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鸢尾资料
小花鸢尾(Irisspeculatrix)来自于鸢尾科,鸢尾属。别名亮紫鸢尾,八棱麻,六轮茅。
多年生草本,植株基部围有棕褐色的老叶叶鞘纤维及披针形的鞘状叶。根状茎二歧状分枝,斜伸,棕褐色;根较粗壮,少分枝。
叶略弯曲,暗绿色,有光泽,剑形或条形。
花茎光滑,不分枝或偶有侧枝,花蓝紫色或淡蓝色,有深紫色的环形斑纹,中脉上有鲜黄色的鸡冠状附属物,附属物表面平坦,似毡绒状。花期5月,果期7-8月。
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生于山地、路旁、林缘或疏林下。模式标本采自香港。
开头文中的小花鸢尾是在杭州植物园遇见的,鸢尾科植物多是做观赏用,植物志对于他的功效也没有做过多的描述,文献中也没有相关研究。
见植物园牌子上写着她可以治疗食积腹胀,我们就了解一下肠胃疾病吧。通过了解,我们更清楚治病一定要辨证论治的,不能因为知道这个植物有什么功效就去用了,不然可能没效果,还有副作用呢。
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又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一组无器质性原因的慢性或间歇性的上消化道症状,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不适、疼痛、腹胀、早饱、恶心呕吐、烧心为主症的疾病。
《万病回春》曰:“夫痞满者,非痞块之痞也,乃胸腹饱闷而不舒畅也,有气虚中满,有血虚中满,有食积中满,有脾泄中满,有痰隔中满,皆是七情内伤,六淫外侵,或醉饱饥饿失节,房劳过度,不能运化,故阳自升而阴自降而成天地不交之痞,…。”
寒邪入侵机体,邪气直中脾胃,遏阻脾胃之阳气,腐熟转运水谷失职,邪气与新谷混杂阻滞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而出现痞满之症。
饮食无度,生活无节律,可以导致脏腑功能的损伤而出现痞满的症状。
过食肥甘厚味,嗜饮酒浆致使湿热内生,蕴结中焦,浊气不降留蓄腹中;或过食生冷损伤中阳均是导致脘腹痞塞胀满的常见原因。
情志不遂,思虑过度,肝气郁滞,克犯脾胃,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调而致痞。
人以胃气为本也。凡善调脾胃者。当惜其气,气健则升降不失其度,气弱则稽滞矣。七情过度则伤气,气伤则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而腹胀。
辨证论治及方药健脾温中法:用于脾虚不运证。以白术、茯苓,燥湿利湿;吴萸、白芍等,温胃散寒,缓急止痛;香附、乌药,理气止痛。
通腑化滞法:食积化热燥结腹实证。以酒大黄、焦四仙、内金推荡积滞;厚朴、青陈皮理气宽中;木香、砂仁行气消食。
温中散寒法:用于寒邪犯胃证。以良姜、干姜、丁香、蔻仁、香附、乌药、厚朴、川楝子温胃散寒,理气燥湿。
芳香化湿法:用于湿浊中阻,脾失健运,以暑热季节多见。以藿香、香薷、荷叶、白芷、香附、乌药、厚朴、豆蔻、神曲、六一散芳化湿浊、理气化湿。
养阴清胃法:以沙参、白芍、丹参、瓦楞子、路路通、冬术、白蒺藜、九香虫等。病久多瘀,养阴同时理气、活血、通络。
疏肝理气法:用于气机郁滞型,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要选柴胡、枳壳、炒白芍、青陈皮、香附、佛手、川芎、木香、甘草等。
疏肝泄热和胃法:用于肝火犯胃型,方用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药选青陈皮、白芍、丹皮、炒山栀、浙贝母、黄连、吴茱萸、川楝子、生甘草等。
结尾小花鸢尾的介绍就到这里啦,用小花鸢尾治疗腹胀还有好长的一段路呢。若是应用好现行的中医理论,再建百草园,种上很有效的药材,辨证论治也是极好的。
通过上面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出,生病一个是因为情绪不好。另外就是体内气虚,血虚,有湿气,有邪气。
在找中医治病的时候,除了反映自己的症状,若是能够将病因也找出来,在看病的时候多些交流和讨论,效果可能会更好哦。
声明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