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穗(摄于广州)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其气味似黄荆,叶子如芥菜,故名“荆芥”;因其茎叶辛香似苏而又非苏,故名“假苏”。夏、秋花开、穗绿时采割,去杂质、切段、晒干入药。荆芥炒炭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称“荆芥炭”。夏秋季节花开到顶、穗绿时采摘花穗,称“荆芥穗”。
NO.1前人经验
1
《神农本草经》记载:“(假苏)味辛,温。主寒热,鼠瘘,瘰疬(luǒl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一名鼠蓂(míng),生川泽。”
2
清·徐大椿·《药性切用》记载:“(荆芥穗)辛苦性温,芳香气散,入肺肝气分,兼入血分。为风邪、血病之专药。治风生用,治血炒黑用。然惟风在皮里膜外者宜之。若风入骨肉,又须防风,不得混用。”
荆芥饮片(照片由桂同学提供)
NO.2功效主治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主要功效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收敛止血(炒炭)。
1
解表散风:本品味辛微温,入肺经,善于解表散风,且药性平和,风寒、风热表证皆可配伍应用,荆芥穗尤长于祛风。
2
透疹消疮:本品质轻透散,既可宣透表邪,又可疏散壅结,适于麻疹、风疹及初起之疮痈肿结。
3
收敛止血:本品炒炭则苦涩,善于止血,可用于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等病症。
荆芥炭、荆芥穗、荆芥段(摄于北中医)
用法:5~10g,煎服,不宜久煎。
现
代
研
究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荆芥含挥发油及黄酮类化合物,有解热、镇痛、镇静、抗菌、抗炎、止血等作用。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任艳玲.《神农本草经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1.
[清]徐大椿撰;伍悦点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药性切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
黄晓巍,刘玥欣,刘轶蔷,王紫薇,叶豆丹.荆芥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37(08):-.
音频:咕咕玛奇朵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欢迎大家长按中科白癜风医院寒假送健康怎么样可以治好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