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治疗

胃癌是全球性最为常见的人类癌症,在我国胃癌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3%-25%,居各类癌死亡的第一位。西起西北黄土高原,东至东北的辽东半岛,沿海南下经胶东半岛、江浙、上海直至福建,形成一个高发带,而两广、贵州发病率较低,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女之比约3-4:1。   胃癌多数发生于胃窦部,其次为贲门部、胃小弯,再次为胃底及胃体,有小部分胃癌累及全胃。其组织学分型分为普通型和特殊型两大类,普通型包括: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特殊型包括:腺鳞癌、鳞癌、类癌、未分化癌及胃溃疡癌变等。其扩散的方式有直接扩散、淋巴道或血行扩散。   胃癌早期约1/3患者无任何消化道症状,即使有也缺乏特征性表现,往往伴有早已存在的胃炎或胃溃病等背景性疾病,见有嗳腐嘈杂,胃脘不适,上腹隐痛或钝痛,食欲不振,消瘦乏力,大便潜血阳性或柏油便等。当胃癌病变发展,瘤体增大、出血时,则见进食后上腹疼痛加剧,食欲明显减退,贫血,消瘦,黑便,疲乏无力,进而出现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梗阻症状及恶液质,全身浮肿等,这都是晚期症状。早期胃癌无明显阳性体征,晚期可出现上腹部压痛,饱满或可扪及固定包块,或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肝大有结节,贫血貌,腹水及恶病质等。胃癌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条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饮食习惯和食物喜进烫食,进食快,三餐不定时,暴饮暴食,吸烟饮酒等可能引起胃粘膜损伤,吃饭时生气易引起植物神经平衡失调,食用腌熏煎炸食品及高盐高热量食物会增加致癌机会。近年来认为,由饮食摄入硝酸盐在胃内转化为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在胃粘膜损伤的内因基础上,长时间接触外因致癌物,导致发病,终致癌变。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牛乳及富含巯基的蒜、葱、淡茶等可减少胃癌的发病。2、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癌前病变是指胃粘膜的某些组织病理学变化,如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等容易发生癌变;癌前疾病指某些疾病发生胃癌机会较多,如胃腺瘤性息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3、其他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微量元素及恶性贫血等因素与胃癌发病有较密切的关系。   胃癌根治性手术仍是目前有可能将胃癌治愈的主要方法,诊断确定后,条件许可应力争尽早施行根治手术。化学治疗广泛用于术后辅助治疗和术后复发、转移及晚期不能手术的姑息治疗,也用于术前以提高切除率和用于术中以提高疗效。胃腺癌放射敏感性低,且胃粘膜和胃壁对放射线耐受性有一定限度,故胃癌放疗主要有术前放疗、术中放疗、姑息性放疗。还可以配合生物治疗。胃癌的预后决定于是否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治疗合理者,如根治术后的Ⅲ期胃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达48%-55%,明显高于既往单纯手术治疗的水平。手术者比未手术者预后好,发生在幽门者预后较贲门者好。中医古籍中虽无胃癌之名,但有关胃癌症候的描述尚有不少,可属“胃脘痛”、“反胃”、“心腹痞”、“心积”、“噎膈”等范畴。早在《灵枢》中就提到:“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金匮要略》曾述:“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入而反出,故曰反胃”。中医学认为,胃癌发病因素有饮食失节、肝气不舒、脾胃损伤、气结痰凝等,久则气血两亏,脾肾虚损。明代张景岳认为该病病因病机为“阳虚不能化”与“气结不能行”。《奇效良方》谓:“夫反胃者,本乎胃。多因胃气选遂,饮酒过伤,或积风寒,或因蓄怒抑郁,宿滞痼癖,积聚冷痰,动扰脾胃,胃弱不能消磨谷食,遂成此症。”《景岳全书发挥》指出:“膈者在胸膈胃口之间,或痰或瘀或食积阻滞不通,食物入胃不得下达而呕出,渐至食下即吐而反胃矣。”胃癌初起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劳倦内伤,致脾胃受损,肝气不舒,进而肝胃不和,脾胃气滞;继则脾胃运化失职,津液输布失常,痰湿内停,及肝郁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日渐所积;病情迁延,久则气阳耗损,气血瘀结,痰瘀症积益盛,气血亏虚,脾胃虚衰。归纳起来不外:气滞、血瘀、食积、热结、痰凝及脾胃虚损。[治疗](一)治疗原则早期胃癌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术后2年内仍有40%-60%患者可出现转移。因此术后辅助化疗被广泛应用。胃癌化疗可于术前、术中、术后进行。术前化疗适用于对估计不能根治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多采用短期单一大剂量用药;术中化疗适用于术中不能根治切除或估计切除不彻底时可采用一次大剂量用药,于局部动脉或静脉注入,也可予腹腔喷洒化疗药物,该类药物多为5-Fu、MMC、DDP等。术后化疗适用于分期较晚、病理类型恶性程度高、年轻有腹膜播散危险者及非根治术患者。化疗还用于术后复发转移及晚期不能切除患者。放疗因胃癌不敏感而对胃邻近器官如肝、胰、肾敏感且胃癌放疗副反应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多用于术前及术中放疗,不予根治剂量,适宜范围为35GY-40GY。治疗原则一般为①O期、I期,予根治性手术,一般不予化疗;②Ⅱ期-Ⅲ期,予根治性手术,术后辅助化疗,视情况也可作术前、术中化疗或放疗;③Ⅳ期予化疗,视情况作姑息性手术或放疗。各期可配合中药,中药既能减轻手术、放化疗副反应,又能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二)西医治疗方案及化疗副反应中医药防治I、常用化疗方案对胃癌有效的药物有MMC、5-Fu、FT-、UFT(优福定)、HCFU(卡莫氟)、5-DFUR(氟铁龙)、ADM、EPI、DDP、Me-CCNU及MTX等。近年来VP-16、紫杉醇、希罗达(卡培他滨)、奥沙利铂(乐沙定)治疗胃癌取得较好效果。全身化疗方案FAM方案5-Fumg/㎡,静脉滴注,第1、8、29、36天ADM30mg/㎡,静脉注射,第1、29天MMC10mg/㎡,静脉注射,第1天每8周重复。FP方案(1)5-Fumg/㎡,静脉滴注12小时,第1-5天DDP60mg/㎡,静滴,第1天每3周重复。EFP方案Vp-mg/㎡,静脉滴注,第1、3、5天5-Fumg/㎡,持续静脉滴注,第1-5天DDP20mg/㎡,静脉滴注,第1-5天4周为1周期,3周期为1疗程。FAMTX方案5-Fumg/㎡,静脉滴注,第1天ADM30mg/㎡,静脉注射,第14天MTXmg/㎡,静脉滴注,第1天每4周重复,注意用醛氢叶酸解救。ELF方案VP-mg/㎡,静脉滴注,第1-3天CFmg/㎡,静脉滴注,第1-3天5-Fumg/㎡,静脉滴注,第1-3天3-4周为一周期,适用于年龄超过65岁以上患者或者不适用ADM转移性胃癌患者。ECF方案E-ADM35mg/㎡,静脉注射,每周1次DDP40mg/㎡,静脉滴注,每周1次5-Fumg/㎡,静脉滴注,每周1次CFmg/㎡,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用8周,一旦有效,还可再加6周的治疗。UFTM方案UFTmg/次,口服,3次/日MMC10-20mg/次,静脉注射,1次/3周6周为1疗程。FP方案(2)5-Fumg/天,持续静脉滴注,第1-5天DDP5mg-10mg/天,静脉滴注,第1-5天每3周重复,适用于年龄大、体质弱的晚期胃癌患者。TF方案Taxolmg/㎡,静脉滴注,第1天5-Fu1.5g/㎡,静脉滴注,第2天3周为一周期TP方案Taxol85mg/㎡,静滴,第1天DDP75mg/㎡,静滴,第1天3周为1周期,连用5个周期TPF方案Taxolmg/㎡,静脉滴注,第1天DDP20mg/㎡,静脉滴注,第1-5天5-Fumg/㎡,持续静脉滴注,第1-5天4周为一周期   FOLFOX方案   5-Fumg/㎡,持续静脉滴注46小时,5-Fu达2.4g-3g/㎡   CFmg/㎡,静脉滴注2小时L-OHPmg/㎡静脉滴注2小时   每两周重复。   TP方案Taxol85mg/㎡,静脉滴注,第1天DDP75mg/㎡,静脉滴注,第1天   3周为1周期,连用5个周期。Ⅱ、化疗副反应防治由于胃癌化疗方案中多选用MMC、DDP、ADM,副反应以消化道反应、肾毒性及骨髓抑制为主。临床常表现为疲乏、纳呆食少、脘痞恶心呕吐、腹泻、舌淡薄,脉细等气血不足,脾肾亏虚、胃失和降之象。治法:健脾补肾、和胃调中。方药:生黄芪30g、鸡血藤15g、姜半夏9g、陈皮9g、黄连3g、木香3g、白术9g、焦六曲12g、鸡内金12g、山药20g、阿胶珠20g、枸杞子15g、生姜3片、大枣10g。   化疗方案中含ADM者,应加服生脉饮或静滴参麦注射液;含DDP者,应注意水化利尿,另外口服五苓散。含有草酸铂、紫杉醇等药物者易引起神经毒性,同时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水蛭、豨莶草、鸡血藤等。(三)中医治疗1.病机证治   一般认为,胃癌初起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劳倦内伤,致脾胃失损,肝气郁滞,致痰瘀互结,日久成积,久则损阳耗气。其病机不外气滞、血瘀、食积、热结、痰凝及脾胃虚损,治疗以理气健脾和胃、软坚散结抗癌为法。   基本方:   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姜半夏12g陈皮10g焦四仙各15g砂仁6g黄连2g藤梨根15g白花蛇舌草15g莪术10g壁虎5g枳壳10g   加减:口干甚者去陈皮、砂仁、茯苓加百合20g、花粉15g、石斛15g;口淡恶寒、面目浮肿者,去甘草加桂枝10g、干姜10g、泽泻20g;腹胀纳少者加大腹皮15g、炒莱菔子15g;恶心欲吐者加竹茹10g、旋覆花15g、生赭石10g;腹中挛急疼痛喜温按者去枳壳、砂仁、茯苓、莪术加白芍30g、当归10g;有肿块者加干蟾皮1只;便血或呕血者加三七粉3g、白及粉10g、仙鹤草30g。2.对症治疗   (1)呕吐:清半夏15g、竹茹15g、茯苓15g、生赭石10g、柿蒂15g、旋覆花15g、丁香6g、生姜15g、吴萸3g。   (2)多涎: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8g、干姜10g。   (3)口干:花粉20g、百合30g、知母10g、石斛15g、乌梅10g、五味子10g、沙参15g。   (4)疼痛:川芎10g、当归10g、白芷30g、九香虫6g、白屈菜30g、乌头3g、白芍30g。   (5)腹胀:大腹皮20g、厚朴9g、炒莱菔子15g、乌药15g、川椒目10g、砂仁6g。   (6)便干:瓜蒌30g、肉苁蓉30g、败酱草30g、郁李仁15g、决明子15g。   (7)便溏:炒薏米30g、山药20g、白芍15g、茯苓20g、诃子9g、罂粟壳6g、肉豆蔻15g、赤石脂15g、禹余粮10g。   (8)吐血便血:蒲黄炭15g、三七粉3g、仙鹤草30g、白芨粉10g、血余炭12g、云南白药2g、烧干蟾10g。   (9)贫血:黄芪40g、当归15g、鸡血藤30g、阿胶20g、龟板胶15g、鹿角胶15g。3.有效单验方:(1)加味西黄丸:人工牛黄10g、麝香3g、制乳没各15g、三七粉30g、山慈姑30g、海马15g、薏米30g、砂仁30g、鸡内金30g。共为细末,装入胶囊,每次吸3-4粒,每日服2-3次,功能:散结活血、解毒抗癌,用干各种恶性肿瘤。(方源于张代钊教授)。(2)征癌片:夏枯草、山豆根、草河车各等份,研末压片,每片0.5g,每日3次,每服4-6片。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抗癌,用于胃癌有热者。(3)党参10g,瓦楞子30g,茯苓、清半夏、陈皮各15g,白术、露蜂房、全蝎各10g,黄芪、料姜石各60g,蜈蚣2条。气阴两虚者上方去党参,加沙参、麦冬、石斛、花粉等;气虚兼痰湿型加山慈姑、土贝母、生薏米等;气虚血瘀型加丹参、红花、桃仁、土元等。功能:益气健脾活血抗癌,用于晚期以气虚为主的胃癌。(方源于刘边林)(4)扶正抗癌Ⅱ号:黄芪、云苓、牡蛎各60g,党参、白术各45g,海藻、三七、壁虎各30g,干蟾皮20g,研为细面,水密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20丸,分3次口服。功能:益气软坚破血抗癌,用于气虚血瘀型胃癌。(方源于陈斌)。(5)三宝功德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黄芪、威灵仙、羚羊骨各g,广木香、大黄各60g,金石斛、砂仁、炮山甲、山豆根、露蜂房、马鞭草、地骨皮、核桃树枝各50g。上药共为细末,过目筛,制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日10g,分3次口服,用地骨皮、枸杞子各10g,煎汤冲服,连续用至症状缓解。功能:解毒抗癌,用于体实胃癌患者。(方源于陈长义教授)。(6)白术、半夏各30g,广木香、瓦楞子各60g,脐带60g,血竭10g,雄黄1.5g,共研细末,每日3次,每服6g。功能:和胃止痛,用于胃癌疼痛患者。(7)胃癌止痛散:蜈蚣10条,水蛭、全蝎各15g,血竭、白芥子各10g,白花蛇2条,蟾酥2g,共研细末,过目筛,装瓶备用,每次服用1.5-3g,每日1.5-3g,饭前半小时冲服。功能:抗癌止痛,用于胃癌疼痛患者(方源于李发杰)。(8)痛块灵口服液:由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党参、茯苓、菊花、玫瑰花、甘草、白芍、白花蛇舌草等组成。功能:疏肝益气抗癌止痛,用于气郁脾虚癌症疼痛患者。(方源于李佩文教授)4.常用中成药   华蟾素片及注射液、爱迪注射液、康赛迪、金龙胶囊、利佳片、痛块灵口服液、鸦胆子乳剂、榄香烯注射液、康茉特注射液、加味西黄丸等。5.常用抗癌中草药   烧干蟾、壁虎、斑蝥、藤梨根、草河车、黄药子、白屈菜、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英、龙葵、土茯苓、夏枯草、莪术、土贝母、瓜蒌、急性子、露蜂房、土鳖虫、乌头、白术、茯苓、薏米等。7、针炙治疗(1)主穴:中脘,膈俞,胃俞,足三里(2)配穴:内关,脾俞,合谷,三阴交等。(四)体会与研究进展1.我国胃癌以中晚期患者为主,单纯手术疗效较差,积极探索以手术为主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是目前提高胃癌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加强饮食疗法,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习惯,避免进食生、冷、硬、烫、油炸、烟熏、烧烤等食物,不过快进食,不生气进食,少食盐腌食物,不抽烟,不饮或少饮酒。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多饮鲜牛奶,常饮绿茶。饮食规律适度,保持乐观豁达的情绪,这些皆有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及胃癌治疗后预防转移和复发,提高生存率。2.近年来发现CA在胃癌的检出率高于CEA,临床可作为胃癌诊断的重要指标。此外血清脂质唾液酸(LSA)在胃癌诊断,癌性促凝物(CP)检测胃癌转移,Lewis抗原(分为a、b、xⅢ种类型)在判断胃癌不同生物学行为方面都有较重要指导价值。3.单克隆抗体用于抗癌药物、毒素及核素的导向治疗研究越来越引人注目,并取得可喜成绩,免疫毒素已进入临床试用阶段,医院报道了胃癌单克隆抗体MGb2-BSA-MTX结合物的制备及其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结果表明偶联过程中抗体活性无明显消失,结合物与肿瘤靶细胞的结合能力与未修饰抗体相近,并经检测证明其对胃癌靶细胞KATO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杀伤作用。生物毒素的抗癌作用近年引起人们的注意,特别是蛇毒,从印度眼镜蛇毒中分离出细胞毒素Ⅱ,对实验肿瘤L,吉母肉瘤,大鼠腹水肝癌AH-13及大鼠骨髓样白血病DBLA-6具有杀灭作用。年Zaheer等比较蛇毒中多种碱性多肽对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膜的不同效应,证明对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毒性。有报道以眼镜蛇与五步蛇的粗毒加人参粉混合制成胶囊,应用胃癌的冶疗,其疗效不亚于MMC和5-Fu联合应用的化疗组,经统计学处理,1-5年生存期有显著差异。4.进展期胃癌,目前仍多应用含5-Fu或DDP作为基础的临床治疗方案,中位生存率约为6-9个月。近年来紫杉类药物、奥沙利铂等药开始应用于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研究,以紫杉类药物研究较多。Murad等应用TF方案治疗初治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29例,结果CR7例,PR12例,RR为65%,中位生存期12个月(2-30个月),2年生存率大于20%。SAKK和EIO协作组应用TP方案治疗进展性胃癌48例,结果CR2例,PR25例,RR为56例,中位缓解期9个月,中位进展时间6.6个月。Kim等应用TPF方案治疗复发性转移性或局部不能切除的进展期胃癌,在41例可评价病例中,CR4例,PR17例,RR为51%,中位缓解期17周,中位生存期26周。5.胃癌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主要应用在与手术、放化疗的结合应用以及对一些晚期胃癌失去手术放化疗机会患者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提高疗效,减轻毒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艾灸治疗放化疗副反应篇

就是湿气比较重的人容易起泡,喜欢吃甜的吃凉的人湿气比较重,容易起泡,这个时候灸的时间短一点。

①艾灸升白

白细胞——西医讲就是防御功能,抗感染的,白细胞跟中医中的“卫阳”都是有防御功能的。白细胞下午2点的时候最高,而卫阳中医讲,阳气下午2点的时候叫隆盛,也就是最盛,那么我们白细胞高了,中医习惯用清热解毒药,也是损伤阳气,我就知道了,白细胞跟我们的卫阳是相通的,可以通过补卫阳来升白细胞,当时中医讲卫最是源自于下焦,通过肺来播达全身,那么下焦管元气的地是什么地呢?那就是关元穴了,能够补气的药,调肺气的药,就是气海,气之海,能补上元气和阳气,通过艾灸能补上阳气,再加上一个,我们讲白细胞跟元气有关系,跟肺气有关系,先天的元气靠后天来补的,我再加上一个胃经的药,加上足三里来补先天之气,这样有可能升高白细胞。

通过灸关元、足三里、气海,每次2小时以上,2天后白细胞就能恢复正常。艾灸肾俞、脾俞、关元、膈俞、血海穴可以升红细胞;艾灸肾俞、肝俞、脾俞、中脘、足三里可以升血小板。

②腹泻:化疗引起的腹泻多为化疗损伤脾胃,脾虚浊注则腹泻,用艾灸神阙可止泻。

长按







































治癜风好方法
白癫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xiangchonga.com/jcpz/23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