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昆虫?
我猜肯定会有人说“放屁虫”,其实也算答对一半了……因为这家伙确实会“放屁”,而且它的屁还会产生灼烧感,可谓是杀伤力十足。对于昆虫来说,“放屁”的本质是用化学物质攻击敌人,避免自己被捕食;而许多昆虫都会这招,比如我们熟悉的“臭大姐”—蝽。所以,回答“放屁虫”是不合格的哦……
庐山真面目
那么,这只昆虫到底叫什么呢?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拉步甲。它在国内的分布比较狭窄,只在东南部省份,比如浙江、江西有分布。与之相对,它们的数量在原产地却比较多,有时候随便找个公园就能碰见。所以,在东南省份碰见这类鲜艳的甲虫还是不要动它为好,毕竟局里的饭也不好吃。
拉步甲(Carabuslafossei)隶属于步甲科(carabidae),大步甲属(carabus)。步甲科,作为鞘翅目同时也是动物界拥有物种最多的科之一,拥有超过多种。大步甲属所在的步甲亚科的成员并不算多,而大步甲属是步甲亚科里面最大的属,总共有91个亚属以及个种左右;同时也是最有名的属,我们在科普书上看到的标着“步甲”的图片多半都是大步甲属的。那么,为什么大步甲如此有名呢?主要得益于它们华丽的外表以及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贡献。
我的老家在中国
从左到右分别是澳步甲,智步甲,新西兰大步甲。前两个的颜值还是杠杠的,但新西兰兄弟长得实在是…很独特。
这类美丽且多样的甲虫最开始是源自于哪里呢?没错,正是我大中华的四川和云贵高原一带,然后由于之后的地壳运动、冰川消退等事件慢慢向世界各地扩散。当然,世界各地这个说法也不是很准确,因为南半球是没有大步甲属分布的,取而代之的是步甲亚科的的另外几个属:澳大利亚的澳步甲(Pamborus),智利的智步甲(Ceroglossus)以及新西兰的新西兰大步甲属(Maoripamborus)。这三个属虽然与大步甲亲缘关系很近,但在大约万年前就分家了,而这个时间点恰好也是南美、南极、澳大利亚三块大陆分裂的时候。于是乎,因为气候变冷南极的大步甲全部灭绝,只剩下南美和澳洲等地的种群独立演化成今天的这三个属。当然了,它们的种类也不是很多,加起来也不过20种出头。北半球除了大步甲属也有其他大步甲亚科的种类,比如蜗步甲族(Cychrini)以及和大步甲一样同属步甲族(Carabini)的星步甲属(Calosoma)。
好了,我们重新把眼光挪到大步甲属身上。作为大步甲属的发源地,我国的资源肯定不会少。据统计,我国有种大步甲属昆虫,其中特有种有种,也就是说约79%的种类都是国内才有哦!其中这种又被分为46个亚属,而其中18个亚属也是我国特有!这样一来,把我国称作大步甲大国也不为过啊。而这46个亚属里面,切鞘步甲亚属(Aptomopterus)有多达11个种组种,其中包含了和拉步甲齐名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硕步甲(Carabusdavidis)。
那么我们就欣赏一波切鞘亚属惊人的多样性吧~(以下是该篇作者本人的一些收藏,每个种组选出一种作为代表)。
昆虫博物馆奇步甲种组的奇步甲Carabusprodigus
-
1
-
-
2
-
泛步甲种组的未定种……
少步甲种组的
可能是铜壁关步甲Carabustongbiguanicus
-
3
-
-
13
-
硕步甲种组的舜步甲Carabusshun
沃氏步甲种组的博氏步甲Carabusbreuningianus
-
15
-
小虫虫,大用途
我们有如此丰富的大步甲资源,但那又如何呢?其实大步甲在生态和演化学上都有着重大贡献,而它们本身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之前提到大步甲在我国拥有许多种类,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国是该属起源地之一,也源于大步甲比较弱的扩散能力。新物种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了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等各种因素,而大步甲的多样性正好能解释地理隔离。
大部分昆虫都有两对翅膀,甲虫也不例外;只不过它们前翅硬化成了保护腹部的鞘翅,但后翅仍然是膜翅,可以用来飞行。然而大步甲为了适应了地面生活把后翅退化掉了,直接导致了其扩散能力的减弱。别的甲虫能从一片林子飞到另一片林子,但大步甲只能跑过去,如果中间有障碍物的话就更难了。而我国西南地区的多山地貌使得很多大步甲不得不“以邻为壑”,即使想去山的那头看看也无能为力。本来是同一种的大步甲因为山的阻碍不能相互繁殖,时间一长就演化出了新的物种;那时候就算有人把山炸开、让两种大步甲碰面,它们也不会把对方视作同类了。除了地理隔离,人们还从大步甲身上找到了支持许多演化模型的证据。
01
平行进化
ParallelEvolution
平行进化指的是亲缘关心近的物种朝着相同方向进化,而大多数时候这两个物种分布在不同的地点,也就是说基因上没有交流。Leptocarabus亚属的步甲的很好的证明这一模型。这个亚属的步甲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系,以及中国的四川和湖北一带。这两个地区之间隔了多远不用我多解释吧!神奇的是,两者在形态上非常相似,因此科学家一度认为它们都起源于中国然后向朝鲜、日本等地扩散。这个时候,搞分子的大佬们就出来打脸了:分子研究表明中国、日本和韩国的Leptocarabus都是独立起源的!也就是说,它们的共同祖先在很早以前就被拆分到了这几个地方,然后一路演化至今天的状态。这主要得益于三个地区步甲的生存环境都比较相似,因此也就朝着相同方向发展了,真是“殊途同归”啊。
产自韩国的Carabuskoreanus和我国中部的Carabusyokoae,形态十分相像。(第二种为作者本人的收藏,虽然第一种也有收藏,但标本制作不美观,这里就以网图代之……)
之前说的中国的Leptocarabus经过分子鉴定被归到Rhigocarabus亚属了,这个亚属主要在我国四川、甘肃等地分布,然后它们长这样……
不过,这完全不是一个画风的啊啊啊!
Emmmmm,但是分子学的鉴定是有绝对说服力的,它们就是关系很近。具体是怎么个演化过程,科学家提出了5种假说,而且无法判断哪种更有说服力……这里就给大家上一个大概的关系图吧。
(图片选自苏智慧,大步甲的分子系统与进化模式,环境昆虫学报,,30(1):67-79)
02
沉默进化
SilentEvolution
仔细的读者们一定注意到上图最后一行的silentevolution了吧,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牵扯到最基本的演化理论了。目前主流的演化理论有达尔文提出的渐进主义(gradualism)和间断平衡主义(punctuatedequilibrium)。前者认为生物进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物种进化到另一个物种期间有很多过渡,比如恐龙和鸟的过渡就是始祖鸟;而后者认为一个物种在进化成另一个物种之前(主要是形态上改变)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不变的,而最后的进化则是突然间的。就跟宝可梦练级需要很长时间,但“进化”过程只有十几秒一样,而这“练级”的过程就被称为沉默进化。切鞘步甲亚属(上文提过)的普通步甲Carabussauteri大约在万年前已经分化成三个系统,其中一个分布于台湾,另两个分布于中国大陆,虽然这三个系统已经分歧很长时间,但它们之间却看不出任何形态差异。当然,也许将来的某一天,在练级练满了、可以“进化”了的时候,普通步甲就会被拆成三个种。
普通步甲,长相很普通分布也很广,切鞘步甲里的“中庸之道”。
读过昆虫记的读者们应该记得金步甲吧,法布尔把它们描写成凶狠的捕食者,甚至连同类都会攻击。这里的金步甲很大概率是一种法国的大步甲,而大步甲本身也确实是凶狠的捕食者,主要以鳞翅目昆虫幼虫、蜗牛、蛞蝓等农业害虫为食,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和螳螂一样,它们一出生就是捕食者,然后一直捕食害虫直至死亡,可谓尽职尽责。
日本食蜗步甲Carabus(damaster)blaptoides的成虫(上)和幼虫(下)都以蜗牛等软体动物为食
顺带一提,《梦溪笔谈》里有一篇叫“以虫治虫”,讲的是一种叫“傍不肯”的虫成群结队,能够10天左右消灭田里的“子方虫”(其实就是黏虫,一种夜蛾幼虫)从而保证了农民的丰收。这里的“傍不肯”可能就是一种星步甲属昆虫,和大步甲是近亲,可见其强大的捕食能力。
大星步甲Calosomamaximowiczi,国内大多数省份都有分布。在北京8月是爆发期,会大量出现,符合《梦溪笔谈》的描述。
种群现状既然大步甲的捕食能力如此之强,为什么不把它们介绍到农田或林地去控制害虫数量呢?其实大步甲对环境非常敏感,植被密度、土壤化学成分、甚至是地面遮盖物的多少都会影响它们的生存状况。再加上其较弱的扩散能力和非常区域性的分布,细微的环境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它们的种群。如今的农田植被单一、土壤中部分化学元素含量高而且遮蔽物很少,大多数大步甲种类根本难以适应,更别说控制害虫数量了。
绝大多数的大步甲都是处于“无危”的等级,因此适当的采集是可以的;但IUCN的红色名录上却有两种大步甲,分别是“低危”和“易危”的等级,而它们的主要威胁是栖息地丧失以及生境破碎化,都与人类的发展紧密相关。
Carabusintricatus,分布于欧洲,低危
Carabusolympiae,分布于法国和意大利,易危
除此之外,我国除了之前提到的拉步甲和硕步甲外,又有大约10种左右的大步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中大部分是切鞘步甲亚属(对,又是它)。至于别的种类,有一些是数据缺乏、无法判断其目前种群现状,因此也不能说它们完全不受威胁。如果栖息地被破坏,那些分布本来就狭小的种类可能直接面临灭绝的风险;这不仅是大步甲面临的挑战,也是所有扩散能力弱、分布狭窄的生物的共同挑战。
大步甲是一类如此有魅力的甲虫:它们大多体态优美、色彩华丽,极富收藏价值;它们捕食害虫,维持了众多森林的健康状态;它们的演化史诗极具特色,为众多演化模型提供证据……但愿它们能一直在蓝星生活下去。
参考资料
苏智慧,大步甲的分子系统与进化模式,环境昆虫学报,,30(1):67-79
田明义,中国步甲属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问题,昆虫天敌,,22(4):-
D.JohanKotze,FortyyearsofcarabidbeetleresearchinEurope–from
taxonomy,biology,ecologyandpopulationstudiesto
bioindication,habitatassessmentandconservation,ZooKeys:55–()
DISTRIBUTIONANDBIOLOGYOFTHEGROUNDBEETLECARABUS(DAMASTER)BLAPTOIDESRUGIPENNISONKUNASHIRISLAND,KURILEISLANDS,RUSSIA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