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人们日常走过调味台时,都会被那些浓郁的香辛料进行一番嗅觉的洗礼,而在这些繁杂不同的气息中,一种带着辛辣而强烈香气的特殊气味在这些气息中脱颖而出,它便是花椒。
花椒(学名:ZanthoxylumbungeanumMaxim.)是芸香科、花椒属落叶小乔木;高可达7米的茎干上的刺常早落,枝有短刺,叶有小叶片,叶轴常有甚狭窄的叶翼;小叶片对生,无柄,卵形,椭圆形,稀披针形,位于叶轴顶部的较大,叶缘有细裂齿,齿缝有油点。其余无或散生肉眼可见的油点,中脉在叶面微凹陷,花序顶生或生于侧枝之顶,花序轴及花梗密被短柔毛或无毛;花被片黄绿色,形状及大小大致相同;雌花很少有发育雄蕊,有心皮,花柱斜向背弯。果紫红色,单个分果瓣散生微凸起的油点,顶端有甚短的芒尖或无;4-5月开花,8-9月或10月结果。
花椒的木材为典型的淡黄色,露于空气中颜色稍变深黄,心边材区别不明显,木质部结构密致,均匀,纵切面有绢质光泽,大材有美术工艺价值。花椒用作中药,有温中行气、逐寒、止痛、杀虫等功效。治胃腹冷痛、呕吐、泄泻、血吸虫、蛔虫等症。又作表皮麻醉剂。
中国分布由北起东北南部,南至五岭北坡,东南至江苏、浙江沿海地带,西南至西藏东南部;台湾、海南及广东不产。见于平原至海拔较高的山地,在青海,见于海拔米的坡地,也有栽种。耐旱,喜阳光,各地多栽种。
《本草纲目》总结了花椒“辛,温,有毒。入手、足太阴,右肾命门。具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止痒,解鱼腥毒。主治积食停饮、咳嗽气逆、风寒湿痹、龋齿牙痛,湿疹皮肤瘙痒等症。”等等药理特性,证明人们对于花椒的入药用途已经了解得相当充分。
花椒,芸香科花椒属下的一种落叶小乔木,原产于巴蜀,至今在四川秦陇的大山深处仍保存着野生的基因,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川湘地区对于花椒的应用是那样的得心应手了。花椒最初的记载可见于我国首部词源典籍《尔雅》,从此,这颗细小而气味厚重的植物便在我国的历史上见证着浮浮沉沉。人们对于它从陌生的敬畏到熟知了解,再不断推陈出新地开发出各种各样的用途,花椒就这样融入了我国劳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从花椒身上得到种种好处的同时,也为花椒留下了传世的颂歌。
那么,在我国古代,花椒有哪些用途?这些用途都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时至今日,花椒又被应用在人们衣食住行的哪些重要方面呢?
一、古代文献中反映出的花椒用途发展
历经漫长的陪伴,花椒早已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食材,而在我国上古社会,花椒对于人类的社会意义,远远不止是味蕾上的刺激,在那个人们的思想还被迷信的传说影响颇深的时代,花椒的神秘与神圣更为凸显。
现代研究已经证明,花椒的麻与香来自于它的花椒麻味素和柠檬烯以及各种芳香的醇和酯类,但在古代人们则认为这个枝条上带刺的“不太好惹”的果实是神灵在人间的使者,甚至有很多关于部落首领神农氏和大禹的故事,正是这些,令花椒登上了祭祀的神坛。
作为祭祀品的花椒,传递着人们最初的敬畏和祈愿,西周时期的歌谣记载于《诗经·周颂·载芟》,其中便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的语句证明此时以花椒祭祀已是常态;花椒到春秋前还做过情感信物,“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和“椒聊之实,蕃衍盈升。”等词无不表现着男女之间倘若彼此倾心,可以通过相互赠送一把花椒来体现。
开启花椒食用之旅可能不是屈原,但是能考证到的却是他。《离骚》中,花椒和辛夷、兰花等香料一起被缝制在锦缎制成的香囊中随身佩戴,成为楚人熏染身体,保持神智清明的物什,这一点在汉朝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也得到了验证。
而屈原不仅把花椒包在了丝绸中,还包在了端午的粽子里,花椒粽子是否美味无从得知,但花椒此时已经可食却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饮食大国有食也必然离不开有饮,花椒酒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缺,《九歌·东皇太一》中写“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便是佐证,而椒酒之风的盛行也启迪了医家们对花椒的研究。
花椒入药用,成为了这粒果实新的生命体验。成书于秦汉的中国第一部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中就指出花椒具有能够坚固牙齿防止脱发,益寿延年的作用、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著作《金匮要略》中也讨论了花椒能治寒痛和饮食不振。
《本草纲目》总结了花椒“辛,温,有毒。入手、足太阴,右肾命门。具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止痒,解鱼腥毒。主治积食停饮、咳嗽气逆、风寒湿痹、龋齿牙痛,湿疹皮肤瘙痒等症。”等等药理特性,证明人们对于花椒的入药用途已经了解得相当充分。
如果说楚人对花椒的食用只是浅尝辄止,那么从三国之后,川菜体系逐渐成型则为花椒的食品用途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花椒做调味用途,和茱萸、姜一起被称为“三香”,花椒带着它强烈的辛辣性格从西南蜀地征服了全国人民的厨房,在唐宋时期达到了最高峰。
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期间也携带了花椒作为礼品,这也是当时花椒的重要的外交用途——出口物资。从此,花椒便看到了世界上各个地区的风景,也作为中国名片向世界表达着友好,外国人为了纪念它的原产,将其命名为“SichuanPepper”。
二、花椒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情况
我国是花椒的故乡,在适宜的气候地理条件下,花椒在熟悉的孕育之地变得更好生长。北魏贾思勰在我国著名农业书籍《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很多食用花椒的方法以及种植花椒的技术,肥沃的土壤、充足的经验让我国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花椒主产区。丰厚的花椒产量在满足了食用、药用等传统花椒用途之外,也让人们对其萌生了更多的用途思考,于是,一场关于花椒衍生品的开发风暴就此袭来。
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大力发展,对于花椒的精深加工也不断丰富着,根据花椒的营养成分及性质,人们已经逐步开发出了较为丰富的花椒“周边”,这些衍生品大多涉及调味、食品保健与日用三大类。
1、调味品:调味是花椒最基本的用途,因此关于调味品的花样自然也不会少。为了更好地贮存住花椒易挥发的香气,人们研制出了更耐储存的保鲜花椒或是用密封瓶直接将花椒的有效成分进行压榨浓缩制成方便好存取的鲜花椒油;除了花椒单纯调味,为了厨房新手特制的复合花椒调味料也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其中的花椒搭配肉桂叶、丁香、姜蒜等调味料一同打磨成粉,分装在小袋子中,成为一道道菜肴的美味秘诀。
、食品及日用保健品:花椒在食品保健上的应用可以说兼顾了新奇与实用功效。在风味制品日渐流行的当下,以花椒果皮调和的酸奶、以花椒芽为主料调配的花椒茶以及各种花椒小食都占据了不小的食品市场份额,这些产品在满足了口味的前提下,还兼顾了花椒中所含有的众多功能性营养物质,在提高食品质量,增加食品营养密度的用途上意义重大。
花椒芳香精油是花椒保健品中的重点产品,它提取出花椒中丰富的化学活性成分,和其他植物的提取物共同配伍,可用作镇静安眠的香氛,而花椒的多种挥发油还具有行气血的功效,配伍活血通络物质,在对肌肤按摩时可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另外花椒中含有多种抗氧化成分如多糖类下的黄酮物质以及抑菌成分如生物碱类,从花椒果皮中提取出的花椒素可以制成花椒祛痘乳,可以抵抗紫外线作用下,皮下细胞的衰老氧化进程,抗炎杀菌,降低皮肤过敏反应和痘痘、油脂的产生与分泌;另外花椒洗脚液也是花椒果皮及花椒籽油中抑菌成分的应用。
而花椒作为一种香料,在香水行业的用途也十分广泛,花椒多种芳香烃的组合令它气味醇厚而复杂,具有耐人寻味的独特质感,因此花椒香水也是调香行业中的基础香型之一。
、装饰用品:花椒树树形张扬而利落,长势茂盛,杂而不乱,作为家居装饰用途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一粒小小的花椒用途如此广泛,可以说是平凡之物中别有乾坤的最佳代表了。
参考文献:
《花椒属植物开发利用及发展方向》——郭伟珍,赵京献.(01):7-74.
《花椒保健功能研究进展》——李兴桥,庞雯文.,44(1):-.
花椒一名,最早有文字记载是在《诗经》里。《诗经》是收载西周时期的民间诗歌,说明中国人民于二千多至三千年前已经利用花椒了。古代人认为花椒的香气可辟邪,有些朝代的宫廷,用花椒渗入涂料以糊墙壁,这种房子称为“椒房’,是给宫女住的。后来就以椒房比喻宫女后妃《曹操文集》“假为献策收伏后”篇及《红楼梦》第十六回中有“每月逢二、六日期,准椒房眷层入宫请候”之句足以佐证。花椒树,结果多,《诗经》有“椒蓼之实,繁衍盈升”之句。花椒又是一种芳香防腐剂,据发掘的汉墓中常有以花椒的果填垫内棺的,很可能是利用它的高效防虫防腐作用,同时,也带有“繁衍盈升”,多子多孙的封建迷信思想,在中国河北省满城县发掘的汉代中山王刘胜墓(公元前11年)的出土文物中有保存良好的花椒。[]
形态特征编辑
材用花椒的木材为典型的淡黄色,露于空气中颜色稍变深黄,心边材区别不明显,木质部结构密致,均匀,纵切面有绢质光泽,大材有美术工艺价值。[]
药用花椒用作中药,有温中行气、逐寒、止痛、杀虫等功效。治胃腹冷痛、呕吐、泄泻、血吸虫、蛔虫等症。又作表皮麻醉剂。[]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呕吐,噫呃,咳嗽气逆,风寒湿痹,泄泻,痢疾,疝痛,齿痛,蛔虫病,蛲虫病,阴痒,疮疥。[5]
1.
《本经》: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5]
.
.
《别录》:疗喉痹,吐逆,疝瘕,去老血,产后余疾腹痛,出汗,利五脏。除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游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疸,杀虫鱼毒。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5]
4.
5.
《药性论》:治恶风,遍身四肢顽痹,口齿浮肿摇动;主女人月闭不通,治产后恶血痢,多年痢,主生发,疗腹中冷痛。治头风下泪,腰脚不遂,虚损留结,破血,下诸石水,腹内冷而痛,除齿痛。[5]
6.
7.
《食疗本草》:灭瘢,下乳汁。[5]
8.
9.
《日华子本草》:破症结,开胃,治天行时气温疾,产后宿血,治心腹气,壮阳,疗阴汗,暖腰膝,缩小便。[5]
10.
11.
《纲目》: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5]
1.
化学成分花椒果皮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limonene)占总油量的5.10%,1,8-桉叶素(1,8-cineole)占1.79%,月桂烯(myrcene)占11.99%,还含a-和β-蒎烯(pinene),香桧烯(sabinene),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β-罗勒烯-X(β-oximene-X),对-聚伞花素(P-cymene),α-松油烯(α-terpinene),紫苏烯(perillene),芳樟醇(l8inalool),4-松油烯酸(ter-pinen-4-ol),爱草脑(estragole),α-松油醇(a-terpineol),反式丁香烯(trans-caryophllene),乙酸松油醉酯(terpinylacetate)、葎草烯(humulene),乙酸橙花醇酯(nerylacetate),β-荜澄茄烯(β-cadinene),乙酸牻牛儿醇酯(geranylacetate),橙花叔醇异构体(neroklidolisomer)等。果皮还含香草木宁碱(kokusaginine),茵芋碱(skimmianine),单叶芸香品碱(haplopine),′-羟基-N-异丁基(E,6E,8E,10E)-十二碳四烯酰胺(’-hydroxy-N-isobutyl-(E,6E,8E,10E)-dodecatatraenamide),青椒碱(schinifoline)就是N-甲基--庚基-4-喹啉酮(N-methyl--heptyl-4-guinoli-none),脱肠草素(herniarin),二十九烷(n-nonacosane)。
花椒果实的挥发油中含量最多的是4-松油烯醇,占1.46%,还有辣薄荷酮(piperitone)占10.64%,芳樟醇占9.10%,香桧烯占9.7%,柠檬烯占7.0%,邻-聚伞花素(o-cymene)占7.00%,月桂烯占.00%以及α-和β-蒎烯,α-松油醇等。
花椒籽的挥发油中,主成分是芳樟醇占18.5%,其次是月桂烯占10.%和叔丁基苯(tert-butylbenzene)占11.8%,还有香桧烯,a-蒎烯,柠檬烯,1,,-三甲基--氧杂双环(..)辛烷(1,,-trimethyl--oxabicyclo(..)octane),松油醇,辣薄荷酮、(E)--异丙基-6-氧代--庚烯醛((E)--isopropyl-6-oxo--heptenal),(E)-8-甲基-5-异丙基-6,8-壬二烯--酮((E)-8-methyl-5isopropyl-6,8-nonadiene--one),4-(,-二甲基-6-亚甲基环已基)--丁烯--酮[4-(,-dimethyl-6-methylenecyclohexyl)--buten--one),α-羟基-4,6-二甲氧基苯乙酮(α-hydroxy-4,6-dimethoxyacetophenone),1,1-二甲基-4,4-二烯丙基-5-氧代--环乙烯(1,1-dimethyl-4,4-diallyl-5-oxocyclohex--one),β-古芸烯(β-gurjunene),长叶烯(longifolene),α-金合欢烯(α-farnesene),γ-荜澄茄烯(γ-cadinene),丁香三环烯(clovene)。[5]
食物营养成分食物名称
花椒
含量参考
约每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16千卡
正宗山西大红袍,现採现卖,想吃鲜花椒联系我,电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