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李楼竟然是这么过夏天的都是回不去的

天气越来越热了,暑假马上要来了,真正的夏天也马上要来了

现在小孩过夏天就仨关键词----空调,wifi,王者农药

跟过去李楼孩子的夏天相比,单调太多了

今天小编帮大家回忆过去李楼人是怎么过夏天的

睡房坡儿

以前出生的孩子,基本都睡过房坡儿。

过去人睡房坡儿一是因为热,二是因为夏天经常停电,

那会儿家家户户都是平房,晚上吃完饭拿张凉席上房顶凉快,邻居跟邻居之间也没界墙,跨一步都到邻居家了,几家人在房顶聊聊天,孩子们躺在席上数星星;有一次我拿手指月亮,奶奶说不能指月亮,晚上月亮来割你耳朵,吓得我一夜没睡着。

很多人睡房坡儿都睡习惯了,从六月一直能睡到立秋,一夏天就在房顶上睡,下雨了裹着被子就往下跑;

那会儿也没人觉得条件苦,相反,大家其乐无穷,邻里和睦,小孩融洽,

这种美好稍纵即逝,如今家家户户房子越盖越高,条件越来越好,我们越来越像城里人了,包括邻里关系。

包指甲草

小时候一到夏天就感觉指甲草是万能的,被蚊子咬了,大人拿指甲草叶子给抹抹,哪儿痒了又拿指甲草叶子给抹抹。

最难忘的记忆就是把指甲草花(学名凤仙花)捣碎包红指甲,是不是瞬间也勾起了你的回忆?

包红指甲还要有明矾,晚上睡觉前包上,晚上睡觉要忍住别去扣它,而且还不能放屁,听说一放屁包出来的指甲颜色不正,红里发黄;

特别小的孩子大人们还给他脚心包个,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你还记得你最后一次包红指甲是哪一年吗?

抹痱子粉

那时候还没有驱蚊水,sixgod(六神)还是稀罕物,风油精,清凉油倒是有,但夏天最普及的还是痱子粉。

天热,也没空调,小孩特别容易出痱子,傍晚洗了澡,被大人们翻来覆去地扑上痱子粉,躺在凉席上,像个粉娃娃;

至于那些会走路的,扑痱子粉这一举动常常会被改到临睡之前实施—因为扑早了一点用没有,出门疯玩一阵回来,痱子粉早就淌成河了。

我记得那会儿有一个牌子很有名“红灯牌痱子粉”你还记得吗?

蛇皮塑料凉鞋

这款凉鞋也是那个年代的爆款啊!

舒适度跟现在的沙滩鞋肯定没法比,但每双凉鞋的背后都有一个心灵手巧的妈!

凉鞋磨脚,妈妈拿布给缠缠,凉鞋带折了,妈妈在煤火上把火钳烧红,重新给粘上,谁还没穿过几双妈妈改装过的凉鞋啊?

一到暑假,凉鞋基本都不知去向了,一个暑假整天就是赤着把脚儿,等到开学了,经常是只找到一只鞋,免不了又要被妈妈怼瓜。

结痂

这几乎就是过去李楼孩子过夏天的标志啊,有木有!

谁夏天没磕过碰过?谁不是旧伤还没长好又添新伤?

只要一磕破,基本这一夏天就别想长好了,这边刚磕完,扭头就去玩水了,伤口溃脓了,手总闲不住要去挤脓,好不容易刻住结痂了又忍不住去扣,一个星期能长好的非得扣到一个月才长好,这个不老盖儿长好了,那边马上又磕破了。

大人们天天怼瓜:手不撵脚儿夹,整天奏不失失闲儿!

凉席芭蕉扇

小时候一进入六月,地板上就铺上凉席了,一家人都躺在凉席上,大人给孩子摇着芭蕉扇,孩子们问大人什么时候切西瓜?

晚上睡觉也想睡地上,大人不让,说地上潮,睡久了怕踏着,孩子们小也不懂啥意思,反正就是不乐意睡床上;

那会儿家家户户基本都有那种老式沙发,撑开就是床,质量老结实了,孩子们铺上席就睡那上面。

后来凉席也进化了,从麻将凉席到现在的空调凉席,芭蕉扇在空调时代早已淘汰,但还是觉得小时候铺个竹席在地板上,摇着芭蕉扇有感觉。

冰糕

想到冰糕你最先想到哪款冰糕?

我最先想到的是一毛线可以买耐嗦(彻底的冰糕),两毛可以买雪糕(白色的,长得跟望眼镜似的),三毛钱就高级了,可以买麻将冰糕;

后来有了菠萝风,黑米糕,蛋筒,各种奶油巧克力外面贴点瓜子仁巨难吃的冰糕,还有后来巨经典的“天冰转转”“小奶糕”“秘制红豆”。。。

当时冰糕棍还不舍得扔,冰糕棍可以做扇子,还可以挑冰糕棍玩,赢别人冰糕棍。

当然没钱的时候一毛钱果汁也是享受,其实冻成冰疙瘩吃起来体验并不好,没啃又啃不动,俩手还冰的通红;

最好吃的是运气足够好能在商店买到一半冰一半水的果汁,那享受俱佳,跟吃冰沙一样,回味无穷!

当然还有海碧,我还记得我小时候偷喝家里海碧启不开,拿螺丝刀一点一点撬。

其实对我们来说重点不是喝,是攒瓶盖;把瓶盖压扁,放口袋丁丁当当响,跑出去跟伙计们玩,瓶盖在我们眼中就好像是金币一样。

吃西瓜

现在夏天也经常吃西瓜,但跟过去吃西瓜真不一样。过去一说要切西瓜了,孩子们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我妈妈经常给我念叨他们小时候怎么吃西瓜,那会儿哪有条件给你买西瓜啊,想吃西瓜就去市里面溜西瓜皮。

溜西瓜皮的意思就是到老城十字街,捡城里人吃剩的西瓜皮,回来把嘴头儿切了,给孩子吃西瓜皮解馋,就那吃的那叫一个高兴。(有一次还捡回来一根香蕉,家人愣是不知道怎么吃,因为确实没见过啊)

到我们小时候,大人把西瓜刚切好我们拿起来就抢着吃,真的是抢着吃,西瓜水顺着肚子流,吃着手里的眼睛还得瞟着桌子上的,别人比你多吃一块就就好像自己吃了天大的亏,委屈着呢!

吃不下也要占住不让别人吃,吃到走路都摇摇晃晃,大人们开玩笑还要弹弹你的肚皮“你的西瓜也快熟了吧,啥时候切啊?”

直到现在,人们串亲戚回娘家还是习惯去买个西瓜捎回去,但现在西瓜切开,没人再稀奇了,都低头玩手机,给谁谁不吃。

看电视剧

小时候没有网络,接触外界流行动态就靠家里那台18寸电视,而且就能收八个台,周二下午还没信号,看时间长还被妈妈骂。

那会儿电视虽然少,但个个经典啊。一到暑假,电视里就开始放《新白娘子传奇》主题曲一响,就知道下午两点了;

当然还有,还珠格格,薰衣草,春光灿烂猪八戒,东游记,神雕侠侣,粉红女郎。。。。。。

当时就觉得,你给我一个电视,我能在家窝一辈子,十几年过去了,现在电视在我们家都快成摆设了;

现在我又说,只要有手机,有wifi,我就能在家窝一辈子。谁知道再过十几年,手机会不会成摆设呢?

玩游戏机

条件稍微好点后,暑假窝在家昏天黑地的玩游戏机又成了夏天一大乐趣。

当时的坦克大战在现在的00后看来简直是老年机般弱智,可那是我们接触电子游戏的启蒙啊。

再后来出了小霸王学习机,买回来学习是假,玩超级玛丽是真,一到下午五点半还知道赶紧把电源拔了拿风扇猛吹,怕妈妈回来看见又是一顿怼瓜。

逮马机灵

你小时候有没有逮过马机灵?我们小时候敲锅虫老费气,晚上跟着大一点孩子到河滩逮马机灵,手电筒往树上照,然后摇树枝,有时候还捡马机灵壳。

马机灵有人直接烤了就吃了,马机灵壳据说是中药材,我们那会儿逮就是打哄,纯玩。

现在有职业逮马机灵的,运气好一个月挣小万把块,比上班来劲儿多了。

河滩洗澡

我说的河滩洗澡,不是那帮大中午不睡觉,背着家长偷偷跑到河滩洗澡的,洗完澡再去偷人家香瓜,红薯,一不小心蚂蝗就进小腿里那帮捣鸡毛敲锅虫。

在这里,小编也非常严肃的倡议:千万不要到河滩洗澡,尤其是没家长陪同的情况下。

我说的河滩洗澡的记忆是下午四五点的时候,爸爸下班回来,带着我们到河滩洗澡,那会儿也不用买救生圈,轮胎就是救生圈;一到河滩,几百号人都在水池里泡着,热闹非凡,都是大人带着孩子来洗澡。

那会儿河滩水也干净,大人也乐意带着孩子们去玩。现在你再看看河滩那水,甭管伊河还是洛河,还能下去人么?

在这里必须再次严肃呼吁:暑假来临,千万不要到河滩洗澡了,它不光危险,你看看那被砂石厂污染的水,你也不嫌脏?

小时夏天没有空调,没有网络

可是我们很开心

那年抓住了马机灵

便以为抓住了整个夏天

记忆中李楼的夏天

至今还是让人怀念

又是一年夏天

小编写的这些

不知道是否也勾起了你的回忆?

回忆过去的李楼,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xiangchonga.com/jcgj/62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