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吹一夜空调嘴变歪
医生提醒三伏天切勿贪凉
近日持续高温,“三伏天”正式开启,晚上睡觉时许多人习惯开着空调。然而,由于空调使用不当,原本在春秋季节高发的面瘫,如今在炎热的夏季也多了起来。
一大早,王医院,见到我担心的问道:“周大夫,我昨晚吹了空调,一觉醒来,嘴巴歪了,眼睛也闭不上,刷牙漏水,讲话也漏风,我是不是得了脑中风了?”
我给王大姨做了专科查体和相应的仪器检查后,告诉王大姨:“您这是患上了周围性面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吊线风’,不是脑中风。”
王大姨听后,依然很紧张:“面瘫?那该怎么治?”
“王大姨,您别急,听我详细给您说说。”
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这种病十分常见。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引起面瘫的病因有多种,临床上根据损害发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种,而受寒引起的面瘫一般都是周围性面瘫。
在中医理论中,面瘫的起因与症状分为四类:
1
风寒袭络:见于发病初期,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
风热袭经:见于发病初期,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风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
风痰阻络: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
气虚血瘀: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兼见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白,头晕等,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中医治疗
1、中药治疗
急性期根据“治风先治血”的原则,治以养血活血、祛风散寒,或以祛风清热为主。活血化瘀药用当归、赤芍、红花、桃仁、川芎、丹参、鸡血藤等;虫类活血药选土鳖虫、穿山甲、九香虫等;祛风药用天麻、钩藤、防风、桑叶、白蒺藜等;虫类祛风药选全蝎、蜈蚣、僵蚕、蝉衣等。
恢复期可根据“血气喜温恶寒”之特性,以养血活血、温经通络化痰为主要治法,用药可选择桂枝、姜黄、白芥子、半夏、南星、细辛等。治疗过程中应要求患者注意面部保暖,早晚用毛巾热敷局部,采用干洗脸的方法按摩患处,动作要柔和,避免损伤面神经。可在患侧咀嚼口香糖,有防止面部肌肉萎缩的作用。经过上述方法处理,病程在40天之内者,大多可以治愈。
伴有听神经损伤之耳鸣、耳聋者的治疗,由于病毒感染,还可以累及邻近的位听神经,出现同侧的耳鸣、耳聋现象。治疗可以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药用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当归、丹参、石菖蒲、郁金、细辛、薄荷等;病程较长者加补益肝肾之品,如枸杞、女贞子、山茱萸、制何首乌、黄精等。也可配合针刺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2、毫针法
取穴:翳风、风池、合谷、太冲。
针法:先针翳风、风池穴,继针合谷,再针太冲。
释义:一般周围性面瘫患者大多在翳风、风池有压痛,毫针刺以泻法,以引邪外出;继则针对侧合谷,配同侧太冲以泻法。《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有“穴法相应三十七穴”中:风池应合谷,翳风应合谷。故先取翳风、风池,后针合谷,则加强了祛除头面部风邪的力量。“太冲泻口喎于立正”,与合谷相配,则气血双调、升降相因,通经活络之力大增。
3、电针+TDP疗法(特定电磁波谱疗法)
电针有节律的合适刺激,可使面肌不断运动而挤压相关的血管神经,改善局部微循环。
4、艾条灸
艾灸可以调和阴阳,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还能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
???
友情提示
最后,提醒大家,夏季患面瘫多数是贪凉所致,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设置太低,不宜长时间让冷风直吹。一旦出现医院诊治,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否则可能出现面部表情功能丧失等后遗症。
供稿:内三科—周广蕊
长
按
关
注
青岛西医院
青岛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