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孩提时,不似如今的孩童很小就会唱上几首儿歌、背诵许多唐诗。那时玩到尽兴处,也会把从大人、或大孩子那听来的童谣在同伴中传唱,当时也并不清楚那童谣的意思,只是觉着好记、顺口,于是稚嫩的声音倒是让那简短、琅琅上口的童谣传了好久。虽然这些童谣有雅与俗之别,却也包含不少寓意,自己搔头很久,极其费力的拼凑,才想起断断续续的几个来。蓝田娃,这些小时候的童谣你们还记得吗?
山鸦雀尾(yi)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背到石板上,把媳妇背到热炕上。
箩箩面面,吃羊屎,屙(ba)蛋蛋,屙了外婆一罐罐。
亮火虫(萤火虫),下架来,给你老婆抱娃来。一分钱,钻眼眼,中国会造油卷卷,油卷卷吃得香,中国会造盒子枪,盒子枪打得快,中国会造松紧带,松紧带绷得紧,中国会造小日本,小日本抬头看,害怕中国扔炸弹。
一二三,上南关,南关有个王八蛋,顿顿吃饭把门关。有一天不关门,来了一个日本人,吃你饭,砸你锅,一下把你打鸡窝。鸡放屁,他放气,鸡拉胡胡你唱戏。豆牙菜,拄拐拐,拄到三十做(zou)买卖,三十晚上才回来。老婆老婆开门来,娃子对我哼哼哼,我给娃子掏柿(si)饼,女子对我哼哼哼,我给女子扯上二尺红头绳,媳妇对我不言(nian)喘,我给媳妇扯鞋(hai)面。
秃子、秃子光光,把牛吆到梁上,梁上么草,吆到沟脑,沟脑响雷,把秃子吓的朝回踓(wei)。
月亮爷,花裹肚,不给娃穿,娃走了;月亮爷,花碗碗,叫娃拾,娃嫌远。张家有女姊妹三,个个长得赛天仙,大姐手巧会绣花,鸳鸯戏水惹人夸;二姐立瑓(lilian)会梳头,梳的狮子滚绣球;剩下三姐会擀面,下到锅里莲花转,舀到碗里戏牡丹。
一二三,上南关。南关到,响洋炮。洋炮响,打老蒋。老蒋带个草帽子,吱吱吹哨子。老蒋往前冲,害怕孙悟空;老蒋朝后退,害怕游击队。
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弟兄七八个,围着柱子坐,说是分了家,衣裳都扯破。(这是谜语童谣)
月亮爷,亮晃晃,我(e)给舅爷担筐筐,担到哪达,担到硷底下(ha)。
月亮爷,花板板,勤学生,花牡(mao)丹,亲香桂,十二对,接个香,十二双,蚂蚱铃,呛(cang)琅琅,棠梨树,盖瓦房,瓦房没盖起,里头住个花大娘。烂老碗,撩上硷,叫娃拾,娃嫌远。还有诸如:“放牛娃......”、“牛吃草、羊吆哩,......”有些不雅,就不罗列了。——整理:王安鹏编辑:醉爱蓝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