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近期虫害发生趋势及应对策略

随着气温的下降,园林害虫危害减轻、种类减少,大部分鳞翅目害虫进入化蛹期。预计中、下旬随着温度的降低悬铃木方翅网蝽危害会减轻。近期危害较严重的害虫主要包括:蚜虫、紫薇绒蚧、叶蝉、叶螨、蛀干害虫(天牛等)、蝽类害虫、斑衣蜡蝉、柏肤小蠹和蛴螬。仍有危害的虫害有菜青虫、桃蛀螟、黄尾毒蛾、斜纹夜蛾、粘虫、黄杨绢叶螟等。

一、银纹夜蛾

学名:ArgyrogrammaagnataStaudinger,俗称菜步曲、豆尺蠖,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全国各地。

1、危害特点

食性杂,寄主植株除菊花外,还有美人蕉、大丽花、一串红、海棠、香石竹、槐、竹、泡桐等花卉林木,也为害豆类、茄子和十字花科蔬菜等作物。

该虫以幼虫食害叶片,造成缺刻和孔洞,发生严重时将叶片食尽。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7mm,翅展32~35mm,体灰褐色。前翅灰褐色,具2条银色横纹,中央有1个银白色三角形斑块和一个似马蹄形的银边白斑。后翅暗褐色,有金属光

泽。胸部背面有两丛竖起较长的棕褐色鳞毛。

卵:直径0.4~0.5mm,半球形,初产时乳白色,后为淡黄绿色,卵壳表面有格子形条纹。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5~32mm,体淡黄绿色,前细后粗,体背有纵向的白色细线6条,气门线黑色。第1、2对腹足退化,行走时呈曲伸状。

蛹:长18~20mm,体较瘦,前期腹面绿色,后期全体黑褐色,腹部1,2节气门孔明显突出,尾刺一对,具薄茧。

3、发生规律

银纹夜蛾1年发生4~5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可见成虫羽化,羽化后经4~5天进入产卵盛期。卵多散产于叶背。第2~3代产卵最多,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和趋化性。初孵幼虫多在叶背取食叶肉,留下表皮,3龄后取食嫩叶成孔洞,且食量大增。幼虫共5龄,有假死性,受惊后会卷缩掉地。在室温下,幼虫期10天左右。老熟幼虫在寄主叶背吐白丝做茧化蛹。11月底至12月初仍可见成虫出现。

4、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冬季清除枯枝落叶,以减少来年的虫口基数。严格进行检疫,根据残破叶片和虫粪,人工捕杀幼虫和虫茧。

(2)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保护和利用天敌。

(4)药剂防治:幼虫发生盛期可用25%甲维盐·灭幼脲悬浮剂~倍液、5.7%甲维盐~倍液喷雾防治。

二、茶翅蝽

茶翅蝽,学名:Halyomorpha picus,别名:臭木蝽象、臭大姐、茶色蝽。在东北、华北、华东和西北地区均有分布。

1、危害特点

本种食性广,危害刺槐、榆、无花果、丁香、石榴、泡桐、桃、海棠等多种园林植物。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嫩叶、嫩茎和果实汁液,严重时造成叶片枯黄,提早落叶,树势衰退。被害的嫩梢停止发育,受害的果实不发育或发育不良。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16mm,宽6.5~9.0mm。体色及大小变异极大,淡黄色至褐色,具黑刻点,或具金绿色闪光刻点,或稍带有金绿色光泽,或背面均为金绿色。触角黄褐色,第3节端部、第4节中段、第5节大部分为黑褐色。喙伸达第1腹节中部。头部侧叶与中叶平齐,侧叶较宽,侧缘在近前端处成一明显的角度,比较突然的弯曲。前胸背板前缘略向外伸,侧角较圆钝,向外伸出不多,前侧缘光滑,并有一黄褐色窄边。小盾片基缘有5个隐约的小黄点,其中基角的2个较清楚。翅烟褐色,基部色较端部深,呈深褐色,端部翅脉颜色亦深。侧缘黄黑相间,腹面均为淡黄褐、黄褐或红褐色,只有头下触角基节附近及胸部侧区上有些绿色刻点。腿部有锈色点。爪和喙末端黑色。

卵:长约1mm,短圆筒形,灰白色,卵块为24~28粒,多数卵块为28粒,卵块的卵排列较整齐,呈六边形。

若虫:似成虫,体小无翅,腹部背面有黑斑。

3、发生规律

华北地区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草堆、树洞等处越冬,5月越冬成虫出来活动,6月产卵,卵期7d左右,可产卵5~6次。成虫和若虫受惊时能分泌出臭液防敌,所以又称臭大姐。

4、防治方法

(1)成虫越冬期进行人工捕捉,或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集中烧毁,消灭越冬成虫。

(2)摘除卵块集中销毁。

(3)若虫发生初期,抓紧时间于若虫未分散之前喷施6%吡虫啉乳油倍至倍液、50%辛硫磷乳油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倍液、2.5%功夫乳油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倍液、50%杀螟松乳油倍液等药液。

三、小皱蝽

小皱蝽(CyclopeltaparvaDistant)属半翅目,蝽科,兜蝽亚科(又叫九香虫亚科)(Dinidorinae)。

1、危害特点

小皱蝽可危害刺槐、紫穗槐、胡枝子、葛条等多种园林植物,主要以若虫群聚刺吸受害植物的枝条,危害严重时致幼树整株枯死。

2、形态特征

体黑褐色,无光泽。体长12~15mm,卵圆形,体宽6~10mm。头小,触角黑色、4节,第二、三节稍扁。前胸背板后半部及小盾片上,有很多横向细皱纹,故称小皱蝽。小盾片前缘中央有一个红黄色小点,有时末端也有一个小黄点。小盾片三角形,盖着腹部第四节。其基缘中央常有黄褐色或红褐色小斑,腹部背面为红褐色,两侧缘各节中央有红褐色横斑;腹面为红褐色。腿节下方有刺。雌虫生殖节腹面稍凹陷,纵裂,后缘内凹深;雄虫生殖节腹面完整,稍鼓起,后缘圆弧状。卵为桶形,初产时米黄色,孵化时粉红色或黑褐色。卵长0.8~1mm,宽0.8~0.95mm,卵上有卵盖。1龄若虫体长1.7~2mm,头宽0.5~0.8mm。初孵时淡红色,将近脱皮时头和胸部变为红褐色。触角节间及复眼为暗红色。腹部呈浅红色。5龄(末龄老熟若虫)体长12~14mm,头宽1.7~2mm。前胸背板有两个半圆形的相对称的褐色花纹,小盾片三角形,边缘色深。

3、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成虫聚集在槐树下的土表层越冬,越冬场所杂草丛生。翌年3月中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常中午爬出活动,日落前回到地表,但并不取食。随着天气变暖,越冬成虫不再回到地表,多集中在萌发比较早的杂草上及刺槐根际处。刺槐开花时(4月上、中旬)开始取食槐树汁液,5月中旬开始交配,6月中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8月上旬为产卵末期。6月下旬卵开始孵化,卵历期约15天;若虫集中在卵块周围的1~4年生枝梢上取食,历期约55天,若虫脱皮5次后于8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自9月下旬开始下树越冬,至11月上旬全部进入越冬场所。

4、防治方法

若虫发生期或成虫越冬聚集期,可用10%速灭菊酯倍液、40%乐果乳油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倍液喷杀。

四、柏大蚜

柏大蚜[Cinaratujafilina(delGuercio)]又名侧柏大蚜,是公园、绿地、苗圃和庭院柏树上的重要害虫,特别对侧柏绿篱和侧柏幼苗危害性极大。该虫属同翅目大蚜科,国内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台湾、陕西、宁夏、云南各省区,主要为害侧柏、圆柏、洒金柏、铅笔柏等柏属植物。

1、危害特点

常群集在幼茎、嫩枝表面吸食,虫体密布成层,大量排泄蜜露,引发煤污病,轻者影响苗木生长,重者苗木干枯死亡。特别是侧柏幼苗、幼树和绿篱受害后,在冬季和早春经大风吹袭,失水极容易干枯死亡。

2、形态特征

成蚜:体咖啡色,触角端部、复眼、喙第3~5节、足腿节末端、跗节和爪及腹管均黑色。触角6节,第3节最长。有翅孤雌蚜体长3.0~3.5mm、翅展7.5~9.0mm,白色体毛尤其在足及背侧较密、翅面亦有白色绒毛,中胸背板骨片凹陷成“X”形斑,前翅前缘脉黑褐色、近顶角有2个小暗斑;腹背前4节各整齐排列2对褐色斑点、腹末稍尖。无翅孤雌蚜体色稍浅,体长3.7~4.0mm;胸背黑色斑点组成“八”字形条纹,腹背6排黑色小点、每排4~6个;腹部腹面覆有白粉,腹末钝圆。雄成虫相似于无翅孤雌蚜,体长3.0mm左右,腹末稍尖。

若蚜:初产时桔红色,长约1.8mm,3天后咖啡色,形似无翅孤雌成虫。

卵:初产时棕黄色、后黑褐色。长椭圆形,长约2.0mm,宽约1.1mm。

3、发生规律

全年寄生于侧柏,为留守型。1年10代左右,以卵在柏枝叶上越冬。翌年3月底至4月上旬越冬卵孵化,并进行孤雌繁殖。5月中旬出现有翅蚜,进行迁飞扩散,喜群栖在二年生枝条上为害,北方地区5~6月、9~10月为两次为害高峰,以夏末秋初为害最严重。10月出现性蚜,11月为产卵盛期,每处产卵4~5粒,卵多产于小枝鳞片上,以卵越冬。

蚜群主要栖息于树皮光滑的红棕色枝条上,鳞叶上分布较稀疏;6~8月成蚜或若蚜均群集于背阴、或稠密小枝包围的中、下部枝条上。4~6月种群数量最大、危害也最重,被害枝颜色变淡、表皮微变软、凹陷,严重者枝梢枯萎;7月高温多雨时成、若蚜大量死亡,种群数量骤减,9份以后数量才明显增加;2月下旬气温达到-5℃时越冬雌虫和初孵若蚜即开始活动危害,此时由于天敌都尚在冬眠状态,因此种群数量增长较快。该蚜分泌大量蜜露,常招致许多蚂蚁取食。柏大蚜的主要天敌为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其次有草蛉和食蚜蝇等。

4、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a.营造混交林,减少虫害;

b.春季发生不严重时,可喷清水冲刷虫体。

(2)保护与利用天敌

注意引放天敌,如七星瓢虫、异色瓢虫、日光蜂、蚜小蜂、大灰食蚜蝇、草蛉和食蚜虻等。发生不严重时尽量不打药剂,以保护日后天敌的繁殖与发展。

(3)药剂防治

秋季严重发生时,喷施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倍液、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倍液或10%吡虫啉倍液防治。

五、苦楝斑叶蝉

苦楝斑叶蝉ErythroneurameliaKuoh属同翅目,叶蝉科。

1、危害特点

主要危害苦楝,在我国南方发生普遍。调查发现在济南地区也发生危害。苦楝斑叶蝉为单食性害虫,只危害苦楝树。以成虫、若虫群集叶背取食,被害叶面初期出现苍白斑点,随后全叶变为苍白色,最后变成枯黄色而提前脱落。

2、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4.0~4.4mm,头宽1.1~1.3mm;雄虫体长3.8~4.2mm,头宽0.9~1.1mm,淡黄色,头、前胸背板、小盾片、前胸及前翅密被灰白色蜡粉。头部在冠部前缘有2枚明显的黑色圆斑。胸部背板浅黄色,腹板有黑色斑块,胸足淡黄色,爪暗褐色。腹部各节背板与腹板均为黑色或黑褐色,各节背板、腹板边缘黄白色,两种颜色交替成环状排列。

卵:乳白色,柔软,略透明,长卵圆形。长0.9~1.0mm,宽0.20~0.25mm;中间微弯曲,先产出的一端较粗,后产出的一端较细,表面光滑。

若虫:共5龄。各龄若虫均为淡黄,体扁平,中间宽,两端窄,触角几乎跟身体等长,复眼黑色。老熟若虫体长3.5~3.8mm,头宽0.8~1.0mm,触角刚毛状,长3.8~4.8mm;头部前缘中央略向后凹陷,并着生一排刚毛;翅芽长1.6mm;腹部两侧各着生一排刚毛,腹部倒数第2、3、4、5节边缘略透明。

3、发生规律

济南地区1年发生2代,以卵在寄主树皮内越夏越冬,若虫始孵期在5月上旬,5月下旬为孵化高峰期,6月下旬为孵化末期。若虫初孵时间与寄主展叶时间关系密切,苦楝长出羽状复叶时,若虫开始孵化。9~10月成虫开始产卵越冬。

4、防治方法

若虫发生期喷施40%乐果乳油倍液、10%吡虫啉倍液或25%杀虫双水剂倍液。

六、茸毒蛾

茸毒蛾,学名Dasychirapudibunda(Linnaeus),属鳞翅目,毒蛾科。别名苹叶纵纹毒蛾、苹毒蛾、苹红尾毒蛾。

1、危害特点

主要危害泡桐、杨、柳、榆、栎、栗、李、杏、苹果、梨、山楂等树木。危害严重时可将叶片食光。

2、形态特征

成虫:雄虫翅展35~45mm,雌虫翅展45~60mm。头、胸部灰褐色。触角干灰白色,栉齿黄棕色,下唇须白灰色,外侧黑褐色,复眼四周黑色,足白黄色,胫节、跗节上有黑斑。腹部灰白色。雄蛾体褐色,前翅灰白色,分布黑色和褐色鳞片,亚基线黑色略带波浪形,内横线具黑色宽带,横脉纹灰褐色有黑边,外横线黑色双线大波浪形,缘线具一列黑褐色点,缘毛灰白色,有黑褐色斑;后翅白色带黑褐色鳞片,缘毛灰白色。雌蛾色浅,内线和外线清晰,末端线和端线模糊。

卵:扁圆形,黄青绿色至浅褐色,中央具1凹陷。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52mm左右,体黄绿色或黄褐色,头部黄色,第1~5腹节间黑色,第5~8腹节间微黑色,亚背线在5~8腹节为间断的黑带,体腹面黑灰色,前胸两侧有向前伸的黄色毛束,第1~4腹节背面各有一褐黄色毛刷,四周生白毛,第8腹节背面有一紫红色毛束。足黄色,跗节上有长毛。腹足基部黑色,外侧有长毛,气门灰白色。

蛹:浅褐色,背生长毛束,腹面光滑,臀棘短圆锥形,末端具多个小钩。

茧:黄褐色,外附幼虫体毛。

3、发生规律

该虫在山东地区1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并有世代重叠现象。越冬代成虫于翌年4月中、下旬羽化交尾。第l代卵历期20~22天,幼虫5月上旬孵化,历期24~27天,6月上旬化蛹,蛹期l3~l5天,6月下旬成虫羽化。第2代卵历期9~11天,幼虫历期22~24天,于7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危害,蛹期l0~11天,成虫于8月中、下旬羽化。第三代卵历期9~10天,8月底、9月初第3代开始危害,历期34~35天,10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在屋檐下、墙角或叶背面陆续作茧,3~6天后即化蛹越冬。成虫多在晚间19~22时羽化,初羽化成虫首先爬向高处静伏展翅,约经半小时双翅舒展变硬后即可飞翔。白天静伏于叶背面、树干或其他隐蔽场所,晚间19时后开始活动,具趋光性,羽化后第2天即可觅偶、交尾、产卵。交尾历时10余个小时,一生只交尾1次。雌成虫产卵量为~粒,最高可达粒。卵呈单层块状排列,多产于叶背面或小枝、树干上。成虫寿命6~7天,雌雄性比1~1.1:1。幼虫共5龄,1~2龄期幼虫群集生活,啃食叶肉。进入3龄期,分散取食。进入5龄期,食量大增,可将叶片食光。3龄以后的幼虫较活跃,善于爬行。受惊后体曲卷,收缩、假死落地片刻后,迅速爬行。幼虫期体色黑黄、浅黄等,色多变。第1、2代幼虫化蛹多在树皮缝、枝杈、伤疤、丛枝中。茸毒蛾靠成虫迁飞传播,靠交通工具携带幼虫远距离传播。在种植中纯林受害重,混交林受害轻。

4、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发生严重时,在幼虫1~2龄期,向树冠喷洒25%灭幼脲3号胶悬剂~倍液进行防治;在茸毒蛾3龄后,可向树冠喷洒2.5%溴氰菊酯~0倍液。

提示:以上建议所用农药最好从正规渠道购买,用药种类和浓度仅供参考,用药浓度请参考农药出厂说明。

==如何分享与   怎样让更多朋友看到这篇文章?

  答: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你的朋友就都可以看到这篇文章喽!

  怎样   答:1、点击标题下的蓝色字体“园林养护与植保”







































白癜风盲目用药的危害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xiangchonga.com/jcgj/17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