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癫疯的医院在哪里呢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baidianfenglunwen/17270.html第四节阳痿
阳痿是指成年男子性交时阴茎痿软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证。西医学中各种功能性及器质性疾病造成的男子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等属于本病范畴,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春秋战国时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称阳痿为“阴痿”。《素问·痿论》称为“宗筋弛纵”和“筋痿”,认为虚劳和邪热是导致阳痿的主要原因,且与肝关系密切。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气大衰而不起不用。”《灵枢·经筋》曰:“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素问·痿论》曰:“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
隋唐宋时期,医家多从劳伤、肾虚立论,治疗上多以温肾壮阳为主。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阴痿候》认为:“劳伤于肾,肾虚不能荣于阴器,故痿弱也。”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书中记载了蛇床子、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续断等常用药物。《重订严氏济生方·虚损论治》曰:“五劳七伤,真阳衰惫……阳事不举。”
明清医家对阳痿的病因病机和辨治方法不断丰富。如明·周之干《慎斋遗书》中首次提出了“阳痿”病名,主张用逍遥散合白蒺藜丸治疗肝气郁结所致的阳痿。明·王纶《明医杂著》曰:“男子阳痿不起,古方多云命门火衰,精气虚冷,固有之矣。然亦有郁火甚而致痿者。”“若因肝经湿热而患者,用龙胆泻肝汤以清肝火,导湿热。若因肝经燥热而患者,用六味丸以滋肾水,养肝血而自安。”提出郁火致痿,倡导从肝经湿热和燥热辨治。《景岳全书·阳痿》指出:“亦有湿热炽盛,以致宗筋弛纵。”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前阴后阴源流》提出了肝郁致阳痿说。清·陈士铎《辨证录》主张从心论治阳痿,创治莲芯清火汤、起阴汤、宣志汤、启阳娱心丹、救阳汤等方,善用莲子、远志、柏子仁、石菖蒲、酸枣仁、茯神等药。清·韩善徵《阳痿论》以虚实论阳痿,反对滥用燥烈温补。
本病的病因主要有劳伤久病、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外邪侵袭等;基本病机为脏腑受损,精血不足,或邪气郁滞,宗筋失养而不用。
1.情志失调情志不遂,忧思郁怒,致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机不畅,脉络不张,血液不充,宗筋弛纵,则病阳痿。或猝受惊恐,突遭不测,心肾不交,茎失所主,导致痿软不用。如忧思气结,伤及脾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无以“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致宗筋失养而阳痿。
2.劳逸失度劳心劳力,操劳太过,致劳伤心脾,伤精耗气,气血不足,宗筋失荣,故阳痿难举。或过度安逸,多食少劳,多坐少动,气血不运;或身体虚胖,痰湿壅盛,肢体柔弱,脏腑不强,阳事不旺。
3.饮食不节过食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致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不能输布精微以养宗筋,则宗筋不举而痿软。或脾胃运化失常,聚湿生热,湿热下注肝肾,经络阻滞,气血不荣宗筋,乃成阳痿。
4.禀赋不足或劳欲过度禀赋不足,或恣情纵欲,房事过度,或少年手淫,或早婚多育,或久病及肾,以致肾精亏损,命门火衰,宗筋失于温养则痿软不兴。或肾阴损伤太过,相火偏亢,火热内生,灼伤宗筋,也可导致阴茎痿软不用。此外,久病劳伤,损及脾胃,气血化源不足,致宗筋失养而成阳痿。
此外,生活不洁,湿热内侵,蕴结肝经,下注宗筋,气机受阻,也可发为阳痿。
阳痿的基本病机是脏腑受损,精血不足,或邪气郁滞,宗筋失养而不用。病位在宗筋,与肝、肾、心、脾关系密切。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且多虚实相兼。病理因素为气滞、湿热、寒湿、痰浊、血瘀。宗筋作强有赖于肝、肾、脾精血之濡养,宗筋失养则阳事不举。阳事之举,必赖心火之先动,如心火失养,难行君主之令,阴茎软而不举。肝郁不舒,湿热下注属实,多责之于肝。命门火衰,心脾两虚,惊恐伤肾属虚,多与心、脾、肾有关。若久病不愈,常可因实致虚,如湿热下注,湿阻阳气,可致脾肾阳虚之证;湿热灼伤阴精,或肝郁化火伤及肝肾,而成肝肾阴虚之证。脏腑因功能失调,亦可因虚致实,如脾虚痰湿内生,或久病入络夹瘀,可致脾虚夹湿夹痰、肾虚夹痰夹瘀之证。久病阳痿,所欲不遂,多兼肝郁不舒,病情更加错综复杂。
本病之预后,视不同病机与病情轻重而异,大多预后良好。恣情纵欲或思虑过度而致命门火衰,气血亏损者,予适当治疗与调养,精血自能恢复。对肝郁、惊恐、湿热而致气机逆乱,经络阻遏者,当各种病理因素祛除,症情亦可向愈。但对先天不足,天癸缺失,或久病痰瘀闭阻经络者,则预后大多不良。
(一)诊断
1.成年男子性交时,阴茎痿而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
2.常有性欲下降,神疲乏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夜寐不安,精神苦闷,胆怯多疑,或小便不畅,滴沥不尽等症。
3.常有操劳过度、房事不节、手淫频繁,或有肥胖、消渴、惊悸、郁证等病史。
此外,阳痿的诊断须除外阴茎发育不全引起的性交不能。如因过度劳累、情绪反常等因素造成的一过性阴茎勃起障碍,不属于阳痿范围。
阳痿在西医学上有精神性与器质性之别,通过检查尿常规、前列腺液、血脂、血糖、睾酮、促性腺激素、夜间阴茎勃起试验等可以鉴别,多普勒超声、阴茎动脉测压等可确定是否有阴茎血流障碍。
(二)鉴别诊断
早泄阳痿是指欲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证;早泄是同房时,阴茎能勃起,但因过早射精,射精后阴茎痿软的病证。二者在临床表现上有明显差别,但在病因病机上有相同之处,若早泄日久不愈,可进一步导致阳痿,故阳痿病情重于早泄。
1.肝气郁结
临床表现:临房不举,睡中自举,或起而不坚,情怀抑郁,胸胁胀痛,嗳气,脘闷不适,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或弦细。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起痿。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
本方由柴胡、香附、枳壳、川芎、芍药、陈皮、炙甘草组成。若口干口苦,急躁易怒,目赤尿黄,加丹皮、山栀、龙胆草;如有血瘀者,加川芎、丹参、当归、鸡血藤,重者加蜈蚣;腰酸肢软者,加沙苑子、枸杞子、仙灵脾;伴纳呆便溏者,可加炒白术、山药、薏苡仁、木香;如失眠、心理压力较大者,可加酸枣仁、五味子、合欢皮、石菖蒲、郁金。
2.湿热下注
临床表现:阳痿不举,阴茎弛长,睾丸坠胀作痛,阴囊瘙痒或潮湿多汗,泛恶口苦,胁胀腹闷,肢体困倦,尿黄赤涩灼痛,大便不爽,口黏口苦;舌质红,苔腻黄,脉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
本方由龙胆草、生地黄、木通、泽泻、车前子、当归、柴胡、栀子、黄芩、生甘草组成。如阴部湿痒者,可加地肤子、黄柏、苦参、蛇床子;小腹胀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精液带血者,加大蓟、小蓟、茜草、仙鹤草;如热势不甚,湿浊困遏,阳气不振者,可合厚朴、苍术、陈皮、砂仁。
3.命门火衰
临床表现:阳痿不举,性欲减退,或举而不坚,精薄清冷,神疲倦怠,畏寒肢冷,面色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清长,五更泄泻,阴器冷缩;舌淡胖,苔薄白,脉沉迟或细。
治法:温肾填精,壮阳起痿。
代表方:赞育丹。
本方由熟地黄、当归、杜仲、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蛇床子、肉桂、白术、枸杞子、仙茅、山萸肉、韭菜子、附子、人参、鹿茸组成。如火衰不甚,精血薄弱,可予左归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减;如滑精频繁,精薄精冷,可加覆盆子、金樱子、益智仁补肾固精。
4.心脾亏虚
临床表现:阳痿不举,遇劳加重,心悸,失眠多梦,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起痿。
代表方:归脾汤。
本方由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生姜组成。如肝气郁结者,可合柴胡疏肝散;脾肾阳虚者,加仙灵脾、补骨脂、九香虫、阳起石;形体肥胖者,加泽泻、荷叶、薏苡仁、苍术、陈皮。
5.惊恐伤肾
临床表现:临房不举,时有自举,兼见胆怯多疑,言迟声低,心悸惊惕,夜寐多梦;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治法:益肾宁神壮胆。
代表方:启阳娱心丹。
本方由人参、远志、茯神、石菖蒲、甘草、橘红、砂仁、柴胡、菟丝子、白术、酸枣仁、当归、白芍、山药、神曲组成。如惊惕不安甚者,加龙齿、磁石;失眠多梦者,加五味子、琥珀、合欢皮;心肾不交者,加黄连、肉桂;腰膝酸软,加杜仲、肉苁蓉、海马、锁阳;脉络瘀阻者,加蜈蚣、露蜂房、丹参、川芎。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2.辨病位情志所伤,郁怒所致,或肝经湿热,病在肝;大惊猝恐,房室劳伤,命门火衰,病在肾;思虑太过,心脾受损,病在心脾。湿热内蕴者,往往先犯脾,后侮肝,继则及肾;久病可见痰湿或瘀滞,则病在血脉与宗筋。临床常见累及多个脏腑经络。
(二)治法方药
阳痿的治疗总以恢复宗筋气血正常运行为目的。实证治肝为主,如肝气郁结者宜疏泄,湿热下注者宜清利,宗筋脉络瘀滞者宜活血通络,惊恐伤肾者宜益肾宁神。虚证治心、脾、肾为主,如心脾两虚者当健脾养心,命门火衰者当温肾填精,阴精亏虚者当滋阴养筋。阳痿早期单纯由命门火衰所致者并不多见,治疗切勿滥用补肾壮阳之品。
如阳痿属湿热者,也可改用三仁汤合程氏萆薢分清饮;如伴有胸脘胀满、泛恶纳呆,属痰热中阻者,用黄连温胆汤加僵蚕、露蜂房;如青壮年有手淫史,阴茎能勃但临事即软,举而不坚,伴有遗精、早泄、心悸、烦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属阴虚火旺,可用知柏地黄丸以滋阴降火;如阴茎痿软、小腹冷痛、得温则舒、遇寒加重者,多属寒凝肝脉,可用暖肝煎加减;年高体衰者,阴阳两虚者,可用还少丹以滋阴填精为主,少佐温阳之品;久病入络,经络瘀阻者,可加蜈蚣、露蜂房、九香虫、丹参、川芎、五加皮、蛇床子等通络化瘀。
1.注重调养心神情志。阳痿的病因复杂,分类繁多,往往非孤立的性问题,非独肾虚可以致痿,与多脏腑、多系统以及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心理、情志因素是影响性功能的重要原因。由于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明正常,脏腑功能协调,气血畅顺,性功能才能正常发挥。不良情绪可以诱发和加重性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亦可诱发和加重不良情绪。同时,精神紧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引起阳痿,属“因郁致痿”;而阳痿日久,患者忧郁、悲观、焦虑等心理情绪,亦可加重阳痿,属“因痿致郁”。二者相互影响,往往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疏肝开郁、养心安神是阳痿的重要治法。
2.用药不可过于温补。古今部分医家习用温肾壮阳法治疗阳痿,但若过用温燥之品,非但疗效不佳,反致肝肾阴伤,内生燥热。因肾为水火之脏,治疗应水中补火或补中有清,寓清于补,乃可使火水得其养。如确需温肾,应选用温而不燥或燥性较小的血肉有情之品,如巴戟天、肉苁蓉、菟丝子、鹿角胶,并加用黄精、熟地黄等从阴引阳。此外,牛膝入肝肾,常作为引经药,蜈蚣、僵蚕、露蜂房、灵芝治疗阳痿有一定疗效,可适当选用。
加强性教育,培养正确性意识,梳理良好的性道德。夫妻关系应融洽,互相理解。节制性欲,避免恣情纵欲、房事过频、手淫过度。清心寡欲,弃除杂念,怡情养心。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避免过食醇酒肥甘,湿热内生,壅塞经络,造成阳痿。切忌讳疾忌医,隐瞒病情,贻误治疗时机。
患病之后,应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信心,使其消除顾虑、情志调畅、怡悦心情,防止精神紧张。调饮食,节房劳,适劳逸,勤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整体机能。在感到情绪不快、身体不适、过度疲劳、性能力下降时,应暂停性生活一段时间,使性中枢和性器官得以调节和休息,利于情志的调节和疾病的恢复。积极治疗易造成阳痿的原发病。避免长期服用某些可影响性功能的药物。
阳痿是指成人阴茎痿软,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而言。其病因有禀赋不足、劳伤久病,或七情失调、过食肥甘、湿热内侵等。基本病理变化为肝、肾、心、脾受损,经络空虚或经络失畅,导致宗筋失养而成。临床辨证,应辨清病性之虚实,病位之脏腑,虚实之夹杂。实证当疏利,肝郁不疏者,宜疏肝解郁;湿热下注者,宜清利湿热。虚证应补益,命门火衰者,宜温补下元;心脾血虚者,宜补益心脾;惊恐伤肾者,宜益肾宁神。虚实夹杂可先治标后治本,亦可标本同治。总之,当辨明脏腑、虚实、寒热、阴阳,随证施治,切勿一见阳痿便是肾亏阳虚,不可滥用补肾壮阳。
当代著名中医男科专家徐福松教授认为:“阳痿者,衰弱不及之病也,亦有因实而痿者,如肝郁不舒证、湿热下注证、血脉瘀滞证。临床不可概以虚证立论,须全面辨证。单就虚证而言,当今太平盛世,阴虚者十有八九。切莫一见阳痿,便妄投龟龄集、阳春药、男宝、鹿茸等壮阳方药。临床每见越壮阳越阳痿者,犹禾苗缺水(阴虚)则痿软(阳痿),只宜添水(滋阴),不宜烈日曝晒(壮阳)一样。”这些经验,验之临床,确可效法。
《素问·上古天真论》:“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灵枢·经筋》:“足厥阴之筋,……其病……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
《景岳全书·阳痿》:“凡肝肾湿热,以致宗筋弛纵者,亦为阳痿,治宜清火以坚肾,然必有火证火脉,内外相符者,方是其证。宜滋阴八味丸,或丹溪大补阴丸、虎潜丸之类主之。火之甚者,如滋肾丸、大补丸之类俱可用。”“命门火衰,精气虚寒而阳痿者,宜右归丸、赞育丸、石刻安肾丸之类主之,若火不甚衰而只因血气薄弱者,宜左归丸、斑龙丸、全鹿丸之类主之。”
《临证指南医案·阳痿》:“男子以八为数,年逾六旬,而阳事痿者,理所当然也。若过此犹能生育者,此先天禀厚,所谓‘阳常有余’也。若夫少壮及中年患此,则有色欲伤及肾肝而致者。先生立法,非峻补真元不可。盖因阳气既伤,真阴必损,若纯乎刚热燥涩之补,必有偏胜之害,每兼血肉温润之品缓调之。亦有因恐惧而得者,盖恐则伤肾,恐则气下,治宜固肾,稍佐升阳。有因思虑烦劳而成者,则心、脾、肾兼治。有郁损生阳者,必从胆治。盖经云: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又云:少阳为枢。若得胆气展舒,何郁之有?更有湿热为患者,宗筋必弛纵而不坚举。治用苦味坚阴,淡渗去湿,湿去热清,而病退矣。又有阳明虚,则宗筋纵。盖胃为水谷之海,纳食不旺,精气必虚,况男子外肾,其名为势,若谷气不充,欲求其势之雄壮坚举,不亦难乎?治惟有通补阳明而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