酱勺和葫芦。
戴川
华宁玛瑙
元左右
华宁地处云南南北向小江断裂带,老辈人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山上捡到“打火石”,俗称“煤矸石”,可以用来点火,那时候并不知道这就是玛瑙。”如今华宁玛瑙以比较通透水润,色彩丰富,还有朱砂点等特征持续走热。
黄龙玉
元
黄龙玉最初人称黄蜡石。它有着田黄般的颜色、翡翠的硬度,硬度好、透度高、色彩鲜艳丰富。由于其产在龙陵,又以黄色为主色,故最终得名为黄龙玉。黄龙玉是4年在云南龙陵被发现的一种新玉种。年2月,黄龙玉即被国家正式收录进入《国家珠宝玉石名录》,成为与翡翠、和田玉同等位置的天然玉石。
水沫玉
元
水沫玉俗称“水沫子”,是翡翠的伴生矿物,与翡翠一样历史悠久。水沫玉有晶莹剔透的属性,原矿内多有微小气泡,看似泛起的水花,产地把水花称之为“沫子,故冠以此名。作为翡翠的伴生矿的水沫玉,在云南的中缅边境地区也有优质水沫玉出产。
段毅
绝版木刻
价格1元
所谓绝版木刻,是利用一块木版在一张纸上印出几种不同颜色的技法,每一次完成印刷必须在同一独板上重新雕刻新的画面。当作品完成后,木版作废,再不能利用它续印。这副表达丰收景象的画作购于普洱空山版画艺术中心,特别喜庆的场景让人觉得随时都充满希望。
陶器组合
元
这几件柴烧斑点丰富,充满窑火偶然性的器物,购于华宁碗窑村“龙窑民族陶艺坊”。这座村庄在明代曾是云南著名的陶器生产交易集散地。烧制陶器的龙窑,是五年前80多岁的老艺人王子炎凭着记忆绘出图纸修建的。龙窑有它的魅力,烧制出的陶器因为窑变而各个不同。
红陶茶具
50元
“泥条盘柱”加上麦秆灰烧制,这种制陶方法最早出现在半坡时代。做陶的小伙子叫刀正富,他说传统土陶上的花纹来自稻穗或者是鱼骨,象征着繁衍和多福。这个大茶具购于玉溪新平土锅寨,手摸上去有粗粝的质感,拿回家后做了花器。
竹编提箩
元
新平竹编艺人普学志编的竹编。精美的提箩只有拇指大小,虽是竹编,但手的触感如丝绒般光滑。
提升工作的幸福感,
有时候只需要买买买,
年就要到来,
对了,
到了新的一年还是想买,
我们就是这么有追求。
文案:大观周刊采编部
摄影:孟志刚
视频:赵家琦
排版:赵家琦
daguanzhoukan长按北京白癜风小孩白癜风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