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怀远生活圈"↑免费订阅本刊
文友以“香菜”为题,写了一篇兼有记叙、议论与抒情的散文。拜读咀嚼,颇有共鸣。赞佩之余,美文勾起了我对“香菜”的记忆与感慨。
香菜还不叫“香菜”的时候,它叫“芫荽”。第七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上“芫荽”的注音是“yán·suī”,这表明编著词典时考证并尊重了词语的不同读音。“荽”一般轻读,间或重读,也可读成去声。但《现代汉语词典》不易照顾传播范围较小的方言、方音,所以很多方言词汇、方音读法没被收录。在怀远方音里“芫荽”大多被读作“yánse”,“荽”被读成轻声“se”,“芫荽”被读成“颜色”的音;因为怀远方音里缺少u介音,比如“怀远”的“远(yuǎn)”经常被读成“yǎn”,所以也有把“荽”轻读成“sei”的。不管词典上怎样注音,它都不能改变方音的读法。无论是普通话书面语,还是方言口语,尽管读音不同,但是它们所指称的事物是相同的。
最初接触芫荽并对它产生深刻印象,是因为它特殊的气味。它的气味,类似于臭鳖子(椿象)释放的气味。小时候喜欢捕捉各种虫子,因为好奇,捉到之后由不得就想?划它们。先是用麻秸撩拨,觉得他们好欺,然后就直接下手,因此经常被蜇,被叮,被咬。有的虫子还会在手上留下难闻的气味,除了放屁虫(斑蝥)排出的臭气能把手灼痛熏黄外,臭鳖子简直害人于无形,也能在手上留下很难洗掉的臭味。这臭味不太好形容,直到后来遇到了芫荽,才找到了对应,觉得大自然太神奇了,竟造就了气味如此相像的物种,而且一为动物,一是植物。据说,芫荽来自汉时的西域,在西文的字母文字中,芫荽和臭鳖子有相同的词根。
因为讨厌臭鳖子的气味,所以最初是抵触芫荽的,却又难以抑制地想闻它特殊的气味。
儿时的乡村生活因贫穷而十分艰难。漫长的冬天,干冷的夜晚,几乎没有任何文化生活。碗一推,天还早,大广播里、收音机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报“刚才最后一响,十九点整”的滴滴声还没传来,不能这么早就睡觉。点不起电灯,昏暗的煤油灯下,一家人各自忙着手上的事情。母亲纳着鞋底或缝补孩子们白天剐破的衣服,父亲坐在条凳上搓绳或就着灯光修理农具,孩子们在灯下手握铅笔写着作业。限量供应、价格不菲的煤油,撑起昏黄的灯晕。
西北风越过原野,侵入村庄,在屋外挑衅似的狂叫。俗话说,针眼大的洞,斗大的风。北面的墙尽管没有窗户,但墙上无法堵严的砖缝裂隙还是透过了几丝劲风。南墙上的窗户门扇也会吸进寒气。母亲起身开门走进锅屋,摸索着放在锅台上烟道旁的另一盏煤油灯,拿到堂屋,就着灯火点亮,然后一手端灯,一手遮护着晃动的火苗再到锅屋,用灯火点上一把麦穰儿填到锅底下,这样便可以节省一根火柴。锅里兑上两舀子水,捏一小撮盐粒撒下去,从干辣椒串上拽几个红尖椒揪碎了扔进锅里,等到水开以后,用锅铲子在油罐子里挖一小块羊油放进去。一锅开水,不,一锅古时的“汤”,一锅南方人如今还在说的“汤”,一锅带有羊膻味的“汤”,一锅“羊汤”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了,羊膻十足,口味纯正。为了减轻膻味,就将几棵芫荽码几刀放到“汤”里汆一下。母亲把“汤”分成几碗,每人一碗,趁热喝下,既能够小小地解一下馋,更主要的是能够借助辣味抵御寒冷。那芫荽嚼在嘴里倒也有一种近乎虚无的充盈与一股不像香味的香味,严寒的冬天就这样在舌尖上有了传遍周身的暖意。
有一年秋天,村里推广种植经济作物。农民们自然是想通过种植经济作物,也经济经济,毕竟都穷怕了。村干部弄来芫荽耔分给各户播种,说是收获后高价回收榨油,做香料。结果,本来用于种冬小麦的许多土地种了芫荽。第二年午季时候,收获了芫荽耔,却没人回收。农民就这样被耍了,被骗了,一肚子怨气没地方撒。当年秋后,他们把芫荽耔播撒在自家的园子里,等长到可以吃的时候,芫荽就成了就酒、下饭的菜。适应了芫荽的味道之后,大家慢慢喜欢上了它。它成了宴席上七荤八素的点缀,有时还是领衔主演。很多时候,人们对某种事物由排斥到认可,接受,乃至喜爱,整个过程就这样顺顺溜溜地完成了。就像最初被视为味如刷锅水、淘草水一样的啤酒,在乡村已被当作饮料、茶水来喝,广受欢迎。
因为喜欢上了芫荽,乡村里渐渐地摸索出种芫荽的经验来。无需占用稀少而宝贵的园地,只要把芫荽籽撒在蒜地里就可以了。蒜行的间隙,正适合芫荽的生长。它们在地上铺散开来,不与蒜苗争夺空间,而是同蒜苗和平相处,共享阳光雨露,按照自己的天性自由生长。和香菜毗邻的,还有荠菜。他们都是被乡村珍视和善待的美味。乡村一年四季都不缺少蔬菜,园子里安种的各种蔬菜,以及自己冒出来的野菜,将四季连缀成年。它们充实了乡人善于包容的胃肠,与粮食携手,养育了乡村,繁茂了时光。
从深秋到来年初春,芫荽跨季越年,登上家庭饭桌、各色席面,见证了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挖这些长在园子里的芫荽,和挖荠菜一样,有如挖参,是不宜碰断根须的,它们的精华主要集中在根须上,根须和菜心搭配起来味道最浓,最赶口,也最有嚼劲。芫荽可凉拌,可烫吃,还可以加肉馅做成圆子,包成饺子。芫荽几乎无处不在。荠菜一般不会有人拒绝,而对于芫荽,讨厌它的人自会远离,而喜爱它的人一定是无它不欢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芫荽被叫成了香菜,或许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嫌它的名字太土了,所以才赋予它这么一个看似洋气的俗称。其实,芫荽才是它的本名,它还有别的带“荽”叫法,“荽”是胎记一般的乳名。春来,芫荽那紫莹莹的小花像村姑一样丰盈,朴实,俊美。
在菜市场上经常看到茎叶很长的芫荽,它们水灵灵的,卖相很好。只是这种被激素催生的芫荽已经失去了它的本色。除了从老家带芫荽来吃,在县城的街巷,一定要追着拉架子车或骑三轮车的老农,去买蒜地里生长的芫荽,只有这样的芫荽才能慰藉从舌尖到心底的渴望。
我和文友是同龄人,都是高中教师,也许生活经历不尽相同,但有着属于那个时代的共性记忆。在此涂鸦,东施效颦,万望文友不要以我的浅薄为意。
怀远文学:宋文武《冬意(四首)》
怀远文学:宋文武《上班记》
怀远文学:宋文武《茕茕草木生乡间》
怀远文学:宋文武《少年的你,本该美丽》
怀远文学:宋文武《走过青春,世界依旧》
怀远文学:宋文武《那一年的池州》
怀远文学:宋文武《老师·好》
怀远文学:宋文武《胜利大逃亡》
怀远文学:宋文武《放羊》
怀远文学:宋文武《该死的情商(小小说)》
怀远文学:宋文武《问诊(小小说)》
怀远文学:宋文武《南山听竹》
怀远文学:宋文武《梦里花开》
怀远文学:宋文武《缝(小小说)》
怀远文学:宋文武《诗人老李(小小说)》
怀远文学:宋文武《往事二三》
怀远文学:宋文武《我们的幸福时光》
怀远文学:宋文武《我和我的〈四角号码新词典〉》
怀远文学:宋文武《我和〈我和我的祖国〉》
怀远文学:宋文武《秋之物语》
怀远文学:宋文武《怀远(三首)》
怀远文学:宋文武《忆中秋》
怀远文学:宋文武《“把语文补课放到旅游景点!”》
怀远文学:宋文武《小小说三题》
怀远文学:宋文武《雨中游览圆明园》
怀远文学:宋文武《杏坛逸闻(微小说十二则)》
怀远文学:宋文武《塗山怀古》
怀远文学:宋文武《丰味炒鸡蛋》
怀远文学:宋文武《夜车》
怀远文学:宋文武《山阴道上(七)兰亭小憩》
怀远文学:宋文武《山阴道上(六)谒大禹陵》
怀远文学:宋文武《山阴道上(五)古□亭口》
怀远文学:宋文武《山阴道上(四)三味书屋》
怀远文学:宋文武《山阴道上(三)拜访鲁迅》
怀远文学:宋文武《山阴道上(二)在沈氏园》
怀远文学:宋文武《山阴道上(一)好事多磨》
怀远文学:宋文武《珍爱生命》
怀远文学:宋文武《一碗方便面》
怀远文学:宋文武《漫步漫语》
怀远文学:宋文武《艳遇(小小说)》
怀远文学:宋文武《我们又毕业啦!》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怀远高考作文来啦!
怀远文学:宋文武《亲亲衙后街》
怀远文学:宋文武《感谢高考》
怀远文学:宋文武《也说酸腿岗》
怀远文学:宋文武《观鱼自在》
怀远文学:宋文武《走过西岗街》
怀远文学:宋文武《篆刻随想》
怀远文学:宋文武《怀念大关杨》
怀远文学:宋文武《紫砂情韵》
怀远文学:宋文武《赶赴一场琼花之约》
怀远文学:宋文武《校园里的树》
怀远文学:宋文武《南校之南》
怀远文学:宋文武《消失的西湖》
怀远文学:宋文武《从方言里走进西岗街》
怀远文学:宋文武《把盏夜话》
怀远文学:宋文武《错过的风景》
怀远文学:宋文武《春天二首》
怀远文学:宋文武《顾目盼兮,如兰芬芳》
怀远文学:宋文武《我不想成为网红》
怀远文学:宋文武《描碑》
怀远文学:宋文武《怀念孔乙己》
怀远文学:宋文武《国防绿的梦想》
怀远文学:宋文武《一个竹筛》
怀远文学:宋文武《雨中的风景》
怀远文学:宋文武《年戏》
怀远文学:宋文武《灰桩会说话(小小说)》
怀远文学:宋文武《东关街赏雪》
怀远文学:宋文武《再谢春晚》
怀远文学:宋文武《乡村年味》
怀远文学:宋文武《遗落的“新农村”》
怀远文学:宋文武《草上乡村》
怀远文学:宋文武《怀远,怀远》
怀远文学:宋文武《泡澡》
怀远文学:宋文武《锁在芋头里的生命密码》
怀远文学:宋文武《上火记》
怀远文学:宋文武《秋天的田野》
怀远文学:宋文武《行走扬州(二章)》
怀远文学:宋文武《二十年前旧板桥》
怀远文学:宋文武《圈里圈外》
怀远文学:宋文武《一件军大衣》
怀远文学:宋文武《追忆“饭票文学”》
怀远文学:宋文武《一盘卤猪头肉》
怀远文学:宋文武《姥爷》
怀远文学:宋文武《被遗忘的韭叶兰》
怀远文学:宋文武《回老家过中秋(外一首)》
怀远文学:宋文武《忆权老二三事》
怀远文学:宋文武《咱班的班宠》
怀远文学:宋文武《我爱双肩包》
怀远文学:宋文武《又见阿诗玛》
怀远文学:宋文武《享受“绿田”时光》
怀远文学:宋文武《八十三个学生和一群猫》
怀远文学:宋文武《谁掼了谁的蛋(小小说)》
怀远文学:宋文武《愿你归来正是少年》
怀远文学:宋文武《心底,那一抹凄凉无以安放》
怀远文学:宋文武《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怀远文学:宋文武《难忘乡村露天电影》怀远文学:宋文武《杏儿黄,芒种忙(二章)》怀远文学:宋文武《风吹麦浪》怀远文学:宋文武《热血高考》怀远文学:宋文武《高考是一场场的告别》怀远文学:宋文武《父亲卖瓜》怀远文学:宋文武《涡淮汇流赏花鼓》怀远文学:宋文武《我是一株兰花》怀远文学:宋文武《私房菜香足飨客》怀远文学:宋文武《感谢野菜》怀远文学:宋文武《坚硬的时间》怀远文学:宋文武《赶赴一场约定》怀远文学:宋文武《春天九章》怀远文学:宋文武《写给海子》怀远文学:宋文武《记忆中的油菜花》怀远文学:宋文武《故乡的春天》怀远文学:宋文武《日色未央好读书》怀远文学:宋文武《回家才叫过年》怀远文学:宋文武《一川芦苇画图中》怀远文学:宋文武《感谢春晚》怀远文学:宋文武《巴年》怀远文学:宋文武《旧物》怀远文学:宋文武《闺女》怀远文学:宋文武《这不是我的乡村》怀远文学:宋文武《二狗真有福气》怀远文学:宋文武《向香樟树道歉》怀远文学:宋文武《李老师赴宴》怀远文学:宋文武《消逝的书摊》怀远文学:宋文武《幼学纪事》怀远文学:宋文武《同名字的故事》怀远文学:宋文武《悠悠饺子情》怀远文学:宋文武《难忘澡堂子》怀远文学:宋文武《吃面》怀远文学:宋文武《老树,我想和你说说话》怀远文学:宋文武《挤饭》怀远文学:宋文武《萝卜当水果卖》怀远文学:宋文武《想写一首关于秋天的诗》宋文武《满意小吃铺》宋文武《乡音方言》宋文武《乡村年味》宋文武《兄弟》走进山水田园,相约美丽春天——怀远生活圈文学作者采风交流活动聆听名家讲座 感受金秋诗意
免责声明怀远生活圈怀远生活圈,努力打造怀远本土最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