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呆手户
“人呆手户”即保护:保护植物,保护绿色,保护自然,保护生命?
MAYBE!我们更愿意保护的是你喜欢阅读、热爱自然的心意。
——《植物保护学报》官方微平台
你说,世界上最会飞的是什么?
而是。。。
昆虫是世界上最令人惊叹的飞行者,
它们体型虽小,但效力惊人。
蜻蜓捕食后在空中速翔;
蜜蜂在原野和花园中飞驰,寻找花朵;
食蚜蝇可以停在半空一动不动;
蝴蝶可以飞越整个大陆。
而这些生存本领无不得意于它们的
翅!
昆虫翅的来源与鸟类不同,鸟类的翅是由前肢转变来的,而昆虫的翅则是由向两侧扩展成的侧背叶发展而来的(主流学派观点)。飞行使昆虫在觅食、求偶、避敌和扩大分布范围等方面都比陆地动物要技高一筹,并成为昆虫纲繁荣兴旺的基础。昆虫的种类多样,它们翅的类型也各有不同。
昆虫翅的种类
根据昆虫翅的形状、质地与功能可将翅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类型有9种:膜翅、毛翅、鳞翅、缨翅、半覆翅、覆翅、半鞘翅、鞘翅和棒翅。
种类如此繁多!
膜翅(membranouswing)
膜翅特点为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并且前后翅的大小与形态基本相似;为昆虫中最常见的一类翅,如膜翅目蜂类的前后翅。
我们可以看到大蝴蝶缓慢地拍打翅,却看不到蜜蜂振翅的样子。那是因为蜜蜂以每秒次的速度拍打它们1厘米长的翅,使身形模糊成一个点。而当振翅非常迅速时,会使空气振动。因而,虽看不到蜜蜂振翅,却听得到它们发出的嗡嗡或者呜呜的声音。
除了蜜蜂,蜻蜓目的蜻蜓和豆娘的前后翅也属于膜翅。
蜻蜓算是飞行最快的昆虫之一,它们飞行速度可达58km/h,胜过绝大多数昆虫,甚至一些鸟类。但是,由于昆虫长时间飞行会使身体过热,它们又缺乏有效的调节机制,因此最高速飞行难以长久保持,仅在危险或者捕食时才会加速。
脉翅目草蛉的前后翅也属于膜翅。夏天,人们在田间漫步时,可看到一种绿色的、长着四个大翅膀的昆虫,飞翔在空中,那种昆虫便是草蛉。由于草蛉能够有效大量地捕食多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它们已经成为害虫生物防治中的热门昆虫。
查看草蛉的文灵动的音符,梦萦优昙华
膜翅类型的还包括蝇类的前翅,甲虫、蝗虫和蝽的后翅等。
真正的苍蝇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和大多数飞虫不同,只长有一对翅而不是两对。它们的前翅属于膜翅,后翅已经退化,非常特殊(此处伏笔,请看后文吧)。这种设计十分高效,协助它们成为昆虫世界最优秀的飞行者。
毛翅(piliferouswing)
毛翅特点为膜质,翅面与翅脉被很多毛,多不透明或半透明。如毛翅目昆虫的翅。
毛翅目因翅面具毛而得名,中文里成虫统称为石蛾(caddisflies),幼虫统称为石蚕(caddisworms)。
石蛾幼虫——石蚕生活在湖泊和溪流中,偏爱较冷而无污染的水域,其生态适应性相对较弱,是显示水流污染程度的较好的指示昆虫。除了作为水质指示昆虫,石蚕最大的特色就是超级会建房子,堪称昆虫界的建筑师。
查看石蚕的文水下魔幻建筑师,大艺术家石蚕
鳞翅(lepidoticwing)
鳞翅想必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昆虫翅,特点为膜质,因密被鳞片外观多不透明。当然也存在非常特别的透翅种类,例如:宽纹黑脉绡蝶,也称为透翅蝶。(全文美蝶大赏—透翅蝶)
中国国蝶(暂定)——金斑喙凤蝶(全文国蝶大赏)
鳞翅类型的代表毫无疑问是鳞翅目的蝶与蛾的翅。蝶、蛾成虫周身覆盖有细小的鳞片,很多种类的翅又宽又大,颜色艳丽。然而蝶与蛾翅的颜色成因却各有不同,分为:色素色、结构色和结合色。
以日落蛾为例(全文竟然被一只蛾子闪了眼,美蛾美奂!),它翅的颜色并不来自化学色素,而是源于其翅上带状鳞的微观结构所产生的光的干涉及相关散射。
缨翅(fringedwing)
缨翅膜质透明,翅脉退化,翅狭长,边缘有很多长而整齐的缨状缘毛。如缨翅目昆虫。
缨翅目(Thysanoptera)的昆虫通称“蓟马”,体微小至小形,长0.5~14mm,一般为1~2mm。蓟马是有名的农业害虫,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枝梢、叶片、花、果实等)汁液为食,被害的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植株生长缓慢,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半覆翅(hemitegmen)
特点为臀前区革质,其余部分膜质,翅膀折叠时臀前区覆盖住臀区与轭区(翅最后部的区域),起保护作用。
半覆翅的代表如大部分竹节虫的后翅。
说起竹节虫,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它们是昆虫界的伪装高手,当它栖息在树枝或竹枝上时,活像一个树枝或树叶很难分辨。竹节虫这种以假乱真的本领,在生物学上称为拟态。有些竹节虫受惊后落在地上,还能装死不动。除了瘦瘦的竹节虫,还有胖胖的竹节虫——叶(虫脩)xiū(全文伪装者,我是一片大叶子。),它也是伪装高手。
因为具备伪装、装死等高超技能,我们很难看到竹节虫飞翔(很多种类甚至不会飞翔),但不代表竹节虫没有翅。
覆翅(tegmen)
覆翅的特点是革质,多不透明或半透明,主要起保护后翅的作用,如蝗虫的前翅。
也许大家可能迷惑,上文刚刚提到蝗虫的翅膀不是膜翅吗?
是滴,蝗虫的后翅是膜翅,前翅是覆翅。由此可见,一个昆虫可以具备不同类型的翅。翅的类型不同,自然功能不同。蝗虫的后翅(膜翅)主要利于飞行,前翅(覆翅)更多是保护后翅的作用。
除了蝗虫的前翅,叶蝉的前翅也属于覆翅。叶蝉算是很漂亮一类昆虫,很多种类都似大师的艺术作品。
半鞘翅(hemitegmen)
半鞘翅又称半翅,其基部革质,端部膜质,如大多数蝽类的前翅。
椿象——放屁虫,常见的种类又丑又讨厌,但其实放屁虫多种多样,很多美得超乎想象。
(全文谁说放屁虫又臭又丑,人家美着呢!)
鞘翅(elytron)
鞘翅全部骨化,坚硬,主要用于保护后翅和背部。如鞘翅目的甲虫。
与蝗虫相似,甲虫的前后翅种类也不同。甲虫前翅为鞘翅,全部变硬,与其说是用于飞翔,不如说是用于保护;后翅为膜翅,用于飞行,在静止时重复折叠。
甲虫飞翔时前翅(鞘翅)不振动,借助于紧张的收缩和胸侧内突的助力,被固定在从水平线扩展到30~45°,专靠后翅(膜翅)的力量飞翔。
棒翅(halter)
棒翅或称为平衡棒,呈棍棒状,能起到感觉与平衡躯体的作用。
棒翅存在于蚊、蝇等双翅目昆虫中,还见于雄性介壳虫的后翅、捻翅目昆虫的前翅,在飞行时有定位和调节的作用。
前文的伏笔即将揭晓,苍蝇的后翅退化为极小的平衡棒,因而肉眼看上去苍蝇仅一对翅。后翅(棒翅)的振动频率跟前翅(膜翅)的一样,但方向却相反,苍蝇在水平飞行的时候,平衡棒起稳定和平衡的作用。如果航向偏离了,平衡棒的振动平面的变化就被它基部的感受器所感觉,由神经传到脑部。苍蝇脑部分析了这个偏离的信号以后,就向一定部位的肌肉组织发出“命令”,立即纠正偏离的航向。苍蝇能成为最优秀的飞行者,与它特殊的翅——平衡棒,密不可分。
如此多样的昆虫翅,造就了很多最会飞行的飞行家。令我们想象不到的是,科学家发现:表面上看起来单调、透明的昆虫翅其实也拥有绚丽的色彩。如果有恰当的光线条件,这些昆虫的翅会展现出艳丽的图案。
明亮背景和黑暗背景中的果蝇
而透明翅出现七彩颜色,其实就是一种肥皂泡彩虹效应。在翅的表面,随机闪烁、变幻着不同的彩色光芒,这种七彩光芒闪烁起来就好像是一颗钻石。
明亮背景和黑暗背景中看到的苍蝇的合成图
苍蝇翅(上半部分)和黄蜂翅(下半部分)的图案
不仅仅是科学家对昆虫翅感兴趣,艺术家也利用昆虫翅玩出了新花样。法国摄影师SebJaniak用昆虫的翅作为花瓣,拼出一幅幅绽放的鲜花,这个系列摄影作品名称为《Mimesis》(拟态)。你可以区分下图昆虫翅的类型吗?留言吧!
图片来源:Pinterest彩万志马志华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期小编:王晓凤
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